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JE | 电视与性别不平等

01 背景与问题
性别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据联合国统计数据表明,30个国家中至少有2亿以上妇女和女童遭受过生殖虐待,7.5亿名未成年女童被迫婚嫁。在亚洲,性别不平等现象尤为严重,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还面临着严重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有学者指出,印度有4100万妇女因遭受虐待和忽视而过早逝世。同时,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印度女婴被选择性堕胎,存活下来的印度女孩也在营养、医疗和教育等方面面临着诸多不公平待遇,且这种性别不平等现象在印度农村尤为突出。
与此同时,电视普及率也在亚洲得到快速提升。有调查数据表明,1980至2003年,亚洲的总电视机数量从1亿台增至6.5亿台。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中国观看电视的人数翻了55倍,印度有1.12亿户家庭拥有电视机,6832万家庭接入有线或是卫星电视信号。这种变化在印度一些地区尤为显著,例如,泰米尔纳德邦在不到十五年的时间内,电视普及率就达到了60%。
现有文献已就婚嫁制度、教育、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对印度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充分研究。然而,基于当地的社会背景,改变这些影响因素十分困难,而电视机的快速发展似乎能打破这个僵局。已有研究表明,电视是印度农村居民获取生活信息的主要渠道,并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的认知和行为。但电视真能改善印度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现状吗?
为了深入探究电视接入对印度妇女性别不平等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分析:(1)电视接入能否减少印度的性别不平等?(2)电视接入能否提升适龄儿童入学率?(3)电视接入对性别不平等的影响机制是什么?
02 数据和方法
本文的作者选取了印度农村老龄化调查(2001至2003年平衡面板数据,样本地区如图1所示,包含印度4个邦以及1个市:比哈尔、果阿、哈里亚纳、泰米尔纳德以及德里市,主要关注15岁以上的印度女性群体)、印度家庭和健康调查、印度国家教育系统数据(2002至2008年,仅泰米尔纳德邦)以及从当地政府获取的村庄有线电视信号接入数据。
数据来源:Nations online,https://www.nationsonline.org/index.html
图1 样本选取地区
(1)电视接入的测度。作者选取了村庄层面的数据,即是否接入有线电视信号。
(2)妇女性别不平等的测度。作者使用印度农村老龄化调查的个体层面数据,从家庭暴力容忍度、重男轻女思想、女性决策权、生育率等四个方面衡量性别不平等。其中家庭暴力容忍度的测度为女性在以下情况遭受到家庭暴力是否合理:不忠或不尊重丈夫、缺少嫁妆、随意离家、不照顾儿女以及做饭难吃;重男轻女思想的测度为希望下一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女性决策权的测度为谁决策家庭事务,包括就医、购物、拜访亲友、外出、消费与储蓄等;生育率的测度为目前是否怀孕,同时作者还通过婴儿出生记录构建了早期妇女怀孕趋势。
(3)适龄儿童入学的测度。作者通过印度农村老龄化调查,以村级儿童入学率进行衡量。同时,作者还使用了更为客观的国家教育系统信息数据,虽然这一数据的时间维度更长,但由于只记录了2005年的适龄儿童总人数,从而无法分析入学率,只能分析入学人数。
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基本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下标i、v、t分别代表个体、村庄、年份;s为性别不平等、适龄儿童入学率、适龄儿童入学人数;c为电视接入;γ为个体固定效应;δ为时间固定效应;X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家庭年收入、年龄、年龄的二次项以及年份与年龄平方、教育、家庭年收入、是否有电、村庄到最近城镇的距离、村庄人口密度和邦虚拟变量的交互项;ε为误差项。
03 结论
首先,由于有线电视信号接入并不是随机的,作者通过电视公司工作人员的访谈数据,对村庄是否有电以及村庄到城镇的距离是否会影响电视公司对于该村庄的信号接入进行了检验。通过表1中Panel A的双变量相关分析以及Panel B的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发现,村庄是否通电以及村庄到城镇的距离都会影响电视信号接入。同时,作者还发现村庄人口、家庭平均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均会对有线电视信号接入产生影响,因而将其选定为控制变量进行后续的回归分析。
表1 接入有线电视信号的相关性分析
其次,作者检验了电视接入对性别不平等的影响。表2的回归结果表明,有线电视信号接入可以降低妇女对于家庭暴力的容忍、重男轻女思想以及生育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决策权。同时,为防止事前趋势的干扰,作者在Panel B中加入了后一年是否接入电视信号的变量(以2003年新接入电视信号的村庄为基准进行设置),回归结果与Panel A相似,显著性也没有发生改变,拒绝了存在影响性别不平等的事前趋势假设。
表2 接入有线电视信号对性别不平等的影响
再次,作者检验了电视接入对儿童入学的影响。表3的Panel A回归结果表明,有线电视信号接入提高了女童入学率。在Panel B中,作者加入了有线电视接入的滞后项,发现有线电视信号接入对女童入学率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同样地,在Panel C中,作者加入了后一年是否接入电视信号的变量,以检验是否存在事前趋势,结果发现事前趋势并不存在。此外,作者还用印度国家教育系统数据进行了回归,发现有线电视接入可以提高6-7岁儿童5%左右的入学人数。
表3 接入有线电视信号对儿童入学的影响
最后,作者认为电视接入可能通过以下三条影响机制来降低性别不平等:第一,电视使印度农村居民更多地接触到了与其截然不同的城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并且会引导他们去模仿其中的某些行为,从而改善农村的性别不平等;第二,电视接入可以为妇女提供更多有效的计划生育信息,从而促进妇女节育率上升;第三,由于电视接入提高了丈夫的休闲价值,进而降低了丈夫的严加看管,从而使妇女能有更多的闲暇时间。
04 创新点
首先,本文是较早关注电视与性别不平等之间关系的文章之一。与以往传统的研究宗教、嫁妆、教育、收入等因素对性别不平等的影响文章相比,本文更多地关注于当下新技术发展对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十分具有新意。
其次,作者选取的性别不平等指标非常巧妙,运用了家庭暴力容忍度、重男轻女思想、女性决策权、生育率这四个指标,较为全面地衡量了性别不平等。此外还使用了子女入学这个指标,它不仅可以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而且可以衡量社会对于女性受教育的歧视程度是否减轻。
◆
05 思考
第一,本文研究结果强调了电视接入对印度居民性别不平等的正面影响,对印度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例如,印度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电视行业的投资来增加居民与电视的接触,从而减少性别不平等。
第二,作者虽然描述了三条电视对性别不平等的可能影响机制,但并未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并予以量化。这些影响机制是否真的存在,其影响程度又有多大,值得深入探究。
第三,该论文的出版至今已有12年,在这12年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早已是突飞猛进,伴随着更多新技术的产生,尤其在当下数字信息化时代,这些新技术是否也会对性别不平等产生影响呢?如果产生,其影响机制又是什么呢?均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