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互联网金融创新及其约束的思考

22浏览
2022/04/02 09:35发布
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
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
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风险互联网金融创新及其约束的思考

摘要

 

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大众消费、购买、交流等方式的改变推动了电商的蓬勃发展,电商发展推动网络金融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阶段,大力发展服务业,人民群众创业金融需求旺盛。互联网金融契合了党和政府鼓励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政策方向,有利于发展普惠金融和包容性金融。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从互联网创新性和发展约束等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些观点和想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创新 普惠金融

 

1互联网金融三种主要业态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起源于国外,短期内在国内获得迅速发展,展示出极强的渗透力和生命力。在中国,电商取得巨大成功,商户及相关活动在虚拟世界的商城中被互联网记录并形成大数据,这为分析商户行为特征、信用状况、金融需求提供了可能。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网络无时无刻记录现实世界人们的活动,这为记录微信使用者在现实世界的活动并形成大数据提供了可能。虽然提供的金融服务眼下还很有限,但是市场从中看出了巨大的潜力。目前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互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互动、互联网金融与民间金融互动、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互动还处于观察期和发展期,时间序列还不足以得出确定性结论。

 

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支付在整个支付业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引人注目。一些机构还形成了堪比银行的庞大的支付账户体系。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及2011年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简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颁发,使得第三方支付行业得以进一步健康和规范发展。截至2013年末,支付机构累积发生互联网支付业务153.38亿笔,金额总计达到9.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06%和48.57%。

 

互联网融资。互联网融资主要包括P2P网络借贷模式、众筹融资模式以及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模式。2007年我国出现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截至2013年末,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经超过350家,累积交易额超过600亿元。众筹融资2011年逐渐起步,目前规模较小。我国目前约有21家众筹融资平台。一些网络贷款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风控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不良资产率较低,贷款效率较高。

 

互联网金融销售。互联网行业通过搭建销售平台进入金融产品销售领域并展示出很强的渠道能力。有平台才有大数据,有数据才好做金融。传统金融机构也抓紧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比如工商银行“融e购”、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交通银行“交博汇”、招商银行“非常e购”等。基金公司开始创建销售平台,如汇添富基金的“现金宝”平台、华夏基金的“华夏基金管家”和“活期通”等。第一家网络保险公司“众安在线”也于2013年9月29日由保监会正式批复开业。

 

2互联网金融创新四个方向

 

借用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说法创新是生产函数的改变,是“创造性毁灭”。从现有的实践和发展方向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突破有四个方面:一是互联网金融显著降低成本,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带来极致的客户体验,第三个是大数据计算,第四个是移动互联网。前两个从投入产出角度看,保证商业可持续性;后两个从技术浪潮角度看,保证技术可行性。下面依次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互联网金融要显著降低成本。因为新技术很大的一个贡献就是用来降低成本,作为新生的互联网企业,它要和传统的金融企业进行竞争,那么它的优势也在于控制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IT成本。我们传统的金融企业都是使用“IOE”,就是使用IBM的服务器、Oracle的数据库软件提供商、EMC则是存储设备。三者构成了一个从软件到硬件的企业数据库系统。由这三驾马车构成的数据库系统几乎占领了全球大部分商用数据库系统市场份额。据报道阿里已经完成去IOE化。阿里巴巴的“去IOE”运动就是用成本更加低廉的软件——例如用MYSQL替代Oracle,使用PC Server替代EMC2、IBM小型机等设备,以消除“IOE”对自己数据库系统的垄断。这一行动也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低成本化——基于“IOE”在业内的垄断,整套系统维护费用非常昂贵。除了降低成本,“去IOE”化还是信息安全需要。二是降低渠道成本。比如说余额宝是全直销,告别了银行销售,降低了中间成本,总成本是销售额的0.63%,相当于传统的基金销售成本的3/4,渠道成本降低了25%。据上海陆金所介绍互联网获客的成本是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四,可能是银行的五分之一。互联网金融真正能够为实体经济做出贡献,真正能够战胜传统的金融机构就一定要控制成本,传统金融机构也是如此。要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做出贡献。

 

互联网金融给客户带来极致的客户体验。我们所谓传统的金融机构,所谓的很庞大,有规模优势,但是实际上内部分割非常严重,比如说许多银行电子银行的U盾都有很多种,有的多达十几种,实际上就把巨大的规模切割成很小很小的一块,那怎么实现规模优势?相比之下看一下余额宝的客户体验,新客户点四下鼠标,老客户点三下鼠标就可以完成基金的申购。当然我们也有担心,担心他对客户的保护是否足够。但是总有一种人比较侧重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间选择便利性,因此便利性是很重要的选择标准。互联网金融要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提供极致客户体验,为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做出贡献。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运用。第三个突破是使用大数据,因为大数据的概念,是一种跟传统不一样的概念,大数据一是通过容忍一定的不精确性,打开了一个从未涉足的世界的窗口;它不是随机的样本,而是一个数据;大量的不精确的数据比高精度的数据更有价值。大数据计算运用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亚马逊的个性化销售,你在亚马逊上买一本书《康熙大帝》,他旁边会有相关的书给你推荐,另外是根据征信机构根据个人信用卡的交易情况预测收入情况。VISA使用Hadoop,将处理730亿单交易的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13分钟。这足以变革商业了。也许Hadoop不适合正规记账,但在允许少量错误时非常实用。征信机构益百利(Experian)根据个人的信用卡交易记录预测个人的收入情况。传统的个人收入证明成本10美元,益百利的售价还不足1美元。互联网金融要采用大数据计算实现精准营销和风险控制。

 

移动互联网普及。第四个突破口就是移动互联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出门要带的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这些手机都能代替了,因为手机就是你的身份证,就是你的钥匙,就是你的钱包。有人担心手机不安全,可是一个人随身带的物件中还有比手机更高级的东西吗?没有,以后的载体肯定是依托手机的。看好移动支付,比如说农村的支付。农民未必有卡,未必有账户,但是他一般都有手机,而且现在都是智能手机,也只要几百块钱,小米手机只要几百块钱也是智能的。智能手机的普及意味着移动技术浪潮已经到了创新临界状态。2007年肯尼亚移动运营商Safaricom推出的M—Pesa手机银行业务就是其成功典型之一。2013年,M—Pesa客户数量达到1710万,为肯尼亚总人口的35%左右。为肯尼亚总人口的35%左右,盖了肯尼亚绝大部分手机用户,业务范围也围绕居民日常生活逐步扩大。肯尼亚M—Pesa手机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3互联网金融创新三个约束

 

互联网金融创新存在边界,受到约束。从技术上看,存在“30年法则”约束,从社会学看存在路径依赖约束,从金融学看需要考虑金融风险的外部性,受到监管合规约束。不能低估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速度,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甚至拔苗助长。

 

“30年法则”。计算机突破性发明从实验室走向商用普及,一般都要花30年时间。比如巴克斯顿说,一般来说一项技术从发明到应用大约是30年的时间,比如说鼠标从1963年就已经制作了原形,直到1984年苹果推出配备鼠标的电脑,到微软的操作系统,鼠标才成为了标配。另外一个就是多触点触摸显示屏,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手机的标配,这也是84年诞生的,直到23年以后2007年Iphone推出才成为了应用,所以发明和应用是两个概念,大概是30年的时间,这个是根据历史经验的总结。这是30年规则,技术都是要经过30年。目前IT系统开发要从原来长周期转向短周期迭代模式,但是技术的突破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这点不变。

 

路径依赖。大家都知道现在通用的QWERTY型键盘在技术上并不是最好的,手指的任务分工不合理,右手无名指的任务最重,但是,它却牢牢占据了市场。实际上,Dvorak于1932年申请专利的DSK键盘输入速度最快。由于QWERTY型键盘使用人数占了优势,考虑到硬件、软件的兼容性,其它使用者会选择QWERTY。这种状态称之为“锁定”,是路径依赖,这是经济学比较经典的故事。旧的观念将制约新的模式产生。习惯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客户在迈入大数据时代时,有的可能不具备相应的自学自适应能力,需要进行引导和需求创造。传统金融机构对客户粘性还是很高,在客户心中的信誉高,互联网金融等外来者面临建立可信度的挑战,这在重视人际关系和关系型融资的地方并不容易。现在一些企业提出的去“IOE"能否顺利实现,就要克服路径依赖,前景并不乐观。

 

 创新的第三个约束就是金融风险具有外部性、滞后性和不对称性。互联网金融是两个词,就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作为技术、发明、创造,是有正的外部性,且一旦被发明,社会就可以共享。但是金融风险往往存在负外部性。外部性就是干了一点坏事,别人都要替你分担,美国的金融危机,全世界都得买单;一个客户把银行拖垮了,其他的客户都得受牵连。金融风险也有滞后性,比如一笔贷款要到收回时才能肯定是否有风险。还有金融风险信息的不对称性,贷款人和借款人信息不对称。作为金融来说,必须考虑金融的特性。有人说“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服务”,这句话值得商榷。这是站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来看互联网金融(打个比喻,如果问你是哪儿人,答曰地球人,这是站在月球看地球)。如果站在服务业内部来看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风险,就是金融。此外,互联网金融和区域金融还是紧密相关的,比如说余额宝的总部在天津,托管行在北京,但是资金管理总部在杭州,买余额宝的有的武汉买、有的在其他地区等,资金流动为本地金融业的流动性管理带来压力。

 

4互联网金融创新要过三关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就是金融。金融有几点不能变,一是要服务实体经济,二是要管控风险。无论什么形式,这两点是不会变的。现在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普遍认为它对实现金融普惠有很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警惕它们不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当然我们希望它是普惠金融。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未来要有三个方向必须把握清楚。

 

服务实体经济关。阿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互联网金融的成功实践。阿里金融下一步发展的16字方针里也提到了服务实体经济,事实上阿里金融就是在服务实体经济当中产生的,比如支付宝就是为了满足商户的需求产生的。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端、渠道端,但是在服务实体经济上资产端是一个很大的短板,可能会制约其未来的发展空间。

 

正如富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所指出的,互联网金融解决了资金来源快捷性的问题,但是资金运用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也体现在余额宝的发展上,余额宝90%以上的资金还是银行的存款,阿里小贷余额和余额宝相比还微不足道,也就是说余额宝在资金运用上还比较困难。互联网金融在提供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期待中发展,也要像传统金融一样服务实体经济。在保持市场开放的同时,要特别警惕互联网企业不安心主业,一窝蜂搞互联网金融,形成新一轮的“脱实就虚”。

 

风险管控关。需要强调的是,第一,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内控的风险就会很大。第二,支付和清算的风险不一样。二者监管标准不同,清算的系统性风险更大。第三,风险文化的形成。为什么金融危机、银行危机会不断重演?主要是因为金融本身具有风险,但是人们对风险却很健忘。所以,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一样需要有经验的风险管理人员把控好金融风险,需要学习和培育风险文化。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IT风险、客户隐私保护风险等风险还将特别重要,需要新的管理手段。表面上生机勃勃的互联网企业隐藏大量的失败案例。“赢着通吃”,互联网公司若做不到最好,失败的可能性更高。2014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写了一句话叫“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后面还有一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所以说我们要在促进发展中守住金融风险的底线。

 

监管合规关。在国际上金融行为监管主要关注三个重要领域: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消费权益,防止金融犯罪;对互联网金融则通过主办银行制实现延伸监管;此外对金融机构自身还实施审慎监管。金融安全、监管合规的要求是互联网金融创新需要遵守的。目前银行执行的合规和监管标准较严。互联网金融确立了适度监管的原则,但是消费权益和反洗钱等不可放松,根据国际潮流这两方面标准还可能越来越高。当前消费者对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要求较高,差错容忍度低,而对新兴的互联网企业的容忍度相比较高,这从微信因系统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和银行因系统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后消费者和公众的不同反应就可看出来。随着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消费者和公众对他们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任务会越来越重。互联网金融需要敬畏监管、主动合规,也需要认认真真过监管合规关。

 

5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驱动力

 

关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兴起的背景,实事求是讲互联网金融主要模式还是源于欧美,不是我们的首创,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如火如荼。我认为有这几点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这是世界性问题,但是在我国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阶段,社会创业热情高昂,相关金融需求旺盛,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二是居民投资渠道较少;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使得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三是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完成;四是我们非制造成本高;其中主要包括房地产价格高、经商成本高。主要证据就是中国生产的产品在美国卖的比中国还便宜。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我们探索了很久,20多年来的从直接融资到间接融资的许多金融改革都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关。比如说PE、VC、创业板,让商业银行设立小企业部、对民营银行开闸、设立小贷公司是尝试用间接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现在又希望P2P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互联网借贷,特别是P2P网贷这一块,它的本质就是民间金融,但是不希望仅仅是等于民间金融,它应该是民间金融的升级版。这也说明还是需求驱动了互联网金融,同时其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美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另类金融方面创新层出不穷,从这个角度说美国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不热,只是网贷没有我们热。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它们更多是技术和监管驱动的。

 

从金融生态展望来看,我们现在并不缺金融机构,我们缺的是小微金融机构。我们有大型银行,小一点的是股份制银行,再小一点的是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希望互联网金融能有助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助于减少“梗阻”现象。我们的经济中金融“血管”还是很粗的,但是我们的毛细血管不是很发达,在注入实体经济时,如果有些地方梗塞,也会导致血压上升,比如说去年钱荒时的利率飙升,但是整体并不缺钱。希望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互补,未来的金融体系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就像总理报告里说的: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三农、实体经济。

 

6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2013年来自传统金融领域之外的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尽管其规模仍然相对较小,但其发展速度很快。作为新生事物,人们对其未来趋势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支持者认为它是金融创新的结果,有助于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为其鼓与呼;批评者认为它是中国金融特定阶段环境下监管套利的产物,是一个野蛮人和搅局者,对其鞭与挞。但不管怎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处理好与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更好地满足社会金融服务需求十分紧迫和必要。

 

商业银行日益面临着来自传统金融领域之外的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借助信息处理和组织模式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存、贷、汇等基本业务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首先,存款方面商业银行面临资金分流的压力。近期,互联网理财业务借助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社交媒体等快速扩张。相当部分资金借助互联网金融销售平台从银行存款方流出,虽然多数仍以同业存款等形式回流,但对资金成本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关注。其次,在贷款方面银行面临互联网融资的挑战。互联网金融依托其掌握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信息优势,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的技术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和精准营销,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展现了一定的竞争力。其三,第三方支付及其派生业务挑战银行中间业务。2013年第三方支付处理交易笔数增长迅速。随着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财富管理模式进一步创新,商业银行在网络支付方面还需要以更好的服务和更优惠价格来赢得客户和市场。

 

商业银行面临继续促进自身信息化的挑战。尽管在很多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不同于传统金融的诸多特征,但互联网金融本质上还是金融,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先行者,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尝试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改进银行业务流程、数据处理和业务服务,按理应当更早把握金融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会。但实际上如何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把先行者的优势体现出来,促进自身信息化发展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挑战是巨大的,创新理念、领军人才、激励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都需要做出调整。

 

互联网金融不但需要熟悉金融业务、熟悉新技术运用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敢为天下先的人才。在传统金融业中,稳健和循规蹈矩是行业文化,遵守习惯和流程是基本要求,长期在传统模式下工作的管理人员面临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挑战。传统的内部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和层级管理体系也和信息化时代“世界是平的”所要求的信息结构和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消除信息屏障,建立扁平化的层级结构和立体多维的信息交流机制。在实现技术替代的同时,传统金融企业原有的人员如何安置也是巨大挑战。

 

二十世纪末比尔•盖茨曾预言说,如果传统的商业银行不进行变革,就会成为二十一世纪里灭亡的恐龙。二十多年过去了,目前银行业面临着来自互联网行业严峻的挑战,期间还多次经历了金融风暴,但是商业银行也并未像预言的那样消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商业银行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进行自身调整。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已经引起商业银行决策层和管理层高度重视,领军人物发表了许多深思熟虑的看法和建议,提出并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和改革思路。商业银行在风险文化、金融人才、客户积累、品牌美誉度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其财务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处于良好状态。以商业银行雄厚的财务实力、严谨的管理文化、卓越的执行能力,有理由期待商业银行将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重铸辉煌。

 

7把握互联网时代机遇,打造现代金融升级版

 

在新技术浪潮面前,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会是平等的。在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发展阶段中,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催生的巨大金融需求足以提供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健康发展的市场空间。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碰撞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时代中国金融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在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变量。互联网金融在负债端、成本端和销售渠道上已经展示出显著的优势,在资产端也采用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互联网金融重视客户体验,高举普惠旗帜,积极满足“长尾”客户金融需求;注重控制IT成本、渠道成本,减低总成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些理念和做法都值得传统金融认真研究和借鉴。

 

网络改变金融,创新释放红利。新的技术浪潮是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机遇,为追赶者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互联网技术被银行发展出网银、被主流媒体做成页面、被中国移动做成动感地带、被商场当做电子化铭牌,近几年又诞生了支付宝、微博、微信和京东淘宝。民间的创新活力是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希望所在。在旧的红利逐步消退,亟须挖掘新的红利情况下,中国一定会把握新技术浪潮的历史机遇,以技术变迁推动制度变迁,以制度变迁迎接技术变迁,争取获得技术和制度双重红利。金融机构要主动调整,积极变革,在稳健经营基础上不断推进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经营模式、提高风控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客户体验,保障消费者权益。

 

要把握持续创新与稳健经营的平衡。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体现了技术与金融融合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金融应顺应时代潮流,通过理念、产品、服务、渠道、营运、管理等方面持续创新以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竞争,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金融创新实践中应该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在进行创新时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完善在社会融资中的服务功能,将金融资源投放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综合效益最优的领域中,促进经济升级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努力提高包容性。要通过金融创新不断扩大金融覆盖面,努力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满足个性化的金融需求;要承担适当的社会责任,将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覆盖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特别是满足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需求,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性。三是必须确保稳健经营。金融创新应与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相适应的,要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获取持续增长的动力。

 

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重构服务模式。对风险的识别、定价与管理能力关系到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正在影响着个人和企业需求并对金融业产业巨大冲击。面对信用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趋势,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度挖掘企业和个人的实时交易数据和信用记录信息,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通过服务模式的重构,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不断适应、满足客户金融需求,还能适当引导、创造客户金融需求。继续发挥先发优势,并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随心”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外延,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个性化金融服务。

 

要提高客户体验,切实保障金融消费权益。客户体验好为互联网金融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提高客户体验是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竞争的重要考验。在继续满足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需求的同时,要重视中低收入阶层投资理财保值增值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安全、便捷、有吸引力的投资渠道和理财服务。在保障金融消费权益的前提下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客户体验。尽量为消费者提供简洁明了、结构清晰的金融产品。在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时,应对相关金融产品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及风险揭示,使消费者对相关风险充分的认识和把握。主动加强相关金融知识教育普及。

 

 

 

*文章来源:成方三十二

*侵权必删

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
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
文章107
·
总浏览量13880
最新文章
更多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办】第三届智能计算与下一代网络国际会议(ICNGN 2024)
杜金桐
4
浏览
【征稿-EI检索】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国际会议(ICNFM 2024)
杜金桐
14
浏览
智领未来 元启新篇|南京江宁AIGC与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暨元宇宙供需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杨展
2238
浏览
前沿科技盛会:南京AIGC与元宇宙论坛引爆行业新风向!
杨展
33355
浏览
顶刊JDE | 外资冲击波下的质量危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滑是为哪般?
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48
浏览
【EI检索】2024年第一届先进能源材料、能源器件与能源系统国际会议(AEMDS 2024)
杜金桐
15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185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879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766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762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759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82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670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60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629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3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