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写论文找不到合适的理论?快速找到论文理论基础的五个方法

91浏览
2022/07/21 01:20发布
卫心彤
北京大学
学生
卫心彤|发布一篇文章——写论文找不到合适的理论?快速找到论文理论基础的五个方法

学术论文需要体现学理性。简单地说,“学理性”就是“理论性”。但是,很多作者在实际写作时,不知道怎么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理论,导致论文缺少学理性,进而影响论文投稿与发表。那么,如何才能找到需要的专业理论?这里为大家提供五个操作步骤,并选取两篇已发表C刊论文作为案例,通过还原论文作者的实际思考过程,现场演示寻找专业理论的具体操作。

 

一、明确研究目的:你为了“什么”而寻找理论

 

写论文需要理论。不过,为了找到理论,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直接就去寻找理论,而要首先问自己为了“什么”而寻找理论。有的人会说,为了写论文而寻找理论啊。其实,我们想问的不是这个,而是——你找理论,是准备让它在论文中发挥什么作用?这就涉及“什么是理论”,或者说理论的构成。社会理论包括概念、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以及说明该关系的因果机制或理由。相应地,理论就可以划分为相关性理论、解释性理论、规范性理论等几种类型。如果你寻找理论是为了提出研究假设,那么,就应重点关注相关性理论,它阐述的正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你是为了搞清“为什么”,那么,就应当寻找解释性理论,从而发现研究对象的原因和理由。如果你想在论文中指出“怎么做”,那么就要关注解释性理论和规范性理论,它们都会为你提供一个“应该怎样”的理论解释框架。

 

只有带着研究目的,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寻找理论,你才可能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时刻聚焦自己的注意力,重点关注自己实际需要的特定类型的理论。当然,尽管我们在这里把理论划分为相关性理论、解释性理论和规范性理论,但实际存在的理论可能并不像上述分类这样泾渭分明,它们很可能缠绕在一起,同时包含在一个理论里。这个时候,我们更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灵活提取自己所需要的那些理论内容。

 

二、使用个体经验:审视研究问题,酝酿潜在理论的检索线索

 

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的,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寻找理论,接下来,就要发挥你的个体经验,用个体经验去审视你的研究问题。这样做,是为之后实际检索理论做准备。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去搜索引擎还是去专门的数据库检索理论,都需要首先确定检索词。检索什么词,取决于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如何从研究问题中确定检索词?这就用到你的个体经验了。这里的“个体经验”既指你的学术积累,也包括你的生活经验。严格来说,“个体经验”也属于理论范畴。比如,你在之前的学术积累中已经接触到或使用过某个专业理论,那么,这个已经内化于心的专业理论,当然可以在之后的论文写作中继续使用,并可作为你思考其他新问题的理论线索。再如,即使你对专业理论一无所知,但是,生活常识或生活经验甚至直觉也可能告诉你,某个问题可以这样或那样思考。这些基于生活常识或生活经验而得到的朴素的问题思路,就属于默会理论。虽然此时你可能还不能用精准、专业的语言对其作出科学表述,但是,默会理论(来自生活)内部却隐含着正式理论(来自研究文献)的检索线索。

 

下面,我们用几篇已发表的C刊论文,还原论文作者的思考过程,展示一下如何使用个体经验审视研究问题,以便发现潜在理论的检索线索。先看第一篇,《独立自我“啬于人”,相依自我“啬于己”——为自己消费还是为他人消费与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这是一篇定量论文。假如你就是论文作者,你已经确定要研究“为自己消费还是为他人消费与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这个问题,而且是做定量研究,那么就要考虑寻找理论提出研究假设。这个时候,使用个体经验审视研究问题,发现潜在理论的检索线索,其实就是凭借直觉从研究问题中提炼主题词,比如“消费”“自我建构”“储蓄”等。这些主题词,就是我们下一步检索文献的备用线索。

 

再如,《“混”:一个本土概念的社会学探索》。这篇文章研究“混”这个社会行为。寻找理论,是为了解释“混”这一现象何以产生。获取它的检索线索,要比上一篇复杂一些。从直觉上说,研究“混”,当然要把“混”作为检索线索。但是,我们又要想到:“混”这个单字,要比上一篇范文所研究的“消费”还要口语化。如果直接把它作为唯一的检索线索,可能我们实际检索时,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可能检索出一些诸如“混合”“混淆”等跟“混”这个字相关,但又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那个“混”的有效信息。所以,我们要继续用个体经验审视研究问题。说到“混”,我们可能想到“混日子”“混社会”“混吃混喝”等生活用语。这些用语,表达的是一种“游戏人生”“得过且过”“无所谓,爱咋咋滴”之类的意思。但是,“得过且过”“无所谓,爱咋咋滴”之类的表达过于口语化,不算书面语言,“游戏人生”四个字也不太可能是个理论名称,那么,我们先只保留“游戏”二字,作为下一步检索的线索。另外,我们这里用“游戏”指代“混”,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隐喻”或“象征”,因此,也把“隐喻”一词作为下一步的检索线索。

 

三、建立概念关联:用“经验解释”+“问题主题词”组合检索潜在理论

 

《社会科学研究:从思维开始》一书提到,通过联接概念,思维和理论得以发展。理论就是一套相互关联的命题。构成理论的命题,是由概念以及概念间的联接或关系构成。一旦得到检验,出现了新关系,理论就建构出来了。按照这样的理解,为了寻找理论,我们就需要建立概念关联,使用组合策略进行检索。这里的“概念”就是我们上一步所用到的“个体经验解释”以及问题主题词。下面,我们实际检索一下。

 

先看第一篇,《独立自我“啬于人”,相依自我“啬于己”——为自己消费还是为他人消费与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我们上一步初步确定的检索线索是“消费”“储蓄”“自我建构”,这时就可以将其自由组合进行检索。比如,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页面,选择“篇名”,同时检索“消费”+“储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们是模拟论文作者的思考过程,而作者这篇论文发表于2016年6月。因此,为了让思考过程模拟得更真实,我们只能从2016年6月之前的文献中去检索,比如将年份限定为2015年。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页面,以“篇名”检索“消费”+“储蓄”,得到如下检索结果(下图)。非常巧合的是,从篇名上看,文献6正好研究“储蓄”“消费”“自我建构”之间的关系,我们把它下载下来备用。

 

图片

 

再看作为案例的第二篇论文《“混”:一个本土概念的社会学探索》,我们从其研究问题中,初步获取的检索线索是“游戏”“隐喻”。这篇论文发表于2015年3月,同样,我们只考虑在此时间之前已经存在那些文献,比如将限定范围限定为2013年和2014年。先按“游戏”+“隐喻”建立概念关联,进行组合检索。再按“游戏”+“理论”进行篇名检索,之所以带上“理论”二字,是因为,这样检索更可能检索到直接包含“游戏理论”的文献。检索结果如下(下图),浏览篇名,我们初步选定红框内的这些文献,并把它们下载下来备用。当然,有些文献的层次可能不高,但这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如果对文献层次有顾虑,可以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页面,对“来源类别”做出勾选。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图片

 

四、衡量并筛选:确认备选理论所解决的研究问题与你的问题有无关联

 

文献下载完毕,我们就要判断所下载的这些文献质量如何。比如,它们是不是真的把我们所需要的那些理论阐述得比较到位;这些文献使用该理论所解决的问题,与你的研究问题有无相似性。只有文献把理论阐述得相对具体,才方便我们借助这些文献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只有这些文献使用该理论所解决的问题,与你的研究问题存在关联,你才可能将这些理论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论文中。

 

先看围绕“消费”“储蓄”“自我建构”检索到的那篇文献,即《产品地位与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研究》。这篇文献的“二、理论背景及研究假设”部分,围绕四个方面做了理论梳理。为了叙述方便,帮助读者看清该文献的写作逻辑,我们先对其研究问题中的变量进行编号,即产品地位(A)与自我建构(B)对储蓄(C)和消费选择(D)的影响研究。作者梳理的四方面理论,分别是“地位与储蓄和消费的选择”,即A+CD;“自我建构与储蓄和消费的选择”,即B+CD;“产品地位与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即AB+CD;中介效应(暂称之为X)。可以看到,作者围绕上述四方面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

 

这四方面实际所放的文献引用,完全可以继续用到我们的那个研究问题中,即两篇论文的研究问题存在较大的关联。而且这四方面理论,也为我们自己研究假设的提出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我们研究的是“为自己消费(A)还是为他人消费(B)与自我建构(C)对储蓄(D)和消费选择(E)的影响”,模仿上文研究假设的框架,我们的研究假设至少需要涉及: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即C+DE;为自己消费还是为他人消费对自我建构个体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即AB+CDE;中介效应,即X;“自我建构”即C,作为一个专门理论,也可以单独写一条。

 

再看围绕“游戏”“隐喻”“理论”等检索得到文献。我们要研究的是,社会上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在“混”?在检索到的多篇文章中,有的因为对“游戏理论”的阐述过于粗略或零碎而被舍弃,比如《游戏理论与幼儿教育实践探究》和《基于游戏理论的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研究》,有的因为与我们的研究问题关联不大、不便迁移而被舍弃,比如,《战争游戏——解读20世纪早中期英国玩具折射的社会隐喻》。剩下的几篇文献,比如《“游戏”背后的多重隐喻——对胡适<西游记>“游戏”说的新解释》和《“游戏”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启示》,进入继续考察的流程。前者曾“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约翰·赫伊津哈,以及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特征,后者则提到游戏的合目的性。据此,我们可以对“游戏理论”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从广义说上,上面两篇文献所研究的胡适关于《西游记》的“游戏说”、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等都属于文化现象,它们本质上与我们要研究的“混”这一社会现象并无本质区别,它们都强调人际交往的规则、合目的性,具备用“游戏”理论进行解释的可能。

 

五、迁移并检验:将筛选的理论迁移到你的研究场景,确认其可移植性

 

找到潜在理论后,紧接着就要把该理论迁移到自己的研究情境中,确认其是否能顺利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若能,则说明我们完成了对理论的寻找。如不能,我们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哪个地方出现了“移植排异”,并针对“排异”之处,退回到之前的操作步骤继续寻找更契合的理论。对于作为范例的第一篇论文来说,其实操作到第四步,我们就已经能确认检索得到的那篇文献所提及的理论内容,完全能移植到“为自己消费还是为他人消费与自我建构对储蓄和消费选择的影响”这一研究情境中。相对复杂的是第二篇范例,所以,我们着重演示第二篇范例的迁移和检验过程。

 

按照之前找到的那些文献中的“游戏理论”,似乎这个理论说的都是游戏的积极一面。比如,在游戏的规则和目的方面,该理论认为,“陌生的游戏规则又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可能性,我们参与到一种对世界以及我们自身的可能性的超越之中,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游戏的趣味才能持续显现,由此,我们被游戏卷入其中”。显然,从字面意思看,我们看不到任何跟“混”相关的游戏的负面意义。

 

此时,我们不妨发挥做发散思考。一方面,我们承认“混”所指向那些领域,原本是正当的,是允许存在的,而且“混”这个游戏存在正当的目的和正当的规则。只是进入游戏的那些游戏者即“混”的人,各自的资质各异。有的人能在正当规则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断超越自己,实现更高追求。有的人不能在正当规则下正常实现目的,只能依附于不正当的规则比如潜规则,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尽管相比正当规则,潜规则是拿不到台面上的,不便公开谈论。但是,对那些熟练运用“潜规则”的游戏者来说,他们确实能在遵守潜规则的行动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自己更高的目的。

 

比如“混社会”,虽然不值得提倡,但它说到底,也不过是指一个人的谋生。谋生,每个人都需要。只不过,有的人能在“游戏”中通过正当的规则(合法的劳动与付出)过上好日子,有的人因为自身禀赋不够或本身好逸恶劳,使得正当的谋生手段不适用这些人,于是这些游戏者便通过“歪门邪道”去遵守另一套谋生的游戏规则,实现自己的生活目的。尽管手段可能不光彩,但从“合目的性”的角度看,他们的确在游戏里实现了“超越”。

 

图片

 

至此,我们依托原有的游戏理论,讲述了一个有关“混”的理论故事,构建了一个游戏象限,完成了对原有游戏理论的迁移和检验,并把它作为自己解释“混”这一问题的理论框架。上图展示的是,论文作者从理论层面实际归纳的四种游戏类型。这也提醒我们,寻找理论时,并不是所有时候都像“提出假设”那样,可以找到直接可用的各种变量。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既有理论基础上,继续思考,把原有理由与自己的研究情境相结合,创造性地构建出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作者:刘小华(科研写作研究所编教研总监)

金融学说,道口学说,学说经济,五道口学说,清华五道口学说,清华学说,学说平台直播,学说会议预告,学说ABFER直播,学说学者库,学说研讨会直播,学说年会直播

卫心彤
北京大学
学生
文章151
·
总浏览量71673
最新文章
更多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办】第三届智能计算与下一代网络国际会议(ICNGN 2024)
杜金桐
4
浏览
【征稿-EI检索】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国际会议(ICNFM 2024)
杜金桐
14
浏览
智领未来 元启新篇|南京江宁AIGC与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暨元宇宙供需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杨展
2238
浏览
前沿科技盛会:南京AIGC与元宇宙论坛引爆行业新风向!
杨展
33355
浏览
顶刊JDE | 外资冲击波下的质量危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滑是为哪般?
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48
浏览
【EI检索】2024年第一届先进能源材料、能源器件与能源系统国际会议(AEMDS 2024)
杜金桐
15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185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879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766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762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759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82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670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60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629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3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