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大数据”能否破解?
中小企业研究
中小企业研究
中小企业研究发布一篇文章——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大数据”能否破解?
中小企业融资难,再度成为两会热点议题。
信用资质差、缺乏抵押物,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局面的根源。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更加突出。据有关机构统计,从现金流状况来看,16%的中小企业都熬不了一个月。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脱困,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税收、社保减免;又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为中小企业、个体户提供了2.85万亿的低成本贷款。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建言解决这一问题。金融界人大代表张智富,提议精准发力缓解融资难;律师界政协委员袁爱平,建议打造产业互联网银行;科技界人大代表孙丕恕,提出用大数据破解融资难……
疫情之下,无需见面审批的“大数据+金融”贷款模式异军突起,在这场中小企业的融资生死仗中,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一条出路。
济南某花店店主张宁(化名),干的是纯线下经营的小本生意。
2019年,她去银行跑贷款,却像打了场“上甘岭战役”。填资料、过征信,又苦等1个多月,结果一毛钱没借到。
银行指不上,朋友劝她试试“爱城市网”APP上的“一贷通”。
张宁一开始觉得,这个应用跟贷款“驴唇不对马嘴”。好在,只要填信息,不用去跑腿,于是死马当活马医。
结果没想到,通过“一贷通”,银行授信20万,当天就放款。张宁的花店,就这样红红火火开了起来。
帮助张宁获得贷款的是,浪潮基于财税等政府数据打造的数字金融产品“一贷通”。该产品通过大数据对企业进行“信用画像”,提供大数据征信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
据了解,“一贷通”最大的特点是快!可以实现秒批秒贷,创造了“101”模式,即收到贷款申请1分钟内出具企业的征信报告,0人工介入,通过审批后1秒钟完成放款。
其实,早在2015年,政府就关注企业的税务数据,提出“银税互动”,将税务数据作为银行考核中小企业资质的关键数据。2017年,政府又提出了要通过分享、利用税务数据,帮助中小企业贷款,降低融资成本。
当然,“一贷通”并不是将大数据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唯一平台。阿里、腾讯等领先互联网企业已有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腾讯推出的微众银行和蚂蚁金服推出的网商银行,算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蚂蚁金服推出的网商银行,利用阿里海量的客户数据,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该行可以根据客户的实时支付数据,利用其能够分析3000多个变量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和贷款额度进行精准计算。一旦获得批准,几乎可以立即收到现金,整个过程耗时3分钟。
而微众银行的“微业贷”,也是针对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在线贷款。号称1分钟资金到账,随借随还。
不光是互联网企业,银行也在对“大数据+金融”的模式进行探索,建设银行2018年推出了一款手机应用,可以在两分钟内处理500万元的贷款申请。当年该行中小企业贷款增加了51%。
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背后的支撑数据,是其母公司阿里和腾讯客户的实时支付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消费者数据。
“一贷通”背后的支持数据,主要是税务、五险一金、水电煤气、违法违纪等各类政府数据。只要是有身份证的居民,或者正规注册的公司,都能通过“一贷通”汇聚的各类数据,评估征信贷款额度。
当客户申请贷款时,“一贷通”平台就获得了客户授权,汇集起客户的财税、社保等各类政府大数据,再利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综合技术,自动生成一份征信报告,计算出可贷款额度等可靠信息提供给银行,由银行来提供贷款。
与阿里和腾讯的模式不同,“一贷通”完全不提供贷款,它更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贷款客户,一头连着银行等金融机构。它扮演的是第三方征信机构和“连接器”的角色。
腾讯的微众银行背后也连接着数十家银行,不过微众银行为贷款客户提供25%的贷款本金,75%由其他银行提供;网商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其母公司平台上有数千万家中小企业。当然网商银行也为他们提供贷款。
相比之下,“一贷通”是三家中诞生最晚的一个,仅不到2年。不过,“一贷通”已经联合工商银行、齐鲁银行等53家金融机构,在106个城市落地运营,累计为9.27万家企业提供127亿贷款,单日最高申请20亿。
疫情期间,“一贷通”更是申请量暴增,日申请用户大涨200%。仅2020年一季度,就为1126家企业提供9.75亿贷款,成为“实业抗疫”的一大助力。
博赛网络是一家IT技术服务公司,疫情期间,好不容易签下几个“救命”的新项目,却突然发现,银行贷款部门因疫情仍在隔离中,加上资金无法回笼,陷入困境。
走投无路下,博赛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通过“一贷通”,当天就拿到银行100万元“救命钱”。
博赛董事长董良无限感慨:如果不是线上申请,而是走传统渠道申请银行贷款,仅准备材料就需要两三周。
招商银行小微企业调研数据显示:受疫情冲击,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其中,1个月内告急的高达16%。如果按照传统渠道进行银行贷款,这16%的企业可能无法坚持到融资到账。
快速的贷款服务,与背后的大数据是分不开的。正如之前所讲,一贷通背后主要是政府数据。目前,大家获取的有价值的数据,20%是互联网数据,80%是组织数据,而组织数据中的80%由政府掌握。相对消费数据,政府数据更为丰富、完善。
正因如此,腾讯也来参与挖掘政府数据的价值。腾讯等四家企业与深圳市税务局近日签署协议,要共同打造“税务-产业”联盟链。腾讯希望利用联盟链带来的优势,参与到税收数据资产的市场应用探索中。
但是,相对于消费数据,打开政府数据大门的难度更大,毕竟这些数字事关经济命脉。浪潮可以获得政府数据的优势在于,长期耕耘政府市场,连续多年在政务云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积累了大量的政府数据资源。
虽然阿里、腾讯、浪潮发展数字金融的数据基础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看,模式是相同的。在用大数据打通企业融资渠道的探索中,他们都面对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拓展数据覆盖面,打通数据节点。
比如,政府数据的开放、共享依然谈不上完备,政府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区域和层级之间,数字化不足、共享程度不高、“数据孤岛”等现象依然存在。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曾连续6年在提案中呼吁政府数据开放,去年和今年又连续两年提出利用政府数据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孙丕恕的建议是由地方政府牵头,梳理并聚合资金、数据、金融产品等要素,整合政府数据、互联网数据、企业经营数据,打造“聚合型”和“智慧型”金融服务平台;他还建议引进金融科技征信公司参与地方金融服务平台运营,推动政府、银行之间交换数据,打通信息,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疫情的发生,加速了线上贷款模式的普及,也进一步明晰了金融业务的数字化发展方向。在发展数字金融方面,尽管阿里、腾讯、浪潮等IT互联网企业进行了有效探索,但是从整体规模上看,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还不足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巨大需求。
利用大数据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也不能仅靠这些先行的科技企业推动,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打破发展的桎梏,将这些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共同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