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预制菜混战,这场仗要怎么打?

23浏览
2022/05/05 01:45发布
吴思
西北工业大学
学生
这篇文章来看下经营、预制菜、B端、C端——预制菜混战,这场仗要怎么打?

预制菜自问世以来,争议不断,褒贬不一,甚至很多行业人都不看好。

 

之所以争议这么大,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预制菜面临的不仅是B端,还有C端消费者。

 

在中国这个市场起点上,目前预制菜企业已经有2万家之多了,但整个市场很分散,这些企业平均年销售额也就是1500万,等于市场规模有3000亿了。而且在去年以前,这些企业主要还是把半成品菜卖给餐厅、公司、学校、政府这些机构客户,也就是B端。

 

同时也有一些赛道玩家跳出框架,越来越高频地开始卖给大众消费者,即C端。

 

图片

△舌尖工坊门店

 

具体来看,影响B端和C端的因素有所不同,B端主要是需求增多、成本提升而被迫降本增效;C端则主要受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消费结构的影响。

 

尽管如此,国海证券仍然有个非常乐观的推算,它认为未来六七年,中国的预制菜行业规模能够超过1万亿,长期看能够超过3万亿。

 

所以,预制菜切的是万亿规模的大市场,而且是农产品的深加工。对此杜国楹曾提到过一个精辟的观点:越深加工,越容易形成品牌。

 

从加工的深度来看,预制菜一定会出现品牌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图片

预制菜的加德纳曲线

 

加德纳认为,一个新技术成熟商业化都会经过一个过程包括:萌芽期、过热期、低谷期、复苏期和成熟期五个过程。这便是著名的“加德纳曲线”。

 

图片

 

那预制菜当前处于什么阶段?——B端基本渗透完成,C端刚起步,企业处于原始积累阶段。

 

当前阶段:To B端渗透基本完成,有工业化和产品升级的空间。To C端刚刚起步,增速很快,但是消费者认知尚不充分。

 

竞争处于第一阶段(单品竞争),当前格局高度分散,各自在相关领域发展。未来不排除有竞争对手、甚至跨界竞争对手出现,格局不确定性较强。

 

稳态格局尚未形成:对于当前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完成原始积累。因为行业分散,行业形态和稳态竞争的格局尚未形成,企业专注完成在本赛道的积累,进而在未来有更多资本切入其他领域竞争。

 

我们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过程对应到这五个阶段中,显然它已经过了萌芽期,但还没有进入低谷期,远远未达到成熟期。

 

确切来说,预制菜目前处于萌芽期与过热期的过渡阶段。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之外,预制菜早已在日本兴起。日本在二战后的全球经济体系里获得了汽车、电器这样的产业分工机会,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周期,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很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省时省力的预制菜,也就开始从1980年代起进入了行业的高速增长,当时行业增速曾经达到过20%。

 

所以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预制菜进入中国市场并不算早,近几年疫情催生是一个关键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12984家,2021年注册数量为4031家。另外,2020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迎来融资高峰期,2020年预制菜赛道共有12起融资,2021年共有超35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完成融资。

 

但相较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口味多元,需求分散,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必能有绝对的龙头品牌出现,这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市场容量偏大有很大关系。

 

加上预制菜应用场景丰富度非常高,C端面临着比较挑剔的消费者。

 

据调查,在尝试预制菜的人群中,以年轻人为主力,这些年轻人对食品有一定的要求,不愿意经常吃速食产品,而自己做饭对他们来说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种情况下,预制菜就成为了很好的替代选择。

 

而拒绝预制菜的人群中,则认为这样的食品工业化味道太厚重,没有新鲜感。可见预制菜在人们的认知里,并没有实现从热词向必需品的转化。

 

以此我们深入到场景中来思考, C端的消费者需求是什么?

 

 

图片

预制菜卖的是什么?

 

从C端市场教育的维度来看预制菜,用户在选择吃什么东西的时候,在场景确定的情况下,是一个复杂决策的过程,一方面是考虑个人喜好,还有价格是否公道,营养是否丰富,品种是否多样,时间的长短,环境等等。

 

但是一旦从品类收缩到品牌,用户的决策相对来说就会变得简单。

 

所以品牌就要考虑,预制菜究竟是“需”还是“求”?

 

“需”是需要,没有了心里会有落差。产品能够卖得快,但不能卖得贵;“求”是想要,没有无所谓,有了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这时候产品能够卖得贵,但是卖不快。

 

有人会问:“我的产品有人买,不就是有需求吗,怎么需求还分‘需’跟‘求’呢?”

 

什么叫“以用户为核心”?就是需求定位,什么叫需求定位?这里的第一位就是要分清楚你是“需”还是“求”。

 

举个例子,比如中午吃饭,它是需,因为如果不吃饭,身体会很难受。中午吃饭一定要吃大虾,就是求,如果不吃大虾,身体也不会饿的难受。但如果吃了大虾,心情就会很愉悦,吃到了自己想要的大虾,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回到预制菜,对于品牌来说,在不同的场景,预制菜可能是需,也可能是求。

 

图片

 

比如“贾国龙功夫菜”。这个餐厅虽然叫功夫菜,但是却没有厨房和厨师在店里下功夫,只有冷冻保鲜柜里的30多种半成品菜,既有西贝擅长的西北菜,也有流行的粤菜和湘菜。你如果点了单,店员就把半成品菜拿出来加热,送到你的餐桌上。

 

争议自然有,但仍然有人去吃。对于消费者来说,想要吃的又快又好又省,这便是需求定位中的“求”,可以卖得贵,但是卖不快。

 

它并不是刚需,但对年轻消费群体来讲,检验幸福的唯一标准是“在家吃饭”,而不是“在家做饭”,我们不能高估了Z时代的年轻人“愿意刷碗”的意愿。

 

还有一点,则是“身份价值认同”,比如星巴克出一款成本10元卖30元的饮料,我同样配方出同款饮料卖20元,仍然会有消费者宁愿高价30元买星巴克。为什么?消费者喝的是品牌logo带来的“身份价值认同”。

 

这也是为什么“贾国龙功夫菜”有望助力贾国龙实现“千亿西贝”的愿景。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一种“价值升维”。

 

在“价值升维”的体系里,产品一定要让用户感知到产品的价值感,从场景,需求等几个维度,占据消费者心中主要的价值点。

 

那预制菜在什么场景下是“需”?比如前边提到的中午吃饭,可以选择快餐店,也可以选择一份预制菜,只要能达到裹腹的目的就行,但在这种场景下,预制菜的存在感就很弱,没有可感知价值,可有可无。

 

所以不同的场景,预制菜对于消费者的可感知价值点也不尽相同,在这个前提下,品牌就要考虑,在什么场景下替代什么品类,用户可感知价值是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看,多去创造“求”的消费场景,或许会加快预制菜市场教育时间。

 

 

图片

预制菜供应链的挑战

 

无论是B端还是C端,预制菜市场的出现,是受益于中国供应链的完善和集中化,这是最关键的基础前提。

 

图片

 

来看一下预制菜的产业链,仍然要从B端和C端来区分。

 

面向B端和C端的不同,其背后的产业链可分为四大流派:专业的预制菜生产商(包括速冻食品厂商)、餐饮企业、上游农业企业和零售型企业。

 

专业生产商:具备产品型思维,善于打造爆款产品、渠道建设,在规模方面具备优势,但其中2B和2C企业也存在区别,2C型企业善于维护品牌,但不善于点对点服务开发,而2B企业正好相反;

 

餐饮企业:天然为服务型思维,在菜品研发、品牌溢价、门店会员群体方面具备优势,但是包装食品运营前期需要前置投入,考验企业渠道建设和服务能力,难点在于中间的思维转化和团队组建;

 

零售型企业:产品丰富度较高,且轻资产运营为主,善于消费者洞察和利用数据驱动,背后是零售型思维,但劣势在于品质难以管控,且产品难以走出自身平台。

 

上游农业企业:农业企业由于掌握上游,且依托农畜产品积累有丰富渠道,在预制菜发展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但问题还是如何平衡好2B和2C、新旧产品间关系。

 

在下游渠道方面,根据产品的可开发性和需求稳定性不同,企业可选择B或C两种渠道,B端走量,C端立品牌。

 

但是,面向B端和面向C端用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业务形态,因此在企业由面向B端转向C端时,在配送、冷链等环节,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也形成一种挑战。

 

比如像面向B端的,类似味知香这种企业的IPO,其实是自身发展到了一定成熟的阶段,但对于预制食品赛道而言,从长远来看,一定是C端更有潜力,B端市场更稳定。

 

图片
B端需要有强线下渠道能力,比如冷链物流仓储金融等线下能力,而C端需要建立线上势能,将线上势能转化为线下动能,这也对企业的研发、营销、流量经营等线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所以在预制菜赛道里,今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要素,是性价比,因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能力,而不是单点的,能够从供应链到市场系统性建立起的壁垒,是竞争能力核心,是最终以品牌的性价比作为体现。
 
虽然目前市场上能够看到一些品牌,通过爆品破圈打开市场,进而逐步控制供应链和优化供应链,但最终只有深入到供应链上下游的品牌才能走得更远。
 
综上来看,B端想要做大做强,供应链是难啃的关键因素;C端市场想要大众普及化,教育认知待提速。预制菜这场混战,是一场硬仗,不好打。
*文章来源:新经销
*侵权必删
吴思
西北工业大学
学生
文章132
·
总浏览量75096
最新文章
更多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办】第三届智能计算与下一代网络国际会议(ICNGN 2024)
杜金桐
4
浏览
【征稿-EI检索】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国际会议(ICNFM 2024)
杜金桐
14
浏览
智领未来 元启新篇|南京江宁AIGC与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暨元宇宙供需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杨展
2238
浏览
前沿科技盛会:南京AIGC与元宇宙论坛引爆行业新风向!
杨展
33355
浏览
顶刊JDE | 外资冲击波下的质量危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滑是为哪般?
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48
浏览
【EI检索】2024年第一届先进能源材料、能源器件与能源系统国际会议(AEMDS 2024)
杜金桐
15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185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879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766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762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759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82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670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60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629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3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