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如何利用好“田野实验”这个新工具
随着经济学对学科科学化的追求,田野实验成为经济学研究中一种新的实证研究方法。在国内学者看来,这一面向真实世界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为研究转型期中国经济提供了新路径。田野实验具备何种优势?如何看待并评价这一新的研究方法?田野实验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前景如何?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更加贴近真实世界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学实验室方法的广泛应用,实验经济学已成为主流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和不可或缺的数据来源。也正是在实验经济学走向成熟的这一阶段,实验室实验外部有效性问题也多为学界诟病。
中国社会科学院行为经济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姚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实验室实验的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比如,在公共政策研究领域,有些政策是瞄准固定人群的,例如,扶贫政策主要针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而实验室实验的被试对象多是大学生,其实验结果往往并不能体现出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特殊行为习惯。
田野实验放宽了实验室实验的实验场景和实验被试者,其最大特点就是更加贴近真实世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业安认为,经济学中所采用的田野实验和社会学中的田野调查有本质不同。在他看来,经济学中的田野实验是通过在某个实地随机选择被试,构建控制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处理组),然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引入某些设计好的变量(也就是对实验组被试施加某些扰动),观察和记录两组被试的行为以及结果,通过一定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两个组的数据,推断出某些结论。
在周业安看来,田野实验可以看作是相对实验室实验而言的,和实验室实验相比,田野实验克服了其关键弱点:田野实验具备了较好的随机性;田野实验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被试;田野实验让被试接受自然的激励,采取自然的行为,等等。田野实验在外部有效性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转型期的中国提供丰富素材
田野实验本身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搭建起了实验室和真实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和实验室实验、计量经济学构成有益补充,丰富了经济学研究方法体系,在经济学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叶烽说,田野实验在经济学中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比如研究发展经济学中的教育、医疗、农业等问题,劳动经济学中常见的就业歧视、工资激励、家庭决策等问题,公共经济学中的慈善捐赠、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等问题,而且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事实上,对中国经济学研究而言,转型期的中国可以为田野实验的相关研究提供非常丰富的素材,田野实验的意义和价值也在凸显。周业安认为,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一切都处于持续变化中,数据生成很难做到稳健和透明,同时,这种持续变化也导致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使得基于成熟市场经济经验事实的经济学模型难以直接照搬进来。而田野实验在一定期限内直接生成数据,数据生成过程能做到透明和稳健,并且不脱离中国的具体现实,基于这些方法的研究将更适合中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形。
此外,姚宇认为,田野实验的研究方法能够观察和收集到被实验对象内心中的思维过程,从而把政策的研究过程引向比较深入的层次,解决一些政策研究方法的缺陷,从而有望探索出公共政策在实践过程中是如何演绎的,为政策设计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明晰田野实验的角色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田野实验也有其局限和不足之处。
周业安提到,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经济学家开始尝试进行田野实验的研究,未来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田野实验也有自身的缺陷,比如对研究者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较高;对所选择实地的要求较高;实验过程中的意外冲击难以控制;被试存在道德风险;实验投入巨大,等等。
正是基于田野实验的缺陷,罗俊、汪丁丁等学者在《走向真实世界的实验经济学》一文中强调,要明晰田野实验的角色,作为经济学实证研究中的一种工具,它并不可能独立解决所有理论与应用的衔接问题,需要田野实验与自然数据、调查数据、实验室实验、计量分析等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共同协作。
姚宇坦言,当前田野实验做得还不够,包括地方政府在做的政策试点,难以严格按照要求来落实,同时,田野实验成本很高,人才也比较缺乏。他建议,应该重视这一研究工具,对于经常参与试点的干部,应该加强培训,让他们理解田野实验对于全局工作的意义。姚宇提到,美国和英国都建立了政策行为测试团队,我国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文章来源:学术汇
*侵权必删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