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优博获奖论文】流动性约束、收入增长与福利——基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
主要内容与观点
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是发展经济学一直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就是一个市场改革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福祉不断改善的一个过程。 本文基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从微观家户层面考察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论文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着重研究收入增长对福利改善的影响,突出了持久收入变动对福利的决定性作用;第二章以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为例,探讨了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对农户的收入增长和福利改善的影响;第三章进一步分析了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劳动力市场摩擦对中国农村金融实践效果的影响。下面对三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分别进行概述。
(1)论文第一章从“主观幸福感之谜”出发,探讨了持久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决定性作用。 “越 有钱,越幸福吗?”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现有的实证研究尚未有统一的结论。一方面,基于截面数据的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随收入增加而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却发现两者的相关性很弱。对于上述“主观幸福感之谜”,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心理学的视角, 认为相对收入比较重要。本研究基于经济学的视角,从经典的理性预期和持久收入理论出发, 推导出人们的消费或福利仅受未预期到的收入变动的影响;在未预期到的收入变动中,持久收入的改变对人们的消费或福利的影响大于暂时性收入变动的影响。在截面分析中,人与人之间收入的差异主要是持久收入的差异。而面板分析中,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点的收入差异反映的是收入变动。在这一变动中,持久收入变动所占比重和截面分析中持久收入所占比重相比要小。因此,我们会发现截面分析所得到的收入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比面板分析中所得到的结果要强。研究利用来自于中国家户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上面的理论解释。在基期调查中,受访者被询问他们对于自己三年后收入的预期;三年后的跟踪调查度量了同一受访者的真实收入,并再次询问了他们对于自己三年后的收入的预期。利用预期收入和真实收入之间的差异,我们获得了对未预期收入变动的度量。另外,利用两年间预期收入的变动,我们获得了对未预期到的持久收入变动的度量。最后,利用未预期收入变动和未预期到的持久收入变动之差,我们获得了对未预期到的暂时性收入变动的度量。在实证分析部分,文章首先重现了文献中所观察到了收入和主观幸福感在截面和面板分析中的不一致关系。但是,当我们将收入分成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时,两者在截面和面板分析中,都分别获得了一致的估计系数。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收入之所以在截面分析中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强影响是因为截面数 据中收入的差异主要为持久收入差异。本研究的结论突出了持久性收入变动对福利的决定性作用。此外,文章还拓展讨论了在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暂时性收入变动对福利变动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即负面的暂时性收入冲击对福利会有显著影响;正面的暂时性收入冲击对福利影响较小。而对于持久性收入冲击而言,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冲击,它对福利变动都 具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些理论推断。
(2)论文第二章利用随机干预实验的方法,考察了以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为例的农村金融实践对农户的收入增长和福利改善的作用。本研究以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贫困地区发展缺少资金为背景,系统评估了由国家扶贫办主导的,为满足农户发展生产借贷需求而设立的 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着重分析了项目对于家户生产投资、收入、消费和福利的影响。研究基于在全国5 个省 10个县 50个贫困村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而进行的随机干预实验,收集了项目推行前后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相对与对照村而言,互助资金项目显著改善了实验村农户的流动性约束,促进了生产投资,增加了收入和消费,减少了贫困发生率。值得一提的是,文献中基于在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发现类似的金融实践对农户收入增加并没有显著影响。本文利用元分析的方法(Meta-analysis),深入探讨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可能因素。
(3)论文第三章着重分析了劳动力市场摩擦对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减贫效果的影响。文章基于家户利润最大化模型,首先分析了在借贷市场不完备,而劳动力市场完备的情况下,互助资金项目可以缓解流动性约束,促进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减少外出务工。项目在增加了农业收入的同时,外出务工收入减少,因而总收入增加有限。该理论推断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在借贷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不完备的情况下,即当进城务工需要支付一定固定成本时,缓解流动性约束既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投入,也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因为城乡工资差异显著,一旦农户突破流动性约束,劳动力得以自由 流动,则可以获得丰厚的打工回报,从而显著提高收入。这与中国的成功实践是吻合的。文章随后利用异质性分析的方法,对模型推论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发现,平均而言互助资金项目显著提高了实验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尤其是在相对贫穷(更容易受到流动性约束) 和比较僻远的村庄(外出务工成本更高)。这些实证结果验证了劳动力市场摩擦和金融市场摩擦的交互作用会导致“贫困陷阱”。而以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为例的农村金融实践有助于消 除金融市场摩擦,帮助农户摆脱“贫困陷阱”,实现收入增长和福利改进。
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论文每一章节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归纳如下:
(1)论文第一章针对“主观幸福感之谜”从经济学的持久收入理论出发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研究从理论上拓展了针对消费的传统持久收入理论,分析了收入对福利的影响机制。推导出在收入和主观福利的相关关系中持久收入比暂时性收入更重要,从而解释了基于面板分析得出的主观福利和收入的相关关系比截面分析要 弱这一谜题。在实证层面,研究利用了关于预期收入的问题设计,在考虑了可能存在的测量误差后,区分出持久收入变动和暂时性收入变动。这种度量方法是对现有文献中既有度量方 法的一个补充。另外,文章在一般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在流动性约束条件下,收入变动对福利变动具有非对称影响,是对传统持久收入模型的另一拓展。
(2)论文第二章利用随机干预实验的方法,评估了以互助资金项目为例的农村金融实践对农户增收和福利改善的影响。这在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来说,尚属首次。通过随机选择实验村和控制村,可以有效解决项目实施的内生性问题,从而准确评估项目效果。区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类似的金融实践,本发现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在中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扶贫效果。 本研究结论对现有文献是一个重要补充。最后,本文利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比现有文献的研 究方法和结果,归纳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较高的项目参与率、较长的还款周期、 初始的劳动力市场摩擦等条件。这些分析丰富了对农村金融实践成效的认识。
(3)论文第三章基于在流动性约束条件下的家户利润最大化模型,揭示了多个要素市场不完备会导致“贫困陷阱”。该模型拓展了发展经济学文献中对于市场导致的“贫困陷阱”的认识。具体而言,文章验证了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断,即单一要素市场不完备,不足以 导致“贫困陷阱”;只有在多重市场不完备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贫困陷阱”。在实证层面, 本文基于随机干预实验,发现外出务工的初始成本越高,互助资金项目对外出务工的促进作用越显著。这为外出务工受流动性约束提供了直接证据,而现有文献所提供的大多为间接证 据。另外,本研究利用异质性分析的方法,发现互助资金项目对外出务工的促进作用在越贫困的村庄作用越明显,揭示了以往研究中基于随机干预实验所估计的平均效果不足以准确刻画项目实施的效果。本研究发现在不同地区,项目实施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一结论对当下学术界关于随机干预实验结果普适性的讨论具有启发意义。
*文章来源:当代经济学基金会
*侵权必删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