【宏观经济学】2021经济增长放缓与政策实践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理解经济增长的亿点小知识
经济增长指产出规模的增长,在现实中通常指GDP的增长。
因为:产出=产能*产能利用率
所以,经济的增长既可以是产能利用率不变,产能提高;也可以是产能不变,产能利用率的提高。
当然,这两者在现实中通常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产能的扩张要依靠“固定资本投资”来实现,比如购买厂房和机器设备等;而产能利用率主要由总需求决定,固定资本投资本身也是总需求的重要部分,另外三部分是消费、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净出口=出口-进口)。
其中,除了政府购买(作为政策变量)和净出口(虽然国内工资和技术水平高低也会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外,消费和投资都是内生决定的。
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分配(有没有钱花)以及消费意愿(想不想花)。这其中,劳动报酬是大头,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收入是劳动报酬收入,形成大部分消费。
投资则取决于盈利预期(预期利润率,或者资本回报率),因为:
给定产出,利润和工资此消彼长,所以,投资和消费具有一定的此消彼长性。但是,这并没有考虑到“利润和工资的分配”对产能利用率以及技术(产能-资本比)的影响。(这背后存在相对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不做深究)
(二)当前经济增长放缓是政策和疫情双重作用的结果
在以上框架下,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1年的最新数据,我们来分析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
(1)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放缓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全年增长来看,8.1%的增速符合预期,两年平均5.1%仍属于正常的增速,考虑到疫情冲击,可以算是合乎常理的恢复性增长。
但是,从2021年各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和上一年同一季度相比)来看,经济增长率不仅下降很快,而且显得过低。
这一方面有不同季度所参照的去年同季度经济增长情况的不同。比如,(2020年一二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经济活动水平较低,所以,反衬出2021年一二季度的增长较快;2020年下半年经济恢复性增长较快,所以也相对降低了2021年三四季度相对去年的同比增长率。
即便如此,3、4季度增长率快速回落都是值得重视的。
我们可以看到工业产能利用率并没有太大变化,这意味着总需求相对于产能并没有显著变化(虽然工业产能利用率并不能代表全社会的需求情况)。这意味着,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极可能是产能增长较慢,也就是投资的下滑。如果投资下滑导致需求不足,需求不足进一步导致投资下滑……就可能导致经济增速的迅速下滑。
(2)总需求及其各部分的增长分析
(I)首先,是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按照GDP的统计口径,应该考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但没有数据):
图中是从1月到该月的累计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一直在下降,这意味着,如果分开看各月的增速,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下滑得非常厉害!
根据上图,我们做个不严谨的推测。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有几个特点:
(i)国有投资增速较低,而且电力、水利、道路、铁路这些国有投资居主导地位的行业投资增速很低,甚至为负。这一方面是因为“双碳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房住不炒”导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剧减,没钱搞建设。
(ii)卫生投资增速加大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小,都来源于疫情冲击,这一影响较大。
(iii)制造业总体投资增速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外贸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汽车业投资负增长和车规级芯片短缺有关,但总体制造业增速低于高科技产业,这说明新动能还不足以支撑整体的经济增长。
(II)再看消费。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6%;比2019年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0%。——国家统计局
消费增长总体高于GDP增长,但是不可持续(后面分析)。
动态来看,虽然统计口径和GDP核算有差异,但却是很明显表现出消费情况受到疫情影响较大。
从结构上来看,更是如此。如下图所示,餐饮全年正增长,12月降为负数;汽车消费下半年下滑可能受到车规级芯片短缺影响;家具家电消费下降是因为房地产市场不景气。
因为消费主要受工资收入影响,所以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是有钱不愿花,还是想花没有钱。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比2019年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速)14.3%,两年平均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国家统计局网站
可支配收入增长和GDP基本同步,我们再看看结构:
按收入来源分,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629元,增长9.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9%;人均经营净收入5893元,增长11.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8%;人均财产净收入3076元,增长10.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8%;人均转移净收入6531元,增长5.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6%。——国家统计局网站
和去年相比,每一项增速都有较大提高,但是工资增速赶不上财产性收入的增速。但是,请注意!这首先并不必然意味着工资占比下降,因为财产性收入增速较快,可能是因为投资意愿下降,所以企业利润留存率下降。换句话说,企业分给股东的钱占利润的比重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工资性收入增长赶不上消费增长,这意味着增速略超GDP的消费增长后继乏力!值得重视。
(III)再看政府收支(统计局网站自带的画图工具很难用)
首先需要说明,这是累计增长。其次……不做多的解释,就是,财政政策很克制吧。当然,上述数据应该没有包含土地出让收入。
(IV)外贸情况
因为是“增长率”,所以红线(出口)和蓝线(进口)的差代表“顺差”的增长和减少。可以看到,从2020年我国疫情得到很好控制开始,顺差就一直在增长,但是,2021年这种势头开始扭转,下半年又有所增长。2021年的变动中,既有可能是大宗商品涨价导致进口总值增长较快,也可能是国外开始放开防疫措施。总之,外部需求不可靠,还是要专心搞国内大循环。
(3)总结:
2021年,经济增长高开低走,下半年增速跌得有点吓人。主要原因是:
(i)国内政策换挡,“双碳”和“房住不炒”导致固定资本投资不足。土地收入下降,地方基建投资没钱,和住房相关的家电消费也受影响。
(ii)外部冲击: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外贸红利褪色,芯片不足对汽车产业影响较大。
(iii)疫情冲击,消费意愿下降,相关的投资也受影响。
(三)对政策体系的理解与未来政策的研判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近一段时间的相关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政策的研判。仔细思索,近期的相关政策和改革客观上是存在一个体系的。如下图所示:
首先,相关政策的核心就是“共同富裕”,而且,“共同富裕是奋斗出来的”,所以,共同富裕有三个维度:生产(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分配和人民感受(生活水平与公平正义,物质和精神需求)。
其次,很多政策都是同时和这三个维度相关联,属于一举多得的政策。
比如,分配最直接的体现是最近严查税收违法行为,税收征收的规范化和税制改革是相联系的,税制改革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而这和“房住不炒”紧密相关。房住不炒就是为了减轻人民生活负担,增加幸福感。同时,房住不炒还涉及到金融领域的规范监管,避免经济脱实入虚,鼓励资金投资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升级。
又比如,打击垄断,尤其是平台垄断,一方面有利于调节行业之间的分配关系,降低相关收费和价格,还避免平台利用垄断优势干预甚至抑制小企业创新和正常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技术进步。
广义的打击垄断,还包括医药改革领域的“集采”与教育领域的“双减”。此外,反腐和法治建设,以及“双碳”与生态保护都是直接与人民感受相关。
最后,这些政策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和良性循环,就要通过分配保障内需充足的同时,通过科技进步解决掐脖子问题和产业升级,简而言之,真正构建起“国内大循环”。同时,要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驾驭资本”,把好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看,改革的核心应该在收入分配调整和技术进步上,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管理基本上是一个“被动”措施,或者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这一政策风格的形成,和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宏观经济管理的经验有关。不过,作为短期政策和预期管理的工具而言,传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空间都还比较大,但是具体的政策组合和结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且,考虑到疫情还没有结束,世界经济局势还存在动荡的可能,宏观政策就算宽松,仍然会比较克制。
*文章来源:读点不一样的宏观经济学
*侵权必删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