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案例 | Curve:多银行账户一站式管理平台

41浏览
2022/02/28 08:19发布
未央网
未央网
未央网——2月推荐案例——Curve:多银行账户一站式管理平台
图片

Curve并非银行或者银行账户的替代品,而是构建在许多银行卡与银行账户之上的中心化财务管理平台。

文 | 叶子  编辑 | 谢彬彬 <<<<

 

来源 | 中国金融案例中心 <<<<

 

导读

“我们的使命是简化并统一人们消费及储蓄的方式。”2015年成立的Curve是一家来自英国伦敦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提供银行账户管理服务。用户可以将名下所有银行账户关联至Curve的App与实体卡上,从而轻松便捷地管理所有账户;可以在支付时自由切换不同的银行卡,用Curve Card进行线下支付、跨境支付;还可以实时查看所有账户的支出情况、享受Curve积分等服务。目前,Curve拥有50万名注册用户,覆盖欧洲31个国家及地区。

Part 1 公司概述

图片

1.1 公司简介

数字银行服务是近年来金融科技创新的一大方向。在传统银行卡业务模式下,消费者经常拥有大量的银行卡与账户,需分别在不同的银行系统中手动进行管理。而在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结合之后,跨银行的账户管理方式逐渐成为可能。此外,消费者对银行卡与银行账户使用的便捷性及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2015年成立的Curve以建立“Over-the-top”银行平台的设想,将所有银行账户与银行卡整合到一个app、一张银行卡上,便于用户进行日常管理。

Curve为客户简化了财务管理方式。传统方式下,若客户想向亲朋好友汇款,由于存在众多不同的应用选择使汇款流程变得复杂。如今,Curve提供了一个简单智能的平台,将客户所有账户连接到一张卡和一个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安全地将资金在任何账户之间进行转移并进行跟踪。此外,Curve还可以存储所有会员卡,节省外汇费用,以及在购物时赚取现金返还。

Curve的目标用户以普通消费者为主,因此其主要应用场景也集中在支付与银行账户管理上,代替实体借记卡或信用卡进行使用。Curve支持支付、小额汇款与取款、境外支付、小额换汇、账户管理等金融业务,且额外提供积分奖励等优惠,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消费与账户管理的需要,提供更加轻松便捷的使用体验。目前,Curve正在与MasterCard、VISA、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等信用卡或电子支付提供商合作,其产品已在英国与爱尔兰投入使用,并准备进军美国市场。

1.2 管理团队及创业背景

图片

图:Curve管理团队

(资料来源:Curve官网)

2015年,Shachar Bialick和Tom Foster-Carter共同创立了Curve。Shachar Bialick是Curve的现任首席执行官(CEO),而Tom Foster-Carter则在2017年离开了Curve,转而担任Curve在数字银行业中有力的竞争对手Monzo的首席运营官(COO)。Bialick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与良好的金融知识基础。在创立Curve之前,他曾数次创业,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就读MBA。其他Curve高管也大多具备深厚的互联网金融从业经验。首席运营官(COO) Nathalie Oestmann曾先后在American Express、Samsung Pay Europe担任管理人员,分别负责产品研发、营销与运营工作;首席技术官(CTO)Matthew Collinge在入职Curve之前是comparethemarket.com的技术副总监;首席财务官(CFO)Scott Weller与Bialick一样曾在INSEAD攻读MBA,曾任Paypal的财务总监。

创立Curve的想法源于2006年Shachar Bialick创业之初。在过去的十年中,Shachar在创新和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工作,致力于将创新思想转化为具体业务。他在医疗器械、金融、电子商务、移动通信等多个行业创立并出售了许多公司,对技术创新充满热情。在教育背景方面,Shachar拥有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MBA学位,法学和经济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以色列巴伊兰)。在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之前,Shachar还曾在IDF特种部队服役。

Curve是他第五次创业的成果。他引用了零散的金钱世界作为他创立Curve的最初灵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逐渐实现的财务独立,这一想法变得愈发清晰。支付服务指令的出现及开放银行的推出,成为了Curve等金融科技公司通过设计有关“金融数据和信息使支付便捷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金融科技领域中许多公司都选择利用这一机会与大型银行竞争,Monzo、Starling Bank和Revolut等公司都在努力为其用户创造最佳的银行体验。

Shachar Bialick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债务需要处理。应有一个将所有服务连接在一起的解决方案。”他指出,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了金钱而工作,而管理资金的工作又十分繁杂,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打理。这导致了消费者中普遍存在理财或金融碎片化的问题,让消费者难以有效管理个人的财务状况。Curve正是针对这一点而设计的,它并非一种银行服务,而是一个集成金融服务的平台,帮助消费者了解并管理自己的财务状况。

1.3 发展历程

2016年,Curve在Google Play商店中发布了其Android应用程序版本,旨在将所有银行卡合并为一张,减少银行的高昂费用,并使用户可以实时清晰地了解名下所有银行账户的支出。Curve在当时繁荣金融服务之上提供了移动技术层,其Android应用整合替代了Android Pay和Samsung Pay的功能。

2017年,Curve将“即时现金返还”功能添加到移动钱包和所有卡合一的应用程序中,用户达五万多名,在100多个国家/地区实现近5000万英镑的交易,成为了“WIRED Money 2017”比赛的获胜者,击败了其他7家金融科技公司,其中包括Finimize、AgentCASH和Lendr。

2018年,Curve发布“连接”功能,允许用户将其支出与其他银行或金融服务提供商整合,并使金融提供商能够通过Connect平台提供产品,帮助用户在一个平台就金融服务达成更好的交易。此外,Curve还重新设计了平台的货币兑换渠道,使其能够在货币兑换和购买时更具竞争力。

2019年,Curve在欧洲31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约有30%的客户来自英国以外的地区。Curve优化了其现金返还功能,使客户可以获得1%的即时现金返还,从而有可能获得双倍的购买奖励。同时,Curve与Samsung Pay合作推出了首个纯移动产品,将用户的Samsung Pay账户连接到任何万事达卡和Visa借记卡或信用卡上,使用户可以通过屏幕底部边缘的轻扫来启动Samsung Pay,在支付终端上点击其设备进行付款。此外,该应用程序推出了P2P付款功能,可通过25种以上的货币向亲朋好友汇款。年底,Curve通过可穿戴设备,包括Garmin、Fitbit和Sony Wena设备上的支付应用,开始在英国以外的地区扩展业务。

2020年,Curve将Google Pay扩展到欧洲另外10个国家和地区,为用户带来非接触式服务。随着欧洲加快采用非现金支付的方式,非接触式支付正在迅速成为客户和商户的一种重要支付手段。与Curve的实体银行卡一样,Curve可以通过Apple Pay在世界任何接受非接触式支付的地方使用。此外,Curve宣布在纽约布鲁克林开设分店,作为其美国分公司的基地,扩展美国业务。

随着Curve规模上的扩张,公司也逐渐拓展出新的业务。2016年,Curve仅包含基本的银行账户支出信息管理、选择用于支付的信用卡等功能。2017年7月,Curve推出了一项创新性功能,即在支付完成后的14天内可以更换本次支付的银行账户,将支出记录从某一银行账户转移到另一账户。2018年,它添加了零手续费海外支付功能。在此期间,它陆续和Google Pay、Apple Pay等数字化支付提供商达成合作关系,并在2020年和Samsung Pay合作,共同发行Samsung Pay Card,由Curve提供技术支持。而它也一度和American Express (Amex) 产生矛盾,2016年Curve停止了对Amex银行卡的服务,直到2019年1月才恢复;2019年Amex也曾阻止其用户使用Curve,两家公司一度产生法律纠纷。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扩张行动之后,这家公司也确立了它的目标,即“成为银行业的亚马逊”。

1.4 融资情况

截至目前,Curve已在7轮融资中获得了1.825亿美元,公司估值超过5.91亿英镑。其中,在2019年的股权众筹中,Curve曾打破Crowdcube上最快筹集400万英镑的记录。Curv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hachar Bialick表示:“客户是Curve的核心动力,我们成功的融资经历表明了投资者对我们的信心,并向世界展示了人们已为金融革命做好了准备。”

但相比其在英国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Revolut、TransferWise、Monzo,Curve在业务规模与融资数量上都略逊一筹。对此,Bialick表示,Curve仍需要向目标稳步前进,使人们能够更加便利地管理自身的日常财务状况。“谁能够创造更加无缝、流畅的使用体验,并更多地消除消费者和自身财务之间的摩擦,谁就能够最后胜出。”

表:Curve融资概况

图片

Part 2 商业模式

2.1 市场定位:集多银行账户管理于一体的中心化平台

Curve在其官网上写道:“这不是一家银行,而是一种新的银行业务运行方式。”与其主要竞争对手Revolut、Monzo和Starling有所不同,Curve并不为用户创建独立的银行账户。Curve并非银行或者银行账户的替代品,而是构建在许多银行卡与银行账户之上的一个中心化的财务管理平台。更具体地说,它是建立在现有的银行与支付基础架构系统上(“over-the-top”)基于云技术的平台。同时,它面向的是广大的有财务管理需求的消费者,而非高净值的个体客户或企业机构,这也意味着它的业务会更加关注与消费有关的日常高频应用场景。

因此,Curve在拓展业务的过程中,始终以银行账户与开支管理为核心业务。对此它提出的解决方案是“all-your-cards-in-one”,用一张卡、一个app实现不同银行卡间的切换,并且记录每个银行账户的开支情况。此外,为了突出平台的综合能力,近年来Curve围绕其核心业务不断推出新功能,包括独特的Go-back-in-time(一种支付后更换支付使用账户的功能)、Curve Send转账功能、Curve Cashback积分奖励系统等。在推出这些功能时,Curve也在挖掘银行账户管理业务的潜力,开发新的金融服务,解决个人金融系统与日常消费过程中存在摩擦的问题。

2.2 主要产品

Curve的核心产品为一张实体卡及对应数字账户,该卡将多个银行账户和卡合并为一张由Mastercard支持的实体和数字支付卡,目前适用于欧洲经济区(EEA)内的31个国家。借助国际汇款功能,Curve用户可以选择要从哪个账户付款,收款人不必是Curve客户。非Curve客户将收到一个链接,以确认其电话号码并连接一个收款账户。

Curve提供三种类型的Curve Card套餐,价格由低到高分别为Curve Blue(免费)、Curve Black(9.99英镑/月)和Curve Metal(14.99英镑/月或150英镑/年)。Curve对此提供三种不同卡片,三者在每一项具体功能上的收费或使用额度有所不同,Curve Metal还会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追加旅游、手机、汽车的保险服务以及机场休息室通道,但整体上三者的区别不大。此外,Curve还与三星合作,推出了一张拥有特色服务的三星支付卡。

表:Curve目前主要卡种

图片

2.3 配套服务

2.3.1 银行账户管理、支付与转账

银行账户管理与支付是Curve的核心功能。用户在下载Curve的app并且订阅Curve的实体卡之后,可以添加新的信用卡或借记卡作为支付方式。Curve Card是Mastercard借记卡,能够在所有支持Mastercard的地方使用。在上传银行卡的具体信息并激活之后,用户就可以使用Curve实体卡或在app中进行支付,在支付前选定所用的银行卡即可。

Curve和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都有合作关系,用户可以在这三个软件中使用Curve Card作为支付方式。Curve还与Samsung Pay合作推出了Samsung Pay Card,将Curve的所有功能集成到Samsung Pay中。对于上述支付软件不支持的银行卡,用户可先将其作为Curve Card的支付方式,再将Curve Card设置为支付软件使用的银行卡,从而解决上述三个支付软件无法覆盖所有银行的问题。此外,用户还可以将Curve Cash设置为支付方式,更方便地使用Curve的积分进行消费。

Curve还支持用户间转账。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号向对方的账户转账,转账时可以选择任何银行账户或Curve Cash,将钱转到对方的Curve Cash账户中,对方7天内没有接收则退还。用户还可以选择转账使用的币种,兑换方式与Curve上的外汇支出类似。

在Curve的界面中,用户可以看到每张银行卡的具体信息,包括卡号、到期日、保险信息与挂钩的金融服务等。在每张与Curve Card绑定的银行卡发生支付交易后,用户可以在Curve app上收到提示信息。如果用户收到了可疑的支付信息,也可以随时冻结Curve Card,以防实体卡丢失造成的信息泄漏或财产损失。另外,为了进一步规避风险,Curve还设置了一系列支出上限。这些上限对于新注册的用户限制较多,但Curve会随用户的消费动态调整支出上限,平衡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同样,用户也可以看到支付记录的信息,包括整体的开支以及每一张卡上的细分开支。系统可以显示支出的时间、收款方、使用的银行卡等信息,也支持用户筛选、搜索或者导出记录。此外,Curve也能够对支付记录按类别(如交通、饮食等)进行分类,便于用户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

不过,Curve Card的银行账户管理与支付功能只能在网络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使用。在没有网络信号时,用户无法在app上实时更换支付方式,只能默认使用当前选择的银行卡进行支付。

图片

2.3.2 Curve Cash与Cashback积分系统

Curve Cash是Curve的一个虚拟账户,类似于微信的零钱系统,可以存储他人通过Curve Send转给该用户的资金,也可以使用Curve Cash Points,即Curve的积分系统。当Curve支付产生退款时,如果Curve无法将退款返回至支付时所用的银行账户中,那么该笔款项就会进入Curve Cash账户。

在银行卡正常返现或积分等优惠之外,Curve用户还可以享受到Curve提供的优惠。用户可以指定一定数量的商家,在这些商家消费时获得1%的积分返现。例如,如果用户指定了Amazon,那么当他在Amazon上消费时,就会获得价值等于消费金额1%的Curve Cash Points。这些积分会显示在Curve Cash账户中,可用于支付。目前,Curve的奖励系统包括Amazon、麦当劳、asos、苹果、Carrefour、Tesco、Uber等100多家知名商户。

不同类型的Curve Card的优惠力度不同。Curve Blue能够享受3家商户90天的优惠;Curve Black能够指定3家商户,并且永久享受优惠;Curve Metal则是6家商户的永久优惠。目前用户无法更改指定的商户。

此外,Curve也鼓励用户邀请朋友共同使用Curve Card。当一个用户通过邀请码(有效期7天)邀请另一个用户注册并开始使用Curve消费后,他们都可以获得5英镑的返现,系统将打入Curve Cash账户中。

2.3.3 Go-back-in-time

Go-back-in-time是Curve Card的一项特殊功能,支持用户在支付交易完成后修改本次支付使用的银行卡。例如,当用户支付公费差旅款项时不小心使用了私人账户,那么在支付后的90天内,用户可以将这笔交易转移到公用账户上。该项功能在2018年上线,在2020年将允许修改账户的期限从交易后14天延长到了90天,交易限额为5000英镑,单笔交易超过这个数值则无法修改账户。

这项功能不仅可用于补救用户在支付时的失误,还可以用于腾挪资金。用户可以选择将借记卡上的过往交易转到信用卡上,从而在借记卡上留出更多的资金。同理,在信用卡使用额度接近上限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转移支付记录。用户还可以结合信用卡或借记卡的返现政策,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返现。

2.3.4 Curve Fronted

Curve Fronted允许用户使用信用卡支付税金、其他信用卡的账单等原先不支持信用卡支付的项目,但用户在进行这种支付时需要额外支付1.5%的费用(Curve Metal用户除外)。如果在支付发生后修改了支付使用的账户,则以最终账户计算。该项功能与Go-back-in-time类似,都可以让用户更加灵活地支配自己在不同银行账户中的资金,绕过金融系统的一些限制。不过,用户在使用Curve Fronted功能时仍受到支付所用信用卡的条款限制,需要承担信用卡支付的手续费,并有可能影响其个人信用评分。

2.3.5 取款、换汇、境外支付

虽然Curve不是银行账户,但也支持银行账户的某些功能,如取款、换汇、境外支付等。不过,Curve上述功能的限制较多,主要目的仍是便于用户在海外消费情景中使用,而非代替银行的功能。

Curve用户可以使用Curve的实体卡在ATM上取款,Curve不收取手续费,限额为每天200英镑、每月3500英镑,超出上限额度则无法继续取款。Curve也支持小额换汇和境外支付,为用户在海外出行时提供一定便利。用户可以用Curve Card在海外国家的ATM机上(如果Curve在该国有业务)取汇,三种Curve Card依次拥有每月200、400、600英镑的免费换汇额度。如果超出这一额度,Curve会收取2%或2英镑(取较高值)的手续费。而在海外支付时,如果Curve用户设定的默认币种和支付所用的币种不同,Curve会自动为用户进行换汇支付。三种Curve Card的免费境外支付额度依次为每月500英镑、每年15000英镑、每年60000英镑,超出这一额度会收取2%的手续费。

Curve使用银行间汇率作为换汇或境外支付的汇率,这一汇率往往比银行面向消费者的汇率更加有利。如果换汇发生在双休日,Curve会额外收取一笔手续费,这一费用对英镑、美元、欧元间换汇是0.5%,其他情况下则是1.5%。

2.3.6 Curve Loyalty

2020年,Curve上线了礼品卡管理功能,即Curve Loyalty。用户可以在app的Wallet界面中使用这一功能,扫描Curve Loyalty支持的礼品卡条码录入礼品卡信息,此后就可以在这一界面中浏览礼品卡并使用。目前这一功能还在持续开发中,尚未完善。

2.4 盈利来源

目前,Curve的主要收入来源为Curve Card的销售收入。三种Curve Card的收费依次为0/9.99/14.99英镑每月,实体卡则是每张5英镑(Curve Blue/Black)或45英镑(Curve Metal)。此外,Curve在商业卡上也获取了一定收入。与消费卡相比,Curve可以从商业卡中获得更高的收入。发行人使用商业卡进行的每笔交易最多可赚取1.1%的收益,而使用消费卡的收益则最高为0.2%。例如,在使用Curve Fronted时,Curve Blue和Curve Black客户的每笔交易将被收取1.5%的费用;使用Curve万事达卡时,提款、存款和现金转账都是免费的,国外的账单支付交易在工作日也是免费的,但在周末和国际假日期间将被收取0.5%的加价费;免费的国际提款额度上限为每月200英镑,额外的提款额度为2英镑或2%。

未来,Curve还可能会与其他广告公司、保险公司、银行或购物门户网站合作,在获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共享用户的财务管理或消费习惯方案以获取收益。

Part 3 竞争与挑战

3.1 核心竞争力

3.1.1 独特的业务模式

相比其竞争对手Revolut、TransferWise、Monzo、N26等数字银行,Curve的业务模式可能是其最大亮点。Curve作为一家银行账户管理公司,某种程度上处于银行业务的下游,避开了与上游的传统银行与数字银行,以及下游的支付方案提供商和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激烈竞争。同时,上游银行业、下游支付业与投资产业的发达有时还能对Curve的业务起到推动作用。如果Curve能够与Revolut、Monzo等新兴数字银行达成合作关系,将这些数字银行账户一并纳入其银行账户管理业务,那么它就可以从Revolut等企业的客群中获取用户、增强用户粘性。若还能与这些数字银行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开发类似于Samsung Pay Card的解决方案,那么Curve还能从合作方处获得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支持,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作用。这是它独特的业务模式带给它特有的竞争优势。

3.1.2 灵活的银行账户管理模式

Curve的另一亮点在于它银行账户管理的灵活性,这一点是通过多元化的周边业务得以实现的。这使得Curve的用户可以绕过许多金融系统中刻意设置的障碍或市场摩擦,更加自由地支配资金。例如,Go-back-in-time和Curve Fronted的结合使用户可以在各个银行账户间转移已发生的支付交易,规避信用卡的使用限制,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各个银行对信用卡的优惠政策;Curve的换汇功能使用户在海外依然可以享受Curve支付的便捷,并且免于小额换汇的麻烦。而在安全性考虑上,Curve会对Black和Metal的用户进行保险,同时对用户的开销、取款、换汇等进行额度限制,而用户也可以管理每张关联银行卡上的保险情况。这些功能设计使用户在使用Curve管理银行账户时,能够对自身现金流有更强的控制力,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强客户粘性。

3.1.3 安全可靠的FCA监管

Curve受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监管,意味着用户的数据(如ID信息、卡详细信息和交易历史记录等)将受到FCA制定的安全法规的保护,并且在交易时Curve不会与任何零售商共享用户的银行卡详细信息。同时,Curve是GDPR和PCI DSS兼容的。通过遵循PCI DSS标准,对安全策略、技术和流程进行优先排序,以保护用户的支付系统免遭数据泄露风险。GDPR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确保Curve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这包括培训员工了解“如何处理用户信息及实施正确技术以保障数据安全”。违反GDPR规定将受到重罚,因此严格遵守这些法律符合Curve的利益。此外,用户可以在账户发生任何变动时即时收到通知。如果用户丢失了Curve卡,可以立即将其锁定在Curve应用程序中,同时也确保其他账户的安全。

3.1.4 非接触式的配套服务

即使Curve不是标准意义上的银行,但可以提供全套的集成服务,包括即时通知、优于传统银行的汇率、即时现金返还以及境外免费的ATM提款等,并且最大的特点是这些特权自动适用于多张银行卡。同时,在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下,Curve提供的无接触支付大大降低了用户受感染的风险。即使用户的银行不支持该服务,但Curve支持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和Huawei平台。此外,通过与Garmin、Fitbit和Sony的Wena pay合作,Curve极大地扩展了其可穿戴产品的范围,意味着更多用户可以将钱包留在家中,无论是健身迷还是通勤一族,Curve可将任何银行账户通过系统关联至其可穿戴设备。

3.2 面临挑战

3.2.1 市场需求无法确定

Curve的发展速度较其主要竞争对手来说相对偏慢。同为2015年创立的Monzo和Revolut,目前的公司估值已分别达到了16亿和55亿美元,后者已拥有了1200万用户,每日活跃用户达到了25万。而Curve仅有50万用户,活跃用户数量则更少。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Curve目前获客能力较弱的问题。多方因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出现,而市场需求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Curve主打银行账户管理和支付业务,虽然避开了与上游数字银行激烈的竞争,但也因此失去了银行业务的大量市场需求。而Curve目前业务的市场需求则相对模糊。银行账户管理在广义上属于支付业务的范畴,支付软件作为“电子钱包”,本身和银行账户相关联,用户通过支付软件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银行账户管理。而作为Curve主要目标客群的大众消费者对专业化的银行账户管理平台是否有强烈的需求,目前尚不明朗。如果这一需求本身是“伪需求”,那么Curve的业务模式就无法成立,或许需要将重心转向周边市场需求更明确、盈利性更强的业务。

3.2.2 上下游企业的纵向业务竞争

Curve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来自于它目前的合作方,即下游的支付方案提供商。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这些支付方案提供商拥有十分雄厚的互联网背景,在技术能力和议价能力上较Curve都更胜一筹。而这些企业在与Curve合作之前本身已与许多上游银行开启了合作关系,并且开发了银行账户管理模块。例如,Apple Pay自身能够与多张银行卡关联,并且直接与Apple的用户绑定,能够获取送货地址、用户浏览记录等更多用户的个人信息,能更精准地进行个性化推广。Apple Pay自身也具有支付记录分析、礼品卡或商店卡管理等功能,某种程度上是Curve Card的替代品。此外,Curve的上游银行也可能向下游拓展业务,对Curve构成竞争关系。例如,数字银行能够依托自身的技术与风控优势开发风险更小、使用体验更佳的消费金融产品,与Curve形成竞争。如何面对来自上下游企业的纵向业务竞争,或许也是Curve未来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3.2.3 Curve自身产品局限性

虽然Curve目前产品品类不少,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每日支出和提款额有限:使用Curve卡最多可消费或取现的金额存在限制,每天为2,000欧元和200欧元,且Curve的卡包不能添加American Express和Maestro卡;二是透明度低导致的信用问题:有客户抱怨Curve在向用户发送卡片时不够透明,例如在Curve注册并选择“个体经营”的客户获得了商业卡,但没有得到明确说明或通知,也没有告知商业卡与消费卡有何不同,然而使用这些卡片进行交易的收益又有所不同;三是冻结Wirecard英国业务后的停运风险: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2020年6月26日暂停了遭受丑闻打击的Wirecard在英国开展业务的许可,这使用户无法通过其服务转移资金,也使Curve陷入了困境,尽管Curve在4月份宣布将不再使用Wirecard的服务,但由于该公司的审计延迟,仍有一些流程需要转移,从而导致停运。

Part 4 未来发展

4.1 拓展海外市场

2020年2月,Curve在纽约布鲁克林区正式建立了公司在北美的第一个业务中心,计划在2021年正式面向所有美国用户开放业务。Curve北美运营负责人Amanda Orson表示,Curve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简便易用的特征以及对使用体验的追求将与美国市场的需求完美契合。Curve在北美的计划并不是和美国本土的新兴数字银行机构展开竞争,而是打入支付行业,让用户能够将不同的支付方式整合到同一个数字化应用的界面、同一个实体媒介(即信用卡)上。Curve并没有公布它在北美详细的运营计划,而它能否成功打入北美市场还有待观察。

4.2 整合更多金融业务

在推出Curve Fronted、Go-back-in-time等创新金融服务之后,Curve正在考虑往这个方向更进一步,围绕支付场景发展更多的金融业务,给予用户更大的消费自由。2020年,Curve开始测试Curve Credit,为消费者提供“零利息分期支付”功能。这一功能的核心理念在于发展消费者贷款的另一种模式,在长期与POS金融企业如Klarna的竞争中获取更大优势。现阶段,Curve并非通过与商家的合作协商让商家同意分期付款,而是在自身的Curve借记卡中实现这一功能,由此产生的现金流记在Curve的资产负债表中。未来,Curve有可能将用户分期付款产生的负债转移到其他的信用提供者身上,即开放银行卡的分期付款选项。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233
·
总浏览量93656
最新文章
更多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办】第三届智能计算与下一代网络国际会议(ICNGN 2024)
杜金桐
4
浏览
【征稿-EI检索】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国际会议(ICNFM 2024)
杜金桐
14
浏览
智领未来 元启新篇|南京江宁AIGC与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暨元宇宙供需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杨展
2238
浏览
前沿科技盛会:南京AIGC与元宇宙论坛引爆行业新风向!
杨展
33355
浏览
顶刊JDE | 外资冲击波下的质量危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滑是为哪般?
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48
浏览
【EI检索】2024年第一届先进能源材料、能源器件与能源系统国际会议(AEMDS 2024)
杜金桐
15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185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879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766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762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759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82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670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60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629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3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