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刊晚、后领跑,哪些学者和论文成就了《经济学》(季刊)?

《经济学》(季刊)创刊于2002年,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综合性刊物,发表开创性的理论、经验、综述及评论性文章,旨在“为中国经济学家的研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发表平台,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交流提供一个聚焦点,为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走向世界铺路搭桥”。
截至目前,根据知网数据显示,《经济学》(季刊)共出版文献1595篇,总引用次数达到106727次,2021年复合影响因子为8.466,已成为国内经济学领域的高影响力权威期刊。
* 注:本文学者是指长期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任职的学者;发表数据以本文发送时的知网数据为准。
* 以下论文为手工整理,如有遗漏,欢迎后台留言补充,共同助力和传播国际顶级刊物中的中国声音。
高产学者列表
自创刊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文章
* 关注学说平台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经济学季刊】,获取《经济学(季刊)》自创刊以来以及近十年最受关注的研究论文。
注意:本文所列作者机构为论文发表时的任职机构信息。
TOP 10
自创刊起引用量前十
01. 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2005(04):75-108.
知网引用量:1450 知网下载量:19633
张晏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龚六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
本文在 Zhang 和 Zou(1998)与 Lin 和 Liu(2000)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中国1986—2002年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效应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和地区差异。
我们认为,分税制改革后各级政府之间政策协调能力的加强是促进财政分权积极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体制变革的因素、转移支付的设计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构成也影响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02.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 2012,11(02):541-558.
知网引用量:1390 知网下载量:24675
鲁晓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连玉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当前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正逐步由宏观层面转向微观企业层面,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论机理。针对企业TFP估计中出现的同时性偏差和样本选择性偏差,一系列的最新修正方案被提出,并形成了很多前沿的估计方法。
本文对这些新方法的逻辑进行了梳理,旨在廓清当前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进一步应用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方法、OP法和LP法等参数和半参数方法核算了我国主要工业企业的TFP,在横向对比之后,发现半参数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计量方法中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问题。
03. 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 2002(04):111-130.
知网引用量:1047 知网下载量:8559
陈抗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
Arye L. Hillman 以色列Bar-Ilan大学经济系
顾清扬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分配财政资源的不同方式会引起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和行为的重大变化。
本文构建一个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并且采用省级数据来说明在90年代中期伴随分税制而来的财政集权如何加剧了地方政府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的行为转变。
研究发现,虽然中央政府从财政集权中受益,预算收入和经济增长速度却因地方政府的行为变化而显著下降。
04. 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 2006(03):1129-1156.
知网引用量:983 知网下载量:6729
吴延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
本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进而研究了知识生产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的主要发现为:
1)在知识生产中,R&D人员比资本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且知识生产过程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特征;
2)企业规模和绩效水平对知识生产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3)国有产权对知识生产效率具有负效应。
05.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 2002(01):269-300.
知网引用量:825 知网下载量:7152
林毅夫 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从理论上说通过较快的资本积累和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欠发达国家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然而,这样的经济收敛仅仅发生于东亚少数几个经济。
我认为: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
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决定收敛是否会发生的重要因素。假如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选择优先发展和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不相符合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优先发展部门内的企业将缺乏自生能力。
为了使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能够被建立起来并生存,政府将必须扭曲利率、汇率和其他价格并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来补贴或保护这些企业。市场的作用会受到抑制,寻租行为将会盛行。结果,这个经济的发展绩效会很差,收敛也就不会发生。
只有当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以比较优势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时,这个经济才会有运行良好的市场,才能易于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维持高的资本积累率,达到要素禀赋结构的快速升级并实现收敛。
根据跨国经验数据回归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证实,在产业和技术选择上遵循或违背比较优势原则是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实现收敛的重要决定因素。
所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该以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为目标,改善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在做产业和技术选择时充分利用这个经济的比较优势。
06. 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 2008(03):809-826.
知网引用量:806 知网下载量:4896
谢千里 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经济系
罗斯基 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系
张轶凡 香港岭南大学经济系
本文采用的数据包括1998年和2005年中国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我们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长多大程度上是由生产率的改变所驱动的;
第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生产率表现有何差异,包括对国有企业和各种非国有企业的比较;
第三,我们探讨了沿海、东北部、中部和西部等四个主要经济区域的生产率水平是否存在收敛的问题。
我们发现企业进入和退出样本对生产率增长有着特殊的影响。在1998年至2005年间,这种进入和退出促进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并且加快了内陆省份生产率对沿海地区的追赶。
07. 企业规模与创新:来自中国省级水平的经验证据, 2005(02):623-638.
知网引用量:802 知网下载量:7355
周黎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罗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本文使用我国1985—1997年省级水平的面板数据,应用动态面板模型方法对我国企业规模与创新的地区间差异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的基本发现是,在我国,企业规模对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企业规模对创新的正向关系主要来源于非国有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
这说明企业规模与创新的关系要以一定的企业治理结构为条件,单纯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企业的创新能力。
08. 农地产权与征地制度——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选择, 2004(04):193-210.
知网引用量:790 知网下载量:9796
周其仁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本文根据中国近年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经验,集中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农地转让权,重点是相对于使用权,重新界定农地转让权所面临的限制条件和选择。
本文探讨了在现存土地转让权的法律安排下人们的实际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经济含义,并讨论了将要修订的《宪法》和《土地法》面临的主要选择。
09. 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2011,10(01):1-32.
知网引用量:788 知网下载量:18708
林毅夫 世界银行
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技术、产业不断创新,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
发展经济学在二战后刚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时,结构主义的观点占主流,认为经济结构外生决定,强调市场失灵及政府在改变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由于结构主义所主张的以政府主导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失败,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转而以华盛顿共识为主流,强调政府失灵,片面侧重市场的作用,并且忽视了对结构及其变迁问题的研究。
本文提出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认为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并倡导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结构及其变迁,以及政府、市场在此过程所起的作用,以弥补当前发展经济学的不足。
10.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 2005(S1):67-82.
知网引用量:739 知网下载量:7424
林光平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经济系
龙志和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吴梅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 GDP 的β—收敛情况。
由于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各地区 GDP 增长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通过将25年的敷据按每12年为一个时段,划分为14个滚动的时段,考察了我国地区 GDP 增长经济收敛情况变化的动态过程。
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经济存在收敛性,但是收敛趋势在减缓。
最近十年最具影响力的文章
注意:本文所列作者机构为论文发表时的任职机构信息。
TOP 10
近十年引用量前十
01. 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 2012,11(02):541-558.
知网引用量:1390 知网下载量:24675
鲁晓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连玉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当前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正逐步由宏观层面转向微观企业层面,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论机理。针对企业TFP估计中出现的同时性偏差和样本选择性偏差,一系列的最新修正方案被提出,并形成了很多前沿的估计方法。
本文对这些新方法的逻辑进行了梳理,旨在廓清当前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进一步应用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方法、OP法和LP法等参数和半参数方法核算了我国主要工业企业的TFP,在横向对比之后,发现半参数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计量方法中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问题。
02. 企业生产率和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2,11(02):383-408.
知网引用量:460 知网下载量:9888
田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
余淼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随着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实施,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日益增长。通过采用浙江省制造业企业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层面数据,在准确衡量"走出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企业生产率及其直接对外投资的关系。
在控制了回归分析可能的内生性及其他影响因素后,我们发现:
第一,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越大;
第二,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量越大;
第三,目的国的收入水平高低对企业投资与否的决定没有显著的影响。
此外,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对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显著的影响。
所以,本文的发现为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03. 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 2015,14(02):557-578.
知网引用量:459 知网下载量:25736
王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黄滢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经济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但环境质量也日趋恶化。本文利用112座城市在2003—2010年间的大气污染浓度数据,考察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基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我们发现所有的大气污染浓度指标都呈现出"U形"曲线关系。但是在考虑了每个城市特定的时间趋势变量后,高增长并不一定会导致高污染。最后,通过对同一污染物的排放数据和大气浓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回归结果截然相反。
04. 金融发展与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来自省级工业行业数据的证据, 2013,12(02):527-548.
知网引用量:455 知网下载量:10950
李青原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江冰 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
江春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Kevin X.D. Huang 美国范德比特大学经济系
本文基于实体经济运行的视角主要探讨了金融系统是否发挥了改善我国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功能。
文章以1999—2006年间中国30个地区27个工业行业为样本,借助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构建了非国有部门信贷比重等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并运用系统广义矩面板估计方法等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促进了中国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当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对银行信贷决策干预的影响时,地方政府的干预却会妨碍金融系统对中国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改善功能的有效发挥。
05. 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2018,17(04):1557-1580.
知网引用量:403 知网下载量:12880
谢绚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沈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张皓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郭峰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省一级数据与用来度量地区创业活跃度的新增企业注册信息相匹配,研究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和推广与企业创业之间的关系。
在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我们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也均对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同时,在作用机制的分析中,本文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于城镇化率较低的省份、注册资本较少的微型企业有更强的鼓励创业的作用,这体现出了数字金融普惠性的特征。
06.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 2020,19(04):1401-1418.
知网引用量:390 知网下载量:13771
郭峰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王靖一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王芳 蚂蚁科技集团研究院
孔涛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张勋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程志云 蚂蚁科技集团研究院
当前,在传统金融机构加大普惠金融实践的同时,依托智能算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数字金融模式进一步拓展了普惠金融的触达能力和服务深度。
为了科学准确地刻画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工具性的基础数据,我们利用中国一家代表性数字金融机构数以亿计的微观数据,编制了一套2011—2018年覆盖中国内地31个省、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约2800个县域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该指数刻画了中国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总体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地区收敛特征,同时也展现了很强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异质性。
0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果评估——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 2015,14(01):203-230.
知网引用量:382 知网下载量:20818
张川川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John Giles 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部
赵耀辉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断点回归和双重差分识别策略,估计了"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收入、贫困、消费、主观福利和劳动供给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减少了贫困的发生、提高了其主观福利,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消费和减少了老年人劳动供给。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大更显著,表明"新农保"的政策影响存在异质性。
08.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行为: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 2012,11(04):1503-1524.
知网引用量:373 知网下载量:6122
阳佳余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采用2000—2007年的3万多家工业企业数据,本文构造了包括内源融资、商业信贷以及企业信用特征等变量的企业融资约束综合指标。
基于Heckman选择模型的经验研究表明,企业融资状况的改善不仅能提高企业出口的概率,而且对其出口规模也有重要影响。
研究还发现融资状况改善对外资企业出口影响最显著;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虽受到更严重的融资约束,但其出口表现并未更差。此外,融资状况改善对那些高外源融资依赖度行业的企业出口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09. 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加工贸易的作用, 2014,13(02):675-698.
知网引用量:367 知网下载量:10806
戴觅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余淼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Madhura Maitra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
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
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10.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测度与事实, 2014,13(01):263-284.
知网引用量:356 知网下载量:10285
施炳展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本文首次测算了中国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并提炼了相关典型化事实。
结论发现:由于持续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质量总体水平上升;质量升级效应主要发生在第二年;产品质量越高,出口持续时间越长、广度越大;由于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的大量进入,本土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下降,与外资企业差距扩大;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出口稳定性、持续时间、广度均劣于外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应成为本土企业出口的更高追求。








学说观点

学术前沿速递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