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Robotaxi商业化路上 出行平台关于健康力的较量刚开始

24浏览
2022/04/20 05:17发布
创业研究
创业研究
一篇来自创业的研究分享——Robotaxi商业化路上出行平台关于健康力的较量刚开始

出行平台的未来竞争中,具备健康力和持久力的平台才能看得到行业拐点,并且等得到行业拐点。

 

11月19日,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正式开幕,作为一年中国内最重要的几个车展活动之一,这个大型汽车展会吸引了全国汽车相关媒体的关注。

 

最新消息显示,广汽集团旗下出行平台如祺出行,作为聚焦区域市场的后起之秀,分别联合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打造的两辆Robotaxi亮相本届广州车展,并成功推出了广州车展史上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试乘体验项目。

 

这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汽车主机厂、AI技术、出行平台之间强强联合打造的Robotaxi出行项目。

 

就在广州车展开幕前一天,国家交通运输部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高级辅助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在营运车辆上推广使用”。

 

紧接着,11月25日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对外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并向部分企业颁发国内首批自动驾驶车辆收费通知书。

 

从宏观政策规划,到行业持续探索,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已势不可挡,无论是头部平台,还是二梯队的新势力,都纷纷布局。

 

为什么出行平台争先布局Robotaxi?自动驾驶技术从研发到商业落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什么样的平台能从当前的竞争中突围?谁能走到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

 

 1
  出行行业为何对Robotaxi商业化翘首以盼?

跟中国互联网市场其他细分市场类似,经历过九年互联网用户高速增长的网约车平台经营企业,需要逐渐习惯一二线城市用户增长见顶的新常态。

 

5月10日,清华大学发布的《2021年中国一线城市出行平台调研报告》显示,自2014年到2020年中国移动出行的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在2019年达到5.63亿人,几乎每年用户数量和订单数增长比例都超过两位数。然而,2020年中国移动出行用户规模为5.69亿人,首次移动出行的用户增量少于5%。

 

而根据易观分析的数据,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整体交易金额为2499.1亿元,同比下滑17.9%,是历史上首次下滑。

 

原本各大平台着重关注的一二线城市,不管是用户的增长,还是每日订单数的增长,出行平台的市场份额已经趋于稳定。而且由于新用户拓展困难,出行平台项目向用户收取的费用以及向司机支付的佣金成本,也必然随着平台运营成本的增加不断增长。

 

图片

图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只有两种方法,要么提高技术释放生产力,要么寻找和开辟新的市场。

 

寻找新的市场,就意味着整个平台要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利用所谓“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来不断增加自己的用户数量和订单量。

 

实际上不管如祺出行、还是曹操出行,亦或是T3,都已经将自己新市场拓展的目光移向三四线城市,就是正在应对数据安全检查的滴滴,也已经早早在三四线核心旅游城市布局。

 

2020年十一数字显示,在西藏灵芝、陕西咸阳等旅游目的地的三四线城市,滴滴打车订单同比增长10.3倍和3.9倍。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平台,例如松果出行,在三四线城市投放共享电动车,利用自助出行解决最后三公里的问题。

 

而提升技术实力,意味着各大平台在一二线城市原有用户服务上下功夫,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利用技术实力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从而创造新的收入和市场。

 

两者看似无关,但策略核心都要实现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升服务用户的能力。毕竟,原有一二线城市各大平台竞争激烈,再好的服务收费高了也推广不开,这就要求客单价要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而三四线城市,除了发达地区以外其他广大地方的消费水平不高,想要取得高水平的营收并不容易,或者说收费高了可能平台的经营就会受影响。

 

因此,既能提升用户服务能力又能控制成本的Robotaxi逐渐成为各大网约车平台的“心头好”,也就不难理解了。

 

毕竟通过大数据和AI算法的支撑,Robotaxi如果最终落地,很可能重新梳理网约车平台的经营逻辑。基于大数据运营的Robotaxi,对于平台经营的预判都将实现数据化的完整支持,这将提升平台在经营中决策的有效性——相当于把以往面向海量用户和司机的人海战术模式,变革为精耕细作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动出行技术加持的Robotaxi不光能可以降低平台运营维护成本,还能在降低用户支出成本的同时增加平台的收入。另外,基于大数据的无人驾驶技术,也能让平台的调度显得更加真实和有效。

 

Robotaxi的规划化、商业化也就成为出行行业在未来实现盈利的拐点,让各平台翘首以盼。

 

 2
  Robotaxi商业化不是单一玩家的游戏

 

Robotaxi也就是所谓的自动驾驶网约车,是自动驾驶技术找到的最新落地项目。

 

与私家车采用自动驾驶技术需要解决各种社会和法律问题不同,网约车由于平台的经营属性和调度能力需求,更适合优先落地自动驾驶技术。

 

然而,如果分析目前已经展开的测试型普及项目就会发现,虽然Robotaxi技术已逐渐成熟,但不论是无人驾驶技术公司或者主机厂、平台,单独任何一方根本无法实现技术上真正在这个领域的普及。

 

因此,Robotaxi商业化不是单一玩家能完成的游戏,一定是多方合力的一个结果,而且在其中熟悉用户需求,真正可以在日常中频繁调用这种技术的,其实是平台。这种技术想落地就必须依靠一家平台,联合主机厂商和无人驾驶技术提供方,共同实现。

 

图片

图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首先,当前所有自动驾驶技术的样车,都是由自动驾驶技术持有平台购买其他汽车生产厂商的品牌汽车进行改造的。由于要加装大量的元器件、雷达、计算机芯片等设备,必然对汽车本身的气动布局和安全性造成了影响。所以Robotaxi技术成熟后,汽车生产厂商应该是核心的合作方之一。他们可以为整项技术单独定制满足条件的车型,从出厂时就内置各种元器件和监控设备,以便自动驾驶技术公司能快速部署自己的技术。

 

其次,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是这项技术的提供者和维护者,他们通过算法与技术的迭代,利用大量数据的支持,不断提升网约车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从根本上推动出行由有人驾驶向无人驾驶演变。

 

最后,网约车出行平台每天服务成千上万的用户出行,有丰富的场景和海量数据,Robotaxi技术的迭代正需要大量真实场景和数据,方能对出行中可能遇到的状况进行应对;而平台丰富的运营经验,同样是Robotaxi大量商业化运营不可缺少的优质资源。

 

纵观国内出行行业的自动驾驶探索,传统的网约车企业如滴滴也离不开与车企的合作,近年来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更是直接寻求与具有车企背景的出行平台合作,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

 

“出行平台、大型车企和自动驾驶公司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金三角’关系,这种组合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中将会越来越普遍。”如祺出行CEO蒋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大型车企背景的出行平台,凭借自身的平台优势和背后的汽车产业生态,已经站在了Robotaxi商业化的最前沿。

 

 3
  走向Robotaxi商业化得先过合规大考

 

实际上,当下网约车出行平台遇到发展瓶颈,背后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

 

这是互联网流量变化带来的一种困境,由于中国网络使用人数较前几年的暴增,使得出行平台只要拓展新用户,就可以带来庞大的收入和流量

 

但现在中国网民数量增速见顶,这就让当前各大网约车平台都展开内部的反思,以往考虑三、五年发展思路的决策已经行不通,要回归企业经营的本质,通过长期主义追求可持续发展,深挖内部潜力,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图片

图 / 来自如祺官方

 

当行业回归理性,传统的靠烧钱盲目增长的发展路径正在被抛弃,有长期发展目标的企业将更注重可持续发展,既在未来的竞争中留足后劲,也占据先机,例如布局Robotaxi。

 

这一点,从国家宏观政策和监管的方向也能看出来。

 

一方面,《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高级辅助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在营运车辆上推广使用”,这意味着Robotaxi的商业落地将有可能加快实现。

 

另一方面,网约车合规化进程不断加速。前有滴滴被约谈、下架,后有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9月份对T3出行、美团出行、曹操出行等1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合规运营已经成为出行行业的一条高压线。

 

态度十分明确,推进Robotaxi商业化落地是宏观政策和各平台共同的目标,但这之前要先过合规这一关。参考监管层对近年来互联网产业领域其他板块的治理,合规一刀切并非不可能。

 

日前,滴滴官宣称将从美股退市并向港股递交上市申请。合规的大势无人能挡,这对所有平台都是公平的,但竞争已经不是在起跑线了,合规优势已有高低之分。

 

例如,交通运输部每个月会公布订单合规率排名,2021年以来,如祺出行已经5次月度订单合规率位列全国第一。取得这种优势,必然是在其他方面做出了牺牲,比如大规模的扩张,以及为司机和车辆合规付出的成本,当前的收益可能还不够明显。但随着监管一步步压实,这种合规的优势就变成强劲的竞争力。

 

“大型车企进军出行行业的目标,是掌握市场对未来汽车和出行的需求。在战略取舍上,将精耕细作看得远比盲目追求规模和扩张速度更重要。”蒋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如祺出行的战略取舍逻辑。

 

 4
  出行行业下半场的竞争是健康力的较量

 

滴滴赴美上市后的三个多月里,国内网约车出行市场迎来了一波资本热潮。

 

8月份以来,享道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哈啰出行先后宣布获得融资。11月17日,阿里宣布以4000万元投资大众出行。粗算一下,短短5个月,网约车行业获得融资额度已超过130亿元。行业纷纷议论的一句话是:资本再度光顾出行行业。

 

也有投资圈人士表示,出行行业的投资逻辑已经变了,以往以规模和扩张速度来评估一家出行企业未来价值,“现在更看重的是健康力,也就是一家企业的模式是否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烧钱打补贴的方式难以持续,滴滴这样的头部平台占据绝对优势,第二梯队的平台很难通过烧钱撼动。滴滴赴美上市后遭遇监管调查,美团、T3等平台抓住窗口期疯狂抢蛋糕,但从交通运输部每月公布的主要网约车平台数据来看,他们与滴滴订单量仍然不是一个量级。

 

另一方面,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速度,是以牺牲合规和服务品质为代价的。同样从交通运输部每月的订单合规率排名中直观地反映出来,T3出行近几个月订单量上涨的同时,订单合规率在大幅下跌。

 

上文已经分析过,合规在接下来会是一刀切的红线,因此牺牲合规求增长是饮鸩止渴。靠烧钱走不到行业拐点了,这是资本市场反思的结果,也是行业必须清晰认识到的变化。

 

“如果靠补贴、牺牲合规和服务品质去抢夺市场,长远来看,会严重透支平台的健康力和成长力,这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蒋华指出,行业的投资逻辑变了,“如果你现在再跟资本说,我帮你把钱烧完,烧出一个体量,若干年以后可能会挣钱,资本都不会信了。”

 

图片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什么是健康力?

 

合规的高压线不能碰,这是硬指标。

 

在增量市场规划化增长停滞的情况下,对存量市场中新机会的挖掘就是各平台较量的新赛场。说到底,是对这个行业传统发展逻辑和战略布局的一次洗牌。

 

在局部市场、细分赛道精耕细作,抓住用户出行需求的变化,建立业务壁垒,例如服务品质、合规、安全正在越来越被用户看重;积极布局前沿技术应用,推进Robotaxi的落地,为平台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以出行业务为中心向上下游拓展,建立出行生态,拓宽盈利的点和面,提升造血能力,从而有足够的耐力坚持到行业拐点的出现。

 

目前可以看到,滴滴较早布局了小桔车服,曹操有曹操帮忙,如祺出行在日前的广州车展上推出即将上线的新业务如祺车服。

 

新的竞争格局,新的增长逻辑,也有新的发展模式,不变的是对用户需求的坚守,以及对技术变革的追随。出行行业下半场的竞争,平台的健康力、成长力的综合较量刚刚开始。

 

*文章来源:创业最前线

*侵权必删

创业研究
创业研究
文章69
·
总浏览量1945
最新文章
更多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办】第三届智能计算与下一代网络国际会议(ICNGN 2024)
杜金桐
3
浏览
【征稿-EI检索】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国际会议(ICNFM 2024)
杜金桐
14
浏览
智领未来 元启新篇|南京江宁AIGC与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暨元宇宙供需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杨展
2238
浏览
前沿科技盛会:南京AIGC与元宇宙论坛引爆行业新风向!
杨展
33355
浏览
顶刊JDE | 外资冲击波下的质量危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滑是为哪般?
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48
浏览
【EI检索】2024年第一届先进能源材料、能源器件与能源系统国际会议(AEMDS 2024)
杜金桐
15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185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878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765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762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758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82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669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59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629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3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