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减负”迎开学,李开复给孩子的七点建议

24浏览
2022/02/16 07:05发布
吴思
西北工业大学
学生
吴思|推荐阅读本篇文章——“减负”迎开学,李开复给孩子的七点建议

九月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和往常不同,在这个开学季,“减负”成为热议的话题。我们不但要看到“减负”的“减法”,即减少大量的课外辅导、学科培训的时间,还要看到这背后的“加法”:我们要把时间精力集中到培养创新能力上。我在《李开复给青少年的十二封信》书里,也谈过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我觉得很适合在现在这个开学季再次分享给大家。比起应试考试中的分数,如果同学们具备“3C”的三大能力—— 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维)、Creativity(创造力),未来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课内学习的4个建议“减负”的背景下,更要充分利用好在学校里上课的时间。

 

—1—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同学问我:“怎样学习知识,才能真正记住呢?每年考完试后,好像就把所有的知识还给老师了。”

 

我给这位同学的回答是:“我学懂的知识以及知道如何实践的知识,我现在都还记得;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识,我全部记得;我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记忆更加清晰、准确,就算有不记得的,也可以快速推算出来;相反,那些靠死记硬背学到的知识,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我已经全忘掉了。”

 

也就是说,死记硬背只能过考试关,而不能获取受益终生的知识。你们在学三角形面积定理时,一定都会背“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你有没有理解这个公式是如何推理出来的,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是这样计算的。记住这个公式和探索这个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学习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学习化学,如果每天只是机械地背诵一些反应式,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但如果掌握了每个反应式内在的规律,并能和现实中的化学现象联系起来,就会理解化学这门学科的意义所在,自然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只有懂得了知识背后的道理,才能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举一反三,才能在需要的时候,灵活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

 

 

—2—

要多问问题

 

会提问也是一种能力,而且你也会因为提问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我的女儿在学习指数的时候,不理解指数是什么,更不相信在真实生活中指数有什么用处,就主动来问我。我用计算银行存款的思路来指导她,比如存入 100 元,每年的利息是 10%,那么 10 年后,你的存款是多少?

 

图片

我和幼年时期的女儿

 

通过这样的计算,她终于明白了,原来指数知识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她能得到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因为她主动提问获得的。

 

多提一个问题,你就拥有一种多了解这个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不懂就问,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3—

要勤奋

 

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人,一定是勤奋的。

 

去美国读中学之前,我只学过半年英语,因此,语言障碍成为我面临的最大难关。刚开始,同学和老师说的话,我几乎一句也听不懂,那种感觉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语速,总让我在课堂上打起瞌睡。有时候,听到同学们因为老师的一句笑话笑得前仰后合,我才从梦中惊醒,但还是摸不着头脑。天书一般的英文,开始让我有些望而却步,后来,我干脆带几本中文的武侠小说到课上去读,因为觉得怎么听也听不懂,还不如看小说。

 

然而,我心里又是暗暗憋了一股劲的。于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单词书来背,经常背到半夜,不会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对照词典。不过,没多久,我就发现这并不是学英文的最好方法。因为,即使当时记住了一个单词,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话,就会完全忘记。我终于悟到了,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背单词是没用的。

 

后来,我还是下定决心用多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英文。下了课,我不再胆怯,站在同学中间听他们说话。如果 5个词当中有 4个听懂了,只有一个听不懂,我也会赶紧问,同学们会再用英文解释一遍给我听。回家以后,我会默默回忆我听不懂的单词,然后记下来。而上课的时候,遇到听不懂的内容,我也勇敢举手问老师,请求老师再说一遍。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她甚至牺牲自己的午饭时间帮我一对一地补习英文,她复印了小学一年级的课文,每天拿来给我念。从简单的课文起步,我们坚持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学校里所有的老师还允许我享受“开卷考试”的特殊待遇,她们让我把试卷带回家,并且告诉我题目里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看书找答案。我每次回到家都严格按照老师说的做,遇到题目里不认识的单词就去查字典,但是从来没有去翻书找过答案。因为,我觉得这是老师给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通过种种渠道的学习,我的英文终于逐渐接近同龄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后,我完全可以听懂老师讲的话了,英文会话也没有问题了。到了初中三年级,也就是到美国两年之后,我写的作文居然获得了田纳西州的前十名。我想,这和我年龄小,容易接受新的语言不无关系,但也和我勤奋的学习有关。

 

—4—

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获益于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想不到的是,这种批判式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救”了我的命。

 

在我五十二岁生日前不久,我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肚子里有数十颗“肿瘤”,经过反复复查,我被医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我突然感受到死神和自己离得那么近;我气馁、懊悔、内疚,但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发生了。

 

我遇到了一个好医生。我的主治医生唐季禄给我打气:“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没那么严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样的。”他告诉我,网络上有两篇专门讨论“滤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预估方式”的论文,如果我有兴趣,可以找出来看看。我认真地研究了唐医生推荐的那些学术文章,发现淋巴癌的分期方式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说过时且不精准了。如果说只看标准的分类,我因为肿瘤数太多,所以必须归类为第四期。但是只看肿瘤数量是最准确的吗?根据我研究的那几篇论文,分期的目的就是预测存活概率和时间。那么,最准确的预测方法就是寻找和我病情足够相似的人,根据他们的不同因素,如年龄、症状、血液指数、肿瘤数量及大小等 20多种,和他们的实际存活结局来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并且把这些因素整合起来。这样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类来得准!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驾驶座上,可以随时掌握路况。医生的治病策略、用药思维,你至少并不是茫然无知。我又拿出以前做学术的精神,把全部 20几个特征与我的检查结果相对照,发现我虽然属于第四期,但整体状况其实没那么悲观。原来医学上对所有淋巴癌的分期方式,至少对我的病情来说是不正确的,我的情况是较轻的。于是,我突然从“第四期癌症顶多几个月”,变成“至少还有好几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顾自己,更有可能终身不再复发!这个发现有如一线曙光,从此之后,癌症所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就开始悄悄起了变化。

 

批判性地看待医学上对淋巴癌的分类,通过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方式来获得对自己病情的准确判断,让我自己从精神上获得了新生。

 

课外学习的3个建议:“减负”后,对于你们多出来的时间,我鼓励同学们,去探索你们热爱的东西,多实践,多多锻炼自己的创造力。

 

—5—

要动手实践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了这样一句格言:“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父亲曾让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解答这样一个问题:用 6 根火柴拼成 4 个大小一模一样的正三角形。通过动手实践,我们都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这样的实践让我对相关的几何和空间知识记忆深刻,也训练了我使用新颖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高中时参与美国的高中生创业尝试课程,创办自己的公司。我们当时的公司非常简单,就是从当地的建材市场买来钢材,然后利用周末时间到工厂里加工这些钢材,我们把钢材切成很小的一块块圆环,然后在圆环上刻上简单的雕花。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家长并不需要这样的圆环,最后产品几乎是内部消化掉了。

 

这次的亲身实践,让当时 15 岁的我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有市场需求。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在第二次的创业尝试中就会把市场需求作为我创办的公司的方向。从需求出发,生产有需求的产品,牢记这样的理念,第二次的创业尝试获得了成功。这些对于创办公司的经验,都是我从实践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只有实践,你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6—

要追随自己的兴趣爱好

 

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我在上大学时,一直以为自己喜欢法律,将来想做一名律师。可是上了几门课后,我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于是跟家人商量转系,数学是我的一个备选项。但是,当我加入了“数学天才班”后,发现我的数学突然从“最好的”变成“最差的”。我虽是田纳西州的冠军,但当我与来自加州或纽约的“数学天才”交手时,才发现自己真的技不如人。我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是因为“数学之美”而对它痴迷的,而我并非如此。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找到了最爱,一方面遗憾自己并不是真的数学天才,也不会为了它的美而痴迷,因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意义就是为了理解数学之美。

 

我想到了计算机,我在高中时就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有一次,为了解答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我写了一个程序,然后把结果打印出来。当时因为机器运行的速度太慢,我没有等到结果打印出来就回去了。周一回到学校,我才知道我们学校所有的打印纸都被我打光了。虽然挨了老师一通骂,但我的心里有了一股欣喜,原来这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的解,我走后,程序一直在运行,计算机就一直在打印结果。

 

对计算机的兴趣此时在我的心中酝酿,虽然当时计算机专业算是个默默无闻的专业。接下来,我选修了一门计算机编程课,几个月的课上下来,我发现了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我和同学们一起做编程,他们还在画流程图,我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题目。考试的时候,我比别人交卷的时间几乎早了一半,我不用特别准备,也能拿高分。

 

通过学习计算机 , 我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它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我感受到了一种振奋,解决这样的问题是我一生的意义所在。

 

我每天都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在一门公认为是计算机专业最难通过的“可计算性和形式语言”课上,我考了 100 分,也就是 A+ 的分数,创造了该系的一个纪录。大三大四时我就开始和研究生一起选修硕士和博士课程,接手各式各样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我尝试着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毕业后,我在计算机方面创造出了一些成果。

 

图片 

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7—

要多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我的中学是在美国的橡树岭读的,当时的感受就是,学校的功课很轻松,每天的家庭作业很少,但是每天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项目。比如,当时历史课教到美国印第安人的时候,不是用课本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让一个团队写一个话剧,或者是进行关于移民者和印第安人的辩论。

 

这些项目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会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但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在这些稀奇古怪的题目中得到锻炼。

 

后来,我回到北京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面试时,对前来面试的学生也注重的是对他们思维方式的考验,我们向面试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 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

  • 估计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个加油站。

  • 你和你的导师如果发生分歧怎么办?

  • 给你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你想怎样去解决它?

  • 两条不规则的绳子,每条绳子的燃烧时间为 1小时,请在 45分钟烧完两条绳子。

 

这些题目虽然听上去很“怪”,但我们出题的本质也不一定要听到正确答案,而是要从回答问题的思路中听到面试者的思维方法。

 

图片

1998年,我回到北京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

 

孩子们,比起试卷上的分数,我认为你们底层的思维能力,会是更珍贵的能力。你在学习每一门科目时,锻炼出来的能力是未来最能帮助你们的事情。就像你学了代数,也许不会去研究数学,但是这对锻炼你的思维有帮助;你学了英文,不一定会出国,但是英文可以在了解世界最前沿的文献、在有效交流方面帮助你;你学了画画,不一定成为画家,但是你在学习画画的过程中锻炼的观察力、空间力、想象力会对你有帮助。

 

过去,我们对教育成功的衡量标准是学生能不能记得被教的东西。但是未来,教育的精华体现在即使你忘记了所有你学的东西,你还具备思维方式、智慧和能力。

 

当你已经忘记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你还是知道历史带给我们的人类的智慧和教训;当你已经不会编程了,你还是有编程带给你的逻辑思维;当你已经不会背莎士比亚的诗了,你依然懂得文学的美,这些才是教育的精华。

 

 

 

吴思
西北工业大学
学生
文章132
·
总浏览量75083
最新文章
更多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办】第三届智能计算与下一代网络国际会议(ICNGN 2024)
杜金桐
4
浏览
【征稿-EI检索】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国际会议(ICNFM 2024)
杜金桐
14
浏览
智领未来 元启新篇|南京江宁AIGC与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暨元宇宙供需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杨展
2238
浏览
前沿科技盛会:南京AIGC与元宇宙论坛引爆行业新风向!
杨展
33355
浏览
顶刊JDE | 外资冲击波下的质量危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滑是为哪般?
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48
浏览
【EI检索】2024年第一届先进能源材料、能源器件与能源系统国际会议(AEMDS 2024)
杜金桐
15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185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879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766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762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759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82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670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60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629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3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