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李中建:学习经济学的几条实用建议

39浏览
2022/05/10 08:43发布
张子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生
张子瑞|发布一篇文章——李中建:学习经济学的几条实用建议
对于一个在经济学领域里摸爬滚打20来年的高校教书匠来说,经常被学生问及的问题就是:怎样学好经济学?怎么才能像个学经济学的人?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但却一直未能提笔去写,原因就在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越是有学问的学者,越是因为忙碌,没空发表高见。
 
自忖像我这般的“地方级”教书匠给的建议是否可行?但既然是教师,就得履行基本的授业之责,本文结合个人的经历和观察,以实用为原则,给那些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些个人的建议,读者可以选取其中适合自己的去实践。
 
01
保持兴趣,宜从通俗入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济学也当如此,作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很多人关注和了解经济学,往往出于好奇或兴趣,希望经济学能提供一种观察世界的有用方法,提供一把打开纷纭万象谜团的有用钥匙,这是经济学的最大趣味所在!如果青年学子在接触到经济学的课程和书本之后,迷茫或失望了,那多半是教育的失误。因此,第一条建议,要保持对经济学的兴趣,宜先从阅读通俗读物入手!
 
建议先不要去阅读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顶级中文学术期刊,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原因在于,虽然这些文章都是较有名气或有功底的学者的作品,但这些文章要么是篇幅过长,部分能有两三万字,长达十好几页,让你没读不完就想放弃;要么是太难,有的文章,数学、公式一大堆,读后不知道结论是怎么来的,甚至个别的文章是过程无比复杂,结论又极简单。
 
因此当你尚没有经济学专业基础时,上来就要去看这些顶级期刊上的文章,很容易就让你对经济学的趣味性消失。可喜的最,最近《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两杂志几乎同时提倡论文新风尚,《经济研究》提出要“破除唯定量倾向”,强调优秀学术成果要具有思想启迪性、理论创造性和政策参考性。
 
《管理世界》刊发编者按,提出亟需纠正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数学化”和“模型化”等不良倾向。应该说,这两刊的变化是一种向好学风的有益转化,但要让新手保持兴趣,还得从更通俗的作品入手。
 
就我的个人经验,首推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家茶座》,这是个以书代刊的经济学随笔集,由曾执掌《经济研究》杂志社、始终对经济学持有深厚感情的詹小洪老师做执行主编,一年约3-4期,刊发的文章或论国计民生,或聊身边小事,或述学界万象,均较为生动有趣,詹小洪老师具有卓越的观察和组织能力,善于把当前经济学圈里右手能写专业论文,左手能写随笔散文的作者聚拢起来,我读博士时经常拜读其中的妙文,情不自禁为一些卓越思想和文字拍案叫绝。而且一本也就10元左右,属于性价比极好的经济学通俗读物。再有梁小民老师写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宏观经济学纵横谈》,用身边的事例解释经济学的高深理论,读来颇为有趣。
 
还有,读者如果对博弈论感兴趣,可以看看王春永著的《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通过一个个的小故事,讲述了不同的博弈策略与均衡解,是博弈论入门的好读物。还有吴惠林的《诺贝尔经济学家的故事》,汇集了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生平及理论思想,可以轻松地贴近经济学界最顶尖的脑袋,领会当代经济发展的进程。
 
当然,由于阅读习惯和偏好的不同,读者可以自己去发现有趣的经济学读物,在初始阶段,建议是先不要去啃艰涩难懂的学术专著,而要以能吸引阅读为第一原则,让兴趣引着你接近经济学的真谛!
 
02
增加厚度,要通晓历史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过程规律的学科,但世界上从来没有“纯粹的”经济现象,经济与政治、军事、文化从来都是紧紧裹在一起的,更重要的,人们研究经济现象,不单纯是解释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更要有国家情怀、价值意识,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目的,要能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增进民生福祉,这就是中国学者提倡经济学要能经世致用,这就需要增加经济学学习的厚度。
 
所谓的厚度,即是对缠绕在一起的社会诸方面进行综合了解,把握国家和社会的全貌,这就需要通晓中外历史。世界史方面,推荐由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读完这样的世界史著作后,便对世界地理版图、几大文明的兴衰起伏、全球交往与竞争、冲突与合作等有了全面的认识;而英国学者麦迪逊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从数据上勾画了各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中国史方面,著作颇多,各有千秋,不妨从政治制度方面进行总结,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政治得失》,吴思的《潜规则》、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相信这些书能让你对中国历史的奥秘和变迁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中国曾经长期在农业文明、国家治理上领先于世界,自1840年开始,转入了内外交困、救亡图存的近代时期。在这方面,推荐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走向共和》,该剧多维度地呈现了波澜壮阔近代剧变中的国内外格局和精英人物的抗争。而新中国以来的历史,可以去读美国学者费正清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该书从西方学者的视角观察新中国以来的巨大进步、挑战和中国方案,能为我们提供不少启发。
 
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曙光、王丹莉的新著《维新中国》则从专题的角度对新中国以来的变迁进行总结和反思。总之,通晓了中外历史,能大大增加你的思想厚度,让你对国家、社会的由来、传承有全面的了解。
 
03
扩大视野,可用外语浏览国际时事

 


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国家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竞争是分不开的,经济学学者必须扩大视野,既要知道我们国家在做什么,也要明白世界上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贫困国家等的实际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取长补短,这样就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夜郎自大。
 
为了扩大自己的视野,建议年轻人都要精学一门外语,并通过外语打开一扇窗户,收听国际电台或浏览外文网站的相关资讯,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是以苏联为师,俄语是最时尚的外语。80年代以后,在全面对外开放过程中,英语成为外语的新宠,英语学习、培训、考试,俨然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校园广告栏里张贴最多的,就是四六级、考研、托福、雅思英语培训。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学外语,只是为了拿证,很少通过外语全面了解外面的世界,不能不说是外语教育的一大遗憾和损失。
 
为此,有志于经济学学术的朋友,一定要通过外语来扩大视野,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有鉴别力,要用虚心、开放、包容的态度去了解世界,在电台的选择上,BBC或者VOA都行;网站的选择上,如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重点在于了解外国的实际动向,学习他们的好做法,规避他们的风险,防止他们的悲剧,也增加走好我们自己道路的自信。
 
04
增加深度,须精读经典

 


经济学既是关乎现实世界经济现象的研究,但却不是简单地复述,而是要从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上把握主流、预见趋势、防止风险,这就需要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这种有深度的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观、方法论、逻辑图,而要具备这样的强大思想能力,就需要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而这里的“伟人的肩膀”,就是经济学的经典,也就是为一代代经济学人所公认的、令人每每读后都有启发的思想家的代表作。
 
由于不同学派的差异,人们对经典的认识会有不少差异。但大体说来,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250多年以来,产生了许多举世公认的经济学经典著作。如,要理解财富的秘密和人类进步的原因,《国富论》中关于分工与协作的论述绝对值得百般细读;要理解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矛盾运动,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无法超越的,即使你没有大块的时间通读下去,至少也应阅读其序言和跋;要理解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最佳的入脑之作;劳动经济学领域内,贝克尔的《生活中的经济学》,绝对是能让你脑洞大开的佳作;要理解计划经济容易造成低效率,哈耶克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能够给你深刻的启迪;要理解市场机制之巨大作用,不妨看看弗里德曼的通俗作品《自由选择》;要理解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根源,刘易斯的《劳动力无限供应下的经济发展》论文,肯定能给你较多的思想灵感……。
 
精读,就是不求速度,慢慢品味、揣摩;不限次数,闲了就读、困惑了就读;读中有思考,读的过程里联系现实,联系历史,联系世界,甚至记笔记、写体会。
 
05
培养独立性,得勤于动笔

 


名家的作品看过了,历史背景也了解了,新闻资讯天天更新,怎么才能找到你自己呢?
怎样才能让你自己产生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总不能一看人家的作品就佩服得五体投地,看新闻资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培养独立性,要培养个人的独立性,勤于动笔是个好办法。
 
动笔的好处至少有三个:
 
一是在你写作的时候,你的思维更活跃,更富有创造性。原因在于,当你动笔的时候,就要强迫自己输出你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一旦开始写作,很快你会发现你会有更多有趣新颖的想法,这是阅读所无法替代的;而且,写作可以让那种转瞬即逝的灵感得以记录下来。
 
二是写作需要专注。现在资讯越来越发达,人们的专注度就会下降,而一旦开始写作,你需要完整表达自己,给出观点、论据和论证,这就能使你更专注,有了这种专注,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独立性。
 
三是写作需要逻辑和语言。从主题到结构,从逻辑顺序到遣词造句,都需要很长的训练,主题从模糊到鲜明,逻辑从松散到严谨,结构从单一到完整,语言从粗糙到精准生动,这些都只有在长期动笔并不断修改过程中,才能熟能生巧,而思想的独立性,也就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
 
 经济学的学习,未必能让你直接致富或仕途顺利,但要保持兴趣、增加自己见解的厚度、扩大视野、形成思想深度和培养独立性,上面的方法不妨试试,或许您也可以成为可期的思想家呢!
*文章来源:中建观社会、经管学苑
*侵权必删
张子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生
文章131
·
总浏览量66394
最新文章
更多
共读经典,启智未来——尚悦小夫子与《论语》之旅
杨展
3341
浏览
【千帆竞发占潮头 百舸争流破浪行】中国企业正扬帆启航向深蓝进发 | 2024全球出海数智创新高峰论坛邀您9月论道
杨展
3350
浏览
Campbell Harvey教授:Web3觉醒: 解密去中心化金融(DeFi)与Web3的未来
学术会议动态
19
浏览
Daniel Rabetti | 区块链取证:揭示加密货币的黑暗面
学术会议动态
15
浏览
修大成 | 金融机器学习: 崛起、突破与局限性
学术会议动态
24
浏览
李鲲鹏 | 单一因子降维方法:理论与金融应用
学术会议动态
12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39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222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974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924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894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875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831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763
浏览
《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内部印发
楚健
·
726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99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9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