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不明白区块链,就搞不懂Web3和NFT

32浏览
2022/05/10 02:50发布
区块链研究中心
区块链研究中心
这篇文章研究区块链——不明白区块链,就搞不懂Web3和NFT
在上一篇,三林写过关于欧美主流NFT数字藏品IP——无聊猿是如何风靡全球,有朋友留言表示看得不是特别明白,本文就借介绍国内NFT市场的机会,再帮大家厘清区块链领域几个热词的含义。
图片
图片来源:OpenSea的无聊猿NFT
三林将在前半部分为大家厘清区块链、NFT、Web3和元宇宙的概念,并在文章后半部分介绍下目前国内数字藏品的一些主流平台,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文章将尽量减少技术描述,尝试用更加通俗的语言解释清楚这些名词。
财经早餐早科技专栏将持续关注前沿科技,持续为大家追踪区块链领域的最新动态,并带来行业分析,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如果读者朋友有感兴趣的科技话题,也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选取部分在后续专栏中进行解读。话不多说,正文开启。
图片

作为底层技术的区块链

 

在介绍所有概念之前,有必要把区块链放在最前面。作为NFT、Web3、元宇宙的底层基础架构,大家对于区块链系统的构成,一般解释是:区块链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技术基础是开源的,其间数据对所有人开放。
但这个解释看起来并不是很通俗易懂,为方便理解,三林尝试将其简化,我们可将区块链这个庞大数据库系统,看成一张世界地图:
  • 世界地图上有一块块陆地,区块链数据库同样可以分为一个个区块;
  • 假设每块陆地都生活了一小撮人,对应的就是每个区块都有一定数量信息;
  • 陆地与陆地之间靠海洋连接,区块和区块之间则由一个个服务器(称为节点)连接;
  • 没有海洋这个连接点,水陆循环无法完成,世界无法运转;同样,没有这些服务器,区块上的信息就没地方存储和流通。
到这里,区块链的组成大致可以简化成:数据+服务器。只要我们愿意,个体/组织/企业/甚至国家,从理论上来说,都可以将所有数据存储在区块链这样一个数据库里。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将现有数据存储到区块链上?各国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其什么优势?区块链未来能够怎么应用?
图片
基于开头的介绍,我们已然清楚区块链这个数据库是依靠一个个服务器进行连接。这并不难理解,在Web2.0(目前所应用的互联网协议)世界中,电脑手机也都是基于一个个服务器进行连接。区别在于:
现有的网络协议是将海量数据进行分割,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其中一部分丢失,数据就会不完整,篡改也相对容易;而区块链系统的所有信息在每一个服务器都有完整记录,数据同步,每个节点地位相等,一个节点损坏数据丢失,其他节点还可以完整查看。
不仅是防丢失,由于区块链数据库的信息在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同步共享,单一节点杜撰或者篡改信息就十分困难,全球海量服务器下篡改一个也是徒劳。
基于这样的存储和共识机制,使得区块链的未来应用场景备受期待,比如银行、保险公司、股权登记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行业的数据存储,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抗风险能力,比如拥有国民信息的政府部门,如公共管理、能源、交通部门等,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增强数据处理和政务工作效率。
在这些应用场景之外,基于区块链还延伸出一系列技术,行业边界也在扩展,NFT、Web3、元宇宙都可以看成是区块链这一底层技术架构的衍生品
图片

NFT、Web3、元宇宙

NFT全称为非同质化代币。加密货币可以分两种:同质化代币和非同质化代币,前者就是指代币之间价值均等可进行交易,类比你拥有100张人民币,每一张价值都一样都是一百,非同质化代币则是指我们拥有100张纸币,但这100张纸币长得都不一样,价值也不同,这就是非同质化。
在NFT领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代币,就像世界上没有两个同样的鸡蛋。我们无法说这个NFT价值高,那个NFT价值低,梵高的作品早前同样没有市场,但却无法说它没有价值。
这就是NFT,每个NFT都不一样,每一个NFT都独一无二。
那么如何证明其独一无二?区块链。
NFT能够基于区块链,生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标记。上文我们已经解释,区块链的信息几乎不可能被篡改,这就意味着NFT的标记一旦产生便无法篡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文博IP和艺术创作者热衷于和NFT企业合作,生产自己的NFT数字藏品,因为独一无二,因为无法仿造。NFT的每一次交易,都会在区块链账本上留下交易记录,这个记录公开透明,每个人都能看到。
关于NFT,三林另向大家推荐美国《福布斯》双周刊在去年10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什么是非同质化代币(NFT)?》,篇幅不长,介绍了建立NFT藏品库前需要了解的五件事情,帮助大家再一次理解。
再看Web3。Web3在国内还是起步阶段,但在圈内人眼中,这早已不是一个新概念。
如同现在的互联网世界充斥着复杂架构一样,平台、应用程序、服务器及延伸的种种行业,这些Web2.0时代已经存在的事物,对于区块链行业同样必要。这虽然是一个新新世界,却不是对既有事物的否定或抛弃,更像是Web1.0过渡到2.0一样,需要时间迭代,毕竟现在都还有人在用博客。
图片
三林以为,Web3就可以理解为是Web2.0的进化。
Web2.0时代有两个主要特点:1.UGC生产;2.平台垄断数据流量。即便是UGC内容,还是基于平台来产出,规则被平台限制,流量来源于平台扶持,因而需要遵守平台的创作者协议等等。
本质上,Web2.0的时代虽然比Web1.0时代有进步,但还是资本垄断的时代。
现在,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每个节点拥有的数据信息都平等,平台的信息垄断也就不复存在。一些Web3公司正在开发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吸引个人成立自己的平台并进行内容生产、吸引大众参与管理数据节点、成立一个DAO(去中心化组织)来治理平台......
基于Web3应用程序,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平台,开发商可以为企业和个人定制基础设施,这些应用程序可以用于数字身份识别和保护,也可以用于数据保护和数字资产存储等等。
Web3领域获得投融资的企业分别专注于不同技术,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去中心化,从理论上来看,这是用户第一次有机会摆脱垄断、成为中心。
Web3和区块链一样,不像加密货币一样深陷投机陷阱,负面缠身。一些区块链应用和基于区块链的Web3创新,已经正在显示优势并被各国所重视。今年3月17日,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在《中国金融》发表文章《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文中指出,互联网正处在Web2.0向Web3演进的重要时点,加强Web3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Web3作为和NFT一样的2021年全球科技热词,越来越多的资本、人才和政策开始向其倾斜。
当然,作为新兴技术,区块链包括Web3同样存在诸多不足。技术的缺位依靠时间能够逐渐改进,但不免有人怀疑,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真的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用户平等、打破平台垄断么?
三林以为,互联网真正去中心化也许很难实现,就像自由从来都是有限度的自由。进军区块链领域的除了国家队,就是拥有海量资本和资源的巨头企业,这些企业仍然拥有最顶尖的技术人才和开发实力,即便未来基础程序和数据能够做到开源,但对于普通人而言,门槛极高,这就有可能带来一种现象:Web3程序的开发者仍然是巨头。
图片
图片来源:BlockchainDAppsNEWS
当然,也不必如此肯定和悲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更多像DAO(去中心化的组织)这样的组织形式出现,也许会有不同(在之后的早科技专栏,三林也将为大家介绍DAO这一组织形式)。
最后是元宇宙。关于区块链和元宇宙的关联,三林在“早科技”专栏这篇文章中也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区块链低调发展,大佬持续加码》,本文囿于篇幅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戳文章标题直接阅读。
图片

国内NFT的市场风云

在文章前半部分我们厘清了几个关键概念,现在回归主题,继上一篇介绍了国外NFT大热IP“无聊猿”之后,再来看看目前国内NFT市场的发展现状。
根据业内消息,我国NFT数字藏品产业链的相关企业已超200家,从版权方、发行方,到底层技术提供方以及交易平台,NFT的铸造、交易与流通已经形成闭环。
需要先说明的是,目前国内多数平台并不以NFT自居,多称数字藏品,乍一听像是艺术作品的数字化版本,在流通交易上也有诸多限制,但两个概念目前在国内几乎等同,称为数字藏品主要是为了警惕NFT的投机炒作等违法行为
下面我们将从铸造和交易两端,分别介绍下目前国内数字藏品市场的主流平台。
(一)生产端第一梯队——互联网大厂
这一梯队以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大厂为代表,不仅仅是生产,有些平台也提供数字藏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环节支持。
  • 腾讯“幻核”:腾讯旗下PCG事业群在去年8月推出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发布于腾讯至信链上。发布的NFT类型多样,既有《狐妖小红娘》等动漫IP,也有文化艺术品,如靖江王府的福字,另外还有一些公益项目,比如小红花数字藏品(只有通过公益捐款才有机会获得)。目前“幻核”上的数字藏品仅限平台用户购买后收藏,并不开放用户之间的交易。
  • 支付宝“鲸探”:支付宝在2021年6月推出NFT小程序,10月更名为“鲸探”,12月推出APP。平台的所有藏品都发布在蚂蚁链上,类型不同于腾讯,主要以文化艺术品为主,包括敦煌飞天、九色鹿付款码皮肤、杭州亚运会数字火炬等。阿里会和地方博物馆、文化传媒集团等合作,推出一些有特色的文化类NFT,具有收藏价值。
  • 京东“灵稀”:去年12月上线,由京东云提供的区块链——京东智臻链作为底层支持,5款JOY&DOGA系列数字藏品是平台首发藏品,也是其代表作品。
  • 哔哩哔哩:今年1月,B站宣布发布首款数字艺术头像——“鸽德”,全网限量2333个,B站在简介中明确该系列可以用于研究、观赏,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 视觉中国“元视觉”:作为拥有海量版权图库的视觉中国,来做数字藏品无可厚非。旗下的NFT平台目前没有APP,通过元视觉小程序出售,所有作品基于长安链进行发布。作为国内摄影图库龙头,视觉中国将全球优质图片及视频做成NFT藏品,看起来潜力十足,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比如载人飞船登陆的NFT作品,亦或是非遗生物图片等等,这些小众NFT对于细分群体有很大吸引力。
  • 小红书“STEP INTO R-SPACE”:今年1月,小红书上线数字藏品发行平台“STEP INTO R-SPACE”,发行数十款数字藏品,小红书将自己发行的数字藏品命名为“R-数字藏品”,并在App内专门留出展示空间。
图片
图片来源:国外NFT交易平台OpenSea
(二)流通端
  • 阿里拍卖:2007年阿里创立的在线拍卖业务平台,在去年5月有些许不一样,无他,阿里拍卖开始了第一场数字藏品拍卖。虽然腾讯的NFT种类更为丰富,且流量较高。不过,笔者以为,腾讯虽然有自有社交流量池,但由于作品无法交易,还存在一些局限性,相较而言,阿里有可交易的自有平台,并不算吃亏。迄今为止,阿里拍卖已经成交了上万件的数字藏品。
  • 网易星球:同样是今年1月宣布推出数字藏品功能(NFT),并提供合约铸造、推广、交易等整套的NFT链条。
  • NFT中国(NFTCN):去年5月成立,是一家NFT数字资产上链、推广、交易综合性平台,目前有数千名艺术家入驻。从来这一点来看,其实NFT中国并非单纯的交易平台,同样支持铸造和推广,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数字藏品交易平台,支持盲盒、定价出售等多种发行模式。
  • 数藏中国:今年1月上线,聚焦文化艺术品的NFT平台,底层技术采用的是BSN-DDC区块链技术(由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等机构联合发起的合法合规可监管的开放联盟链)。代表性NFT作品包括:王阳明诞辰550周年纪念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和苏绣、南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等一系列数字藏品。
需要明确的是,在国内只有持牌机构才可进行NFT二次交易,所以在上文介绍中,可以看到一些平台并不开放用户之间的交易权限,我们可以在平台上购买后自己收藏,但二次交易并不被允许。
在持牌机构中,文化产权交易是最常见的能够拿到资质的机构,此举主要也是为了推动国内数字藏品的发展,特别是基于一些传统文化、文博艺术之类的藏品交易,将极大激活国内文化艺术市场的活力。
图片
图片

道阻,且长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NFT还是新生事物,无论是在铸造还是交易,既有门槛也有限制。当然这并不难理解,在一个不够成熟的NFT市场中,并不乏投机炒作者。大众对于这些新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监管措施可以帮助肃清行业投机风气,引导国内NFT市场正向发展。
2019年11月,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小组办公室(下称整治办)人士表示,区块链的内涵很丰富,并不等于虚拟货币。所有打着区块链旗号关于虚拟货币的推广宣传活动都是违法违规的。
监管部门对于虚拟货币炒作和虚拟货币交易场所的打击态度一直未变,连带着NFT这一本该有着丰富内涵的新兴事物也是道阻且长。
去年10月31日,由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中国美术学院、央视动漫集团、湖南省博物馆、蚂蚁集团、京东科技、腾讯云等共同发起的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主要是杜绝虚拟货币交易,目前虚拟货币在我国明确定义是非法货币,国外平台直接用虚拟货币交易,国内则是可以用数字人名币进行交易。
今年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又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提出坚决不在NFT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等六大主张,旨在规范应用区块链技术,发挥NFT在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方面的作用。
可见对于NFT交易的不良风气,有关部门已经引起重视。
不过,三林乐观估计,NFT这一形式利好的产业链众多,跟加密货币仍然有很大区别,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3应用在国外同样在稳步发展,未来如何,留给时间说话。
*文章来源:财经早餐
*侵权必删
区块链研究中心
区块链研究中心
文章98
·
总浏览量3208
最新文章
更多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办】第三届智能计算与下一代网络国际会议(ICNGN 2024)
杜金桐
4
浏览
【征稿-EI检索】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国际会议(ICNFM 2024)
杜金桐
14
浏览
智领未来 元启新篇|南京江宁AIGC与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暨元宇宙供需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杨展
2238
浏览
前沿科技盛会:南京AIGC与元宇宙论坛引爆行业新风向!
杨展
33355
浏览
顶刊JDE | 外资冲击波下的质量危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滑是为哪般?
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48
浏览
【EI检索】2024年第一届先进能源材料、能源器件与能源系统国际会议(AEMDS 2024)
杜金桐
15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185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879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766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762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759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82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670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60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629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3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