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具备这十大写作习惯,不为论文发愁

6浏览
2022/03/25 14:15发布
黄子乐
上海财经大学
学生
我刚刚分享文章,欢迎留言探讨——具备这十大写作习惯,不为论文发愁

 

图片
科研人员离不开论文写作,因为论文是他们研究成果的体现,写论文贯穿于科研人员的整个学术过程,这既是使命,更是工作。如今,硕士和博士需要发论文以争取毕业并获取更好的工作待遇,老师需要发论文评职称挣绩效。论文发表的需求越来越大,期刊刊登的体量越来越小(争取精益求精),论文发表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但是在论文发表内卷的时代,为何同一领域的科研学者,有的人可以一年发表几篇论文,而有的人几年却颗粒无收?
因此我们不禁会问,那些学术大咖都有哪些好的论文写作习惯呢?今天笔者进行了总结:
 
图片
图片

习惯一:找到合适的写作环境

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你最喜欢在哪儿坐下来进行写作?有些人在咖啡馆或教室的效率最高,另一些需要安静环境的人则喜欢待在图书馆或自习室。因此前期可以先去适应写作环境,之后在适合自己、舒适的环境下写作,这样才能提高写作的效率。
图片

习惯二:随时动笔写作

写作需要灵感,灵感可能来源于阅读文献、可能来源于实地调研或者生活,因此在有灵感的情况下可以随时动笔写作。不要一直想着准备好了才动笔,你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准备好了不过是拖延的借口而已。
 
如果你怕自己写得不够好而迟迟不肯动笔,想想笔者导师说的这句话:要想写出好文章,先把文章写出来,不要等到把文章一点一滴都想清楚了才下笔,不管想到什么都可以先记录下来,往往写着写着思路就理清了。所以,开始着手一篇论文写作一定要及早动笔,付诸了行动,才是最好的准备,这也是最好的开始。
图片

习惯三:敢于写,多修改

对于很多学术新人来说,很多时候对于写作充满着恐惧,因此不敢去写,这就造成一种恶性循环,越不敢写就越抵触越不会去写。因此你在熟悉一些写作的基本规范之后要敢于去写,先开始写,不要急着把论文写好,也不用怕论文写不好,先把论文写完,后面再去追求完美。
 
还有一部分学者论文初稿完成后就着急投稿,由于论文还比较粗糙这样就很容易被退稿而浪费时间,好论文都是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不要着急投稿,要多去思考、多去修改,反复修改过后可以先放几天,几天过后再去修改,此时你会发现不同的问题。因此,好的文章就是敢于先写不好的文章,之后反复修改,沉住气,不要着急。
图片

习惯四:多写,熟能生巧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谁一开始就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都是在摸索中从写查文章一步步提升的。多写才能生巧,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积累阶段的写法会有很大不同,多练才是最重要的。
图片

习惯五:建立奖励和监督机制

奖励和监督机制是好的写作习惯形成的一种动力,怎样才能确保让自己坚持下去呢?你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看一段小视频,写完之后来一杯奶茶,和好友逛街买衣服,吃吃饭乐呵乐呵等。找个人监督你也对养成写作习惯非常有效,比如把你的写作想法和计划告知监督人,让监督人时刻监督和检查你的写作进展,简简单单把你的习惯告诉别人也会促使你坚持下去。
图片

习惯六:一气呵成不拖沓

写论文比较好的状态是集中时间和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一篇文章,切忌拖沓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整个写作思路就很乱,比较好的论文写作习惯是理清思路、一气呵成。基于此,可以制定写作计划,比如计划几天完成论文,几天搜集和处理好数据,几天做完实验,几天完成文字写作,具体到哪一天写完哪一段,不要想当然地写,不然最后十有八九写不完。
图片

习惯七:善于寻求合作者

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要明白团队的力量,普通的个体是没有办法和团队比较的。于是成功发表论文应该成为整个团队的流水线产品。也就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善于寻求团队合作,比如有人擅长语言文字写作、有人擅长数据搜集和处理、有人擅长实验操作。尤其是在论文写作之初和论文完成后需要寻求比较熟悉该领域的学者的帮助,写作之初可以交流想法和观点,寻求别人的指导,进一步完善思想;写作完成后可以让别人指出一些修改建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也是在提高学术素养和积累学术人脉的过程。
undefined

习惯八:善于总结和发现

有句话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在写作之前可以总结论文的写作技巧,摸索论文写作套路和规律,而不是盲目写作,这样你会无从下笔。尤其是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你要善于总结别人写作的方式方法,写作逻辑架构,发现已有研究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以此寻找自己写作的idea。
 
笔者的总结是,发现论文的总体架构就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解决(意义是什么),相关的工作是什么(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它们没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解决得不够好(价值是什么),具体是怎么解决的(过程是什么),方法、模型是什么,实验怎么做的,结构怎么搭建的,结果的数据怎样,最终的结论是什么等。
图片

习惯九:善于模仿和借鉴

再优秀的学者都不是天生就会写论文,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尤其是对于初写论文者而言,更是要注重模仿和借鉴。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刚开始写的时候,最好是能模仿一些英文文章的句子或者权威期刊的文章写,这才有模仿的价值,也会形成很好的基础。模仿和借鉴的方面有很多,比如:论文的架构、论文的题目、论文的摘要、论文的方法、论文的模型、论文的句子等。
图片

习惯十: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

论文框架是重中之重,一般论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论文)都会有成熟的或者固定的逻辑框架。笔者建议可以采用背景-正文-结论这样的结构来构建核心概念,它是到目前为止被运用最多的论文框架之一。比如论文每一段的首句介绍背景,接着在主体部分谈论新观点,最后一句总结。就整篇论文而言,引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包括:政策背景、实践背景和理论背景),结果部分展示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模型、研究数据和变量、研究过程和结果),讨论部分说明结论(研究结论包括:研究结果总结、研究结论和建议、研究贡献和局限性)。
 
每一个学者并非天生就会写论文,每一个学者也并非一开始就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养成好的科研习惯和论文写作习惯。只要你养成以上十大论文写作习惯,写论文不会发愁,赶快行动起来吧,从培养好的论文写作习惯开始吧!
黄子乐
上海财经大学
学生
文章150
·
总浏览量75312
最新文章
更多
清华钱颖一院长: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学术前沿速递
2
浏览
还记得自己当初为什么选计算机专业吗?
文晟
4
浏览
2023克拉克奖(小诺奖)授予"逃税专家"——Gabriel Zucman
学说观点
21
浏览
JFE|空气污染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会干扰投资者的理性决策!
学说观点
9
浏览
JFE|中国股市可以准确预测吗?来自机器学习的视角
学说观点
7
浏览
国际金融顶刊JFE最新研究:中国股市的真实价值
学说观点
4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299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298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965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261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526
浏览
荒唐!Science论文作者P上自己名字,还写进简历里?
楚健
·
275
浏览
李开复:ChatGPT引发失业恐慌?这20种工作要避开!
我和ChatGPT有个对话
·
251
浏览
Top 100 Economics Blogs of 2023
学术小秘书
·
250
浏览
2022数字经济大会议程发布,邀您参会!
学术会议动态
·
212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203
浏览
于海龙 李成明丨乡村振兴背景下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和路径选择
经典论文回顾
·
183
浏览
TOP前沿: 文本分析方法必读实用指南! 基于文本即数据的机器学习!
经典论文回顾
·
17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