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青椒自述:我是怎么进985任职的?

60浏览
2022/05/17 04:22发布
学术招聘
学术招聘
青椒自述:我是怎么进985任职的?

最近椎间盘突出犯了,需要在家休息。和老婆都是某985高校专业技术7级岗(副高最底层)副教授,在同一个科研团队,基本等于全天24小时在一起。

 

图片

税前27万,属于中下水平

 

2019年度国家个人所得税的系统里面的税前是270k过一点(老婆是230k的样子,年底津贴比我少)。但是我们只是985高校里面中下层的7级岗,比国内博士刚入职的8、9级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稍微好点。

 

正高(教授,研究员)4级岗起,一般都是博导处于中上层。高层自然是三级岗以上而且大部分都是有国家级头衔的(四青,杰青,院士),税前年均都是70W-150W的水平,而且院士免缴个人所得税(亲眼所见,年终津贴每个人都要签字,顺便把别人喵一遍)。

 

但依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我和老婆这个收入在985就专业技术岗是属于偏低水平(与C9比)。在我校,我们收入也属于中下水平,刚过平均线。但是整体来说,尽管目前学校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让我满意,特别是个别地方事实上对我个人利益造成的损失也不少,整体而言,我觉得用一种比较开放的心态来看985学校的优点,去认真的培养学生,其中得到的成就感也比经济利益让人更满足。

 

图片

教学任务量极少

 

在985高校做教师(非行政)最大的优点是自由轻松。我椎间盘突出在家挺尸几天都没人管(去年有次一周,两年前骨裂2月)。只要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不造成教学事故就行。但是代课极少,在过去的近5年中,我和爱人刚来的前两年没课上,这个对我们招收研究生很不利(本科生不知道你),经过我们挖空心思的努力(去外院代课,想办法开新课),目前我本人全年满打满算72节课(32学时本科生专业课2门,4学时硕士生专题课和4学时博士生专题课),老婆全年本科代课40学时(24课堂授课+16实验学时),外加研究生8学时专题课。目前学校是每节课40分钟,每两节课一次课。这样算下来,我本人全年平均一周都上不了一次课,教学任务量极少。而且据我了解,非公共基础课任教的教师课少,是大部分985院校的共性,除了个别新专业因为师资不够,大部分985院校的老牌专业中的专业课事实上都不多。

 

我自己做研究生导师5年手下差不多有10个博硕研究生(老婆没有博导头衔,只有5个硕士,我们两个加起来15个)。这样一来,各种学校的琐事比如报账,到处盖章办手续之类的,都不用自己操心了,当然我们每年都是给学生有额外2000RMB的津贴的,这一点上绝对算不上压榨学生,更何况平均每人一年也就2-3次而已。

 

图片

科研压力小,不愁失业

 

实验进展方面,入职两年后自从高年级研究生开始带着新生走,我们也就不再需要反复上手亲自做实验了。每周开一次组会,和每个学生单独谈谈了解研究进展,有必要的重要实验亲自上手操作即可。

 

剩下的时间,写论文或者项目申请书按照自己节奏来。托我和爱人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所接受的英语语言训练的优势,写英语论文对我们来说从来都不是啥问题。最快的情况下,把数据提供给我,我两天可以拿出一个初稿来,花点钱找个语言润色编辑修改语法错误(自己不愿意仔细修,因为花时间精力太多),就可以投稿了。

 

所以在这样的效率下,整体而言这份工作没有给我们造成多大的压力,其余空闲时间爱干啥干啥,还不用发愁失业。心情不好,身体不舒服,说不去办公室也没人管。学院也用钉钉打卡,但是一周任何时间点打两次即可,没有任何时间限制。未来3级以上高级职称的博导在60岁还能延退至少5年,以目前来看,等于白拿5年工资(因为62岁后不再招生,就等着退休即可)。

 

 

图片

以上待遇,

在非985院校基本不存在

 

 

非985院校的教师以上课为主。我所了解到的教师一年基本教学工作量大部分是300节课起,基本等于每周都要上课,与之对应的备课,考试,阅卷,试题分析等琐碎的事情全部迎面而来。这种巨大差异是由于教育部对985院校师生比有明确要求(一般是1比10到20,涉及学科评估打分)。同时985有自主人事权可以随意制定进人计划以及职称评定自主权可以随意给引进人才高级职称(我本人入职就是副高+博导,老婆是副高+硕导)。所以整体而言985教师多而课时少

 

在我们学院甚至发生因为课太少不够分课在教师之间导致过不少矛盾(所以我只能去外院代课)。对我自己而言,如果不是考虑到未来职称晋升以及部分国家级头衔申请条件都有教学要求,同时教育部这两年要求“以本为本”,因此大部分985学校开始要求事业编的正副高级职称人员年度至少有32学时授课工作量或独立讲授一门本科课程(年薪制人员一般第一个聘期考核前不要求),理论上我可以完全不代课只做科研即可。

 

此外,大部分985院校代课有额外的课时费(因为教育部给的经费充足),并且不需要减掉基本教学工作量。我们是基本课时费80-100RMB/每学时,双语或者英文专业课200RMB/学时,年度授课300学时就意味着年底来了至少3W津贴。

 

与之相应,在非985一般都会有基本教学工作量要求,比如年度100学时基本量,超出100学时部分才发课时费,个别过分学校(主要是双非院校,211一般不会)会因为教师年度基本课时不够而按照差值倒扣津贴,甚至双非中部分一本院校存在隔年甚至间隔数年才能支付教师课时费(因为财政拨款不足)。这种体系下,导致很多新入职的年轻人即便是副高职称在双非和部分穷省的211也是月收入4k不到。

 

在职称晋升这一点上,985大学也极有优势。非985的绝大部分院校(包括非教育部直属的部分211院校)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自主评定权限,经常会发生给年轻人或者高层次引进人才一个“校聘”副教授或者教授的奇葩头衔,说白了就是给你校内的待遇但是无编制。原来在编的人不退休你永远别想晋升,而从各省的人事厅拿到多余的编制名额可以说比登天都难,所以导致年轻人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完全是熬资历。

 

在这点上,985的自主权远超非985,虽然个别985存在压价行为,比如故意给你个副高不给正高。或者先以青年特聘研究员(等于校聘正高)入职5年,考核通过再压低待遇变成事业编副高,甚至是事业编中级职称(部分C9这么干,但不影响博硕招生,而且可以给年薪制),但985毕竟给的是实打实的职称而且薪资有保障,同时保证你研究生招生,科研不受到影响。

 

一部分知友谈到了高校目前进行的事业编改革的问题,认为未来高校不会再有永久性的事业编。这个问题在知乎上很多知友专门开过帖子。我就985单独说一点,985之所以特殊,就在于这个目录中的高校一律是属于中管高校,体现在管理归口单位为教育部(不是省教育厅,或者科研院所归口的科学院等)。财政来源是财政部,校级领导人事任命权在中组部。涉及985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是省,或者部就能决定的。至少截止现在,我所知道的包括清华在内的C9和我们这种末流985依然通过事业编在直接聘任高层次引进人才。而中间层次人才,和普通教师,都需要通过聘期考核才能转变为事业编,并且可以自我选择是否依然采用聘期制(年薪制,整体收入稍高)。而在非985高校,编制名额本身受限于各省的人事厅,无法随意扩编,所以这几年改革之风愈演愈烈。但这股改编制之风目的,不是要砸碎铁饭碗,而是给予非985院校一定程度的人事自主权来聘任专业技术人员(校聘教授就是这个改革制度下的产物),但是考虑到高校多岗位并行的特殊性(专业技术岗,行政岗,工勤岗,以及甚至985院校都不能自己评定的部分特定岗位系列如出版社编辑,图书馆员档案馆员等等),高校事业编的改革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985院校更是如此。

 

尽管各个学校都很看重国家级人才头衔(涉及学科排名),但在非985院校拿到国家级人才头衔的难度,也和在985也不是一个数量级(985内部都是差异巨大)。就算个别非985院校给国家级头衔拥有者的待遇确实比985高,但是你也要在那个平台下够得着才行。

 

图片

985高校工资,比不上程序员

 

说工资吧,可能和程序员之类高收入行业比,985院校确实不高,特别是非年薪制的事业编群体(比如我和我爱人)。我本人固定工资和年底津贴是6比4的关系。6是永远有,4就是看业绩了(课时费,论文奖励,项目奖励,横向课题劳务费,帽子头衔津贴等等),上不封顶。但以目前来看,未来实现数倍甚至十倍的增长并不难。

 

在985工作没有中年危机,最多在5年一次考核完成(只是一次,不是每5年一次)后不求上进不升职称一切保持现状算了。有点国外助理教授拿到终身教授那么点意思,当然容易了很多。同时事业编也有事业编的好处,比如我入职5年,每月工资已经涨过3次,比最早刚入职上涨接近80%,同时享受住房补贴等额外的福利一年能发个2W的样子,而且还是按照人头算(我老婆也有)但不在收入税务系统里显示。但年薪制就是5年不变,其实也没有比事业编高太多。

 

此外,不得不说。985的教授在外被尊敬的程度不是纯依据收入来衡量的,对我们这些30多岁的人,有的时候甚至会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一口一个“教授”真的还是很不适应的。相对而言,我更喜欢“老师”这个称呼。

 

 

图片

我是怎么进985任职的?

 

客观说,要入职985的基本条件是博士,一般比较看重海外博士或者是具有海外博士后经历。对任何人来说,从本科读到博士再加上几年博士后确实不轻松也是有代价的。我参加的是2003年的高考,其后4年本科,2年硕士(没拿到学位。退学出国直接读博),5年博士,29岁在美国博士毕业后在原实验室做了不到一年博后把博士时期一些剩余工作收尾做完,30岁回国入职。

 

人说12年寒窗苦读就为高考,而我自己是高考完还继续了12年还基本没休息(没有小学毕业,中考,高考完的无忧无虑假期了),椎间盘突出就是在美国落下的。所以个别知友和我询问搞学术和出国读博士这条路。

 

说实话,这条路是孤独寂寞同时需要极大的忍耐力和对科研本身的兴趣,海外留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不见的比现在国内所谓的“社畜”强太多。很多发生在美国的惨剧,比如之前北大毕业生再旧金山金门大桥跳下去的事件其实并不少,只是消息很少传到国内。我自己好几次回国的时候,别的同学都是卿卿我我成双入对,月薪上万,而我自己孑然一身除了每月2000美元的奖学金吃喝拉撒用完也攒不下来什么,很多时候买车之类的还是需要向父母要钱外加贷款。

 

后来的老婆从德国比我早一年博士毕业,来美国陪我一年(博士最后半年和博后时期)后来一起回国入职。在美国那么几年中,人生有苦有乐但大部分是苦,冷暖自知,但这个过程也绝对不是像某些人说的仅仅是幸运。在美国的时候,我每周在实验室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至少80小时(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10点到12点不等,周六周天中午12点到晚上10点),最多有次连续工作两天接近40小时才去睡觉(美国的实验室只要人愿意,所有设备开放可以24小时不停歇的做实验)。在美国的几年中,除了回国和个别几次请假自驾看前女友(非现在的老婆),那么多年也基本上也没有离开或学校逛逛。当然,我工作做实验是自愿的,老板从来不push我,我老板是那种nice过头,反而能被我push的人,我曾经实验不顺的时候,逼过老板替我做实验。即便如此,有段时间实验也很不顺利,一年没啥进展,还找不到原因,自我感觉都快抑郁了。还好后来调整好坚持到最后,也多亏一个比较nice的老板从不给我压力。

 

能入职985,主要还是得益于在美国的积累,有些知友提到关于这几年985教职难找的问题。客观来说。我个人感觉相对于5年前,没有成倍的升高,而且大部分985包括我现在的学校对于海外留学人才始终还是一种欢迎的态度,至少不会像普通师资一样设置严格的进人计划按需进人,可以依据你的学术水平一事一议(前提是学科方向相符)。

 

我本人5年前的这时候是3篇中科院2区Top+3篇2区非Top(均为一作,没有任何水刊,为学科领域的经典老牌期刊)入职,老婆是2篇中科院一区Top(仅次于CNS级别的非NC权威期刊,其中一篇是排序第二共一作)。今年我美国一个师弟是一篇一作NC加四篇2区非Top(无水刊),入职上海交大的青年特聘研究员(博导,5年聘期,年薪制)。

 

因此我个人感觉至少在我们学科领域内,没有很多知友提到的非CNS就不行。客观而言,我们在国外的科研条件不算差,工作也是相当努力,5年的整体工作量相当于国内3-5个博士(平均水平)。如果非要必须要CNS,那我只能说给以我们现有的年龄段和这个年龄段的努力是达不到,国内的985院校在招人的时候对年龄一样看重,毕竟30岁的人培养个5-10年在40岁的年龄段内拿的“四青”也不是没可能。但是如过你过了40才准备回国找教职,那么要求CNS也没有多过分,而这些国家级的头衔给学科评估带来的加分才是985所看重的,双一流的基本指标不就是这些吗?

 

在30岁-35这个点上以副高或者青年特聘研究员(C9的制度,相当于校聘正高但对应年薪制,聘期内非事业编)在985开始工作,还要抓紧前5年通过聘期考核才能彻底转为永久事业编岗位(很多学校也可以继续给你无编制继续年薪制聘用,但大部分都会选择转为稳定事业编,部分允许保留年薪制)。在第一个聘期完成基本考核指标之前,这段时间其实并不轻松。具体指标各个学校有差别。但除C9外的985,大部分对于以副高入职的人员都要求至少获批一个自科面上项目。外加一些省部级课题,同时每年一篇中科院2区SCI,个别985学校(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允许延期一年考核或者考核不合格者酌情降低级别续聘(正高转副高)。

 

C9的聘期考核难度高一些,执行相对严格。但对应的起始待遇会好很多,我美国学弟在上交是青年特聘研究员+博导,200万启动经费和其他福利(但不解决配偶工作,他老婆似乎也不愿意回),另一个和我一样年纪的朋友2018年在清华是助理教授,博导,800万科研启动经费外加解决配偶无编制无固定期的校内聘用(年薪30W但可能随时解聘)。但清华考核要求CNS级别,严格执行非升即走。这在我等末流985是难以想象的。整体而言,985入职,起始待遇与你已有个人能力(主要就是博士博后阶段的论文水平)和最终考核要求是明显的线形关系。待遇越好,就意味着入职前的博士搏后阶段和入职后的第一个聘期越幸苦。

 

但是换个角度,各行各业35岁之前都不会比这个好多少。在985的好处就是你通过了这段日子,就有一个自己的小课题组带几个学生,舒心点的日子就可以开始了。有点上进心的,40岁前给自己努力个国家级头衔(优青,青年拔尖人才),基本上后面的杰青就顺风顺水了。

 

路会越走越宽,个人的学术声望和资源也会越来越多,呈现出明显的累积叠加效应,并且在50岁左右达到顶点后保持到退休。而985高校里让你日子开始舒心的年龄段(35-45),恰好就是社会上很多高收入职业中年危机的年龄段。并且存在中年危机的行业,大体上很难和985教师一样具有叠加效应,往往工作更换就意味着从头开始。

 

和社会上其他996的行业比,我工作5年,除非早上送小孩去幼儿园(学校附属,基本免费)或着8点有课,不要说996,大部分情况下9点之前起床都不多(在美国养成的中午不休息继续工作的习惯)。因为确实没有必要。在我强行要求研究生8点半打卡前,经常研究生9点也都没有来。之前骨裂在家躺两月,给院长交个假条一分钱工资也没少过。在这里,只要你还活着,没有辞职,通过学校年度基本岗位考核(99%的人都能通过)就不会有人扣你的工资。更别说还有两个寒暑假白发工资。相当于事实上一年实际工作9个月(学校行政人员不是),以这个整体水平看,从收入的稳定增长性,社会地位的递加,劳累程度随年龄递减,外加考核通过的变成类似国外的终身教授铁饭碗,而且还被鼓励搞副业(国家的双创政策),客观说985高校的教职是为数不多在收入,年龄,工作负担,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就上形成完美平衡的工作,难道不应该挤破头吗?

 

不过,高校工作固然好,但是在目前非升即走和各种政策的不确定性前提下是典型的双刃剑,选择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家庭以及生活预期冷静思考,谨慎选择。

 

其实过去一年多过来和企业交往多了,我也真心发现博士毕业去企业不是一个差选择,资助我们项目的上市公司新任的技术主管,国内211博士毕业和我一个年龄已经是年薪百万级别了。他也自己承认自己不适合和我们一样搞科研,但是自己也很喜欢目前的这份工作,所以未来博士毕业就业多元化也必然是一个大趋势。

 

 

 

*文章来源:翰林咖

*侵权必删

学术招聘
学术招聘
文章100
·
总浏览量4929
最新文章
更多
共读经典,启智未来——尚悦小夫子与《论语》之旅
杨展
3341
浏览
【千帆竞发占潮头 百舸争流破浪行】中国企业正扬帆启航向深蓝进发 | 2024全球出海数智创新高峰论坛邀您9月论道
杨展
3350
浏览
Campbell Harvey教授:Web3觉醒: 解密去中心化金融(DeFi)与Web3的未来
学术会议动态
19
浏览
Daniel Rabetti | 区块链取证:揭示加密货币的黑暗面
学术会议动态
15
浏览
修大成 | 金融机器学习: 崛起、突破与局限性
学术会议动态
24
浏览
李鲲鹏 | 单一因子降维方法:理论与金融应用
学术会议动态
12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39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222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974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924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894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875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831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763
浏览
《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内部印发
楚健
·
726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99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9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