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国际未来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及我国对策建议

32浏览
2022/05/12 01:18发布
创新研究
创新研究
创新研究——国际未来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及我国对策建议

未来产业是目前仍处于孕育阶段或成长初期、依托前沿科技并预期能影响社会产业变革的新兴产业。从科技竞合趋势看,未来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美国参众两院2021年通过了建设未来产业研究所的提案,并且美国政府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和先进通信网络五大前沿产业领域设为未来产业研究重点领域。日本通过大幅提高对未来产业的公共投入,鼓励引导创新主体开展未来产业研究,并计划在未来三十年实现虚拟替身、疾病超早期预测和预防、AI自主学习、资源循环利用、粮食可持续供应、通用量子计算六个技术目标。德国高科技战略2025(HTS2025)设立专章明确提升人工智能、微电子、网络通信、新材料与数字工艺、太空技术等领域未来创新竞争力。英国基于人工智能(AI)与数据经济、清洁增长、未来流动性、老龄化社会四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发展政策。

一、国际未来产业发展路径

图片

 

未来产业的孕育具有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其诞生通常经过顶层设计、技术预见、创新实施、成果熟化、场景裂变五个环节。

 

图片

一是顶层设计环节,未来产业先发国的顶层制度设计体现出赋予科研团队高度自决权限特点。

美、英、日、德、以色列等国未来产业部署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强调监管下的科研自主。例如,日本文部省和经产省负责对包含未来产业在内的研发项目组织制定具体研发方案,采取项目经理牵头、创新主体广泛参与的“登月型”研发机制。两省根据各领域研究项目独自聘请第三方科学家作为研究项目经理组织开展研发,政府授予项目经理自主制定研究方向的权限,从事研发活动的独立法人制研究所、大学及其附属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实行聘任制。内阁、文部省及机构评价委员会对独立法人制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价。

图片

二是技术预测环节,德尔菲法是未来产业方向的主要预测手段。

日本是较早开展大范围技术预见调查的国家,日本科学技术会议(CSTI)每五年开展一次科学技术预测,通过地平线扫描法跟踪科技社会发展趋势,以德尔菲法对未来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研判。德国联邦各部委托弗劳恩霍夫学会系统技术与创新研究所等国有研究所分散开展以德尔菲法为主的大范围未来产业预测,通过与日本合作改进逐渐形成“未来技术识别、技术前景验证、技术应用”三步式预测路径。英国的未来产业预测采用灵活的滚动项目组织形式,滚动设置产业主题,由内阁相关部门组织开展预测,研究周期两至三年,并组成第三方监督小组监督预测工作。

图片

三是创新实施环节,未来产业相关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需要科学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政策制定者协同互动。

在资金支持方面,以色列高校、院所与教育部共建“卓越研究中心”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国家创新署联动自身基金及本土风投资本对相关前沿技术和早期项目开展支持。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英国研究创新署(UKRI)与国家工业数字化部“Made Smarter”联合五所高校建立创新研究中心,开展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在发挥人才积极性方面,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州政府与企业共同推进常驻研究员机制,利用联合聘用等方式,允许科研人员在其归属的机构和未来产业研究所之间自由流动,为大科技公司未来技术研发提供指导。

图片

四是成果熟化环节,高校与科研院所转化意愿积极,专业成果转移机构成为技术加速转化的润滑剂。

 

日本高校积极与企业共同申请国家项目、推进知识产权转移,大多数国立大学都设立知识产权转移机构,并由常务副校长兼任知识产权转移机构的负责人。德国科技型企业数量多、创新需求强,大多数企业都接受过技术转移服务,国内技术转移工作专业化程度较高,与上游的科研体系紧密相联。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作为聚焦未来产业的科研机构,不仅在各研究中心建立技术转移机构,还引入社会资本成立促进成果转化的基金会,开展技术熟化和孵化工作。

图片

五是场景裂变环节,政府在促生未来产业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采购者角色。

 

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注重对前沿技术提供场景测试、标准制定支持以促进技术转化。2017年,美国交通部启动无人机集成试点计划(IPP),在特定州设立“创新场景区”,允许无人机企业及驾驶者对无人机超视距飞行、夜间飞行,以及人周围飞行等在美国境内被禁止的操作进行测试;2021年NASA与Joby Aviation合作进行空中出租车飞行测试,NASA从中收集飞行器性能、声学数据等信息用来促进未来空域概念建模及安全分析。

二、我国未来产业面临的短板与不足

图片
图片

一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谋划起步较晚。

我国对于未来产业的技术研发重视不足,目前暂无专门支持未来产业技术研究的机构或专项,与未来产业紧密相关的基础科研与前沿技术研究主要通过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战略先导专项等科技项目推进,相比较欧美日等国家相对成熟的支持体系,我国起步明显滞后。我国对未来产业战略重视不足。直到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抓紧布局”“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描绘了未来产业发展蓝图,提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深圳、杭州、南京等科技创新基础较好的城市才开始布局。

图片

二是对未来产业发展要素供给不足。

 

我国未来产业发展人才匮乏,尚未形成未来学专门教育体系,很难培养出具有学术界、产业等多学科跨界的未来产业人才。目前国内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变革具有预见性的领袖级人才,大多数是来自产业界或行业专业研究机构的技术型行业专家。我国对未来产业发展缺少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当前主要通过专项资金、政策性引导基金进行小范围支持,尚未对未来产业发展制定专门资金支持计划。一些社团组织设立了未来论坛和未来科技大奖,聚焦个人奖励,但对未来产业支持不足。

三、我国塑造未来产业竞争优势的建议

图片

 

当前,我国未来产业处于爆发式增长前期,中央与地方加大政策引导与支持力度,北京、上海、山西、深圳、杭州、武汉、沈阳等围绕人工智能、半导体材料、工业互联网、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我国亟待建立一套基于既有科技创新体系、立足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底座、完善要素支撑、衔接场景培育、联动创新生态主体的未来产业发展系统。

 

图片

一是强化未来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首先,应出台未来产业总体发展战略。

 

组建未来产业总体战略联席委员会,明确相关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领域,组织制定未来产业项目筛选、管理、监督机制,探索建立能开展科学技术交叉融合领域与科学及经济社会跨界领域的未来前瞻性研究平台。加强政策与机制创新,建立审慎包容监管机制,优化试错容错的未来产业发展环境。

 

其次,要探索设立一批未来产业试验区。

 

重点遴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创新资源密集、产业特色优势突出的地区,开展未来场景应用示范、未来产业治理、未来政策试验等集成试验,以新场景创造新需求,率先突破“无人之境”,为全国培育未来产业总结经验、提供借鉴。

 

最后,要强化既有科研体系对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以技术突破与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支持大型科研院所与国内顶尖高校设立前沿领域、交叉领域未来产业研究所,在国家重大专项、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科技计划中设立未来产业支持专项。

 

图片

二是支持未来产业技术发展。

 

要营造项目自主、审慎包容的未来产业科研环境,加大对未来产业研究项目的单项课题资金、资源支持力度,对承担研究的团队给予充分科研自主权,探索建立由科学界、产业界、社会公众各方组成的新型评议体系,着眼长远,按照“宽进严选”方式提供审慎包容的研究环境。要跟踪研判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紧密跟踪世界科技强国对未来科技、未来产业最新政策动向和布局情况,围绕未来产业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持续跟踪引领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物种企业发展需求,逐步完善未来产业要素供给。

 

图片

三是完善未来产业发展要素供给。

首先,要提升未来学教育科普。

 

鼓励学校与各级科学组织开展未来产业课程培训、开展未来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引进国外相关著作、促进世界未来学人才交流。

 

其次,要培育未来产业应用场景。

 

发挥未来场景实验室在未来产业培育中的作用,面向未来生产生活,重点围绕能源、生命、信息等领域,打造“创意+小切口+新治理”的前瞻性实验空间。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场景建设,支持未来产业技术成果与先进生产力智改数转项目结合,开展联合创新。

 

最后,要探索建立未来产业发展基金。

 

建议政府出台专注支持未来产业创新教育的保障性资金支持的政策,设置容错机制,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绿色通道和奖励金机制等手段促进未来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科创基金以及投资公司更多地参与早期投资,建立里程碑式的扶持机制。

 

图片

四是加强未来产业人才培养。

 

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为依托,创新联合培养模式,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为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鼓励建立校企战略联盟,促进教育资源共享,通过产业升级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带动高质量人才培养。在我国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平台基础上探索与奇点大学、夏威夷大学未来学院、淡江大学未来学院等未来人才培养平台联合开展“2+2”未来学专业联合授课、寒暑期游学、未来技术课题合作、慕课共享等未来产业技术人才培育新方式。

 

图片

五是加强未来产业发展的生态培育。

 

要探索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培育模式。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个方向,统筹集成多元主体和多种要素,建立政府、科技界、企业、投资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未来产业联合共治机制,促进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促进国际开放合作,加强中国从事基础科学、前沿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研发平台和国际上从事未来产业研究的大院大所的合作,有针对性的参与和未来产业相关工作,组织创办全球未来论坛等有世界影响力的开放式未来产业交流活动。

 

 

 

*文章来源:创新研究

*侵权必删

创新研究
创新研究
文章115
·
总浏览量11991
最新文章
更多
共读经典,启智未来——尚悦小夫子与《论语》之旅
杨展
3342
浏览
【千帆竞发占潮头 百舸争流破浪行】中国企业正扬帆启航向深蓝进发 | 2024全球出海数智创新高峰论坛邀您9月论道
杨展
3354
浏览
Campbell Harvey教授:Web3觉醒: 解密去中心化金融(DeFi)与Web3的未来
学术会议动态
20
浏览
Daniel Rabetti | 区块链取证:揭示加密货币的黑暗面
学术会议动态
15
浏览
修大成 | 金融机器学习: 崛起、突破与局限性
学术会议动态
25
浏览
李鲲鹏 | 单一因子降维方法:理论与金融应用
学术会议动态
12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39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222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977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937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903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892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841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776
浏览
《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内部印发
楚健
·
751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701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9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