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政策是否会改变文化——政府养老金计划和传统血缘关系实践
简介
文化传统一般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变化而演变,而政府政策可能也会导致文化传统的变化。为了提供这一证据,本文研究了印度尼西亚和加纳地区养老金政策的实行是否会影响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文化传统。
通过印度尼西亚母系氏族社会和加纳父系氏族社会的人口数据,利用三重差分和事件研究法等,本文探究了养老金制度的推行对于母系和父系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以母系氏族社会为例,女儿结婚之后会和母亲居住在一起,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养老作用,因此在母系社会中对于女儿有额外的教育投资激励。养老金制度的推出,会削弱“养女防老”的作用,从而削弱家庭对于女儿额外的教育投资,并且使得母系氏族文化传统的代际传承(女儿结婚后与母亲居住在一起)有所削弱。同样通过加纳的数据,作者发现在父系氏族社会也得出了类似的发现。
01 研究背景
1.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地理分布
图1报告了印度尼西亚和加纳的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地理分布(分类标准主要来自《人种学地图集》)。因为下文还要用到两个国家的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地理分布,作者对于人口地图集的分类是否准确进行了检验,发现在地图集中被分类属于母系(父系)氏族的种族,其已婚女儿(儿子)确实更有可能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人口学地图集》的分类是准确的。
2. 养老金计划简介
本文分别使用了印度尼西亚的养老金计划Astek和加纳养老金计划NRCD127作为准自然实验。其中Astek在1977年建立,为大中型公司(超过100名员工)提供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险计划,在成立之初的计划中,员工要求缴纳其收入的1%,雇主缴纳1.5%,大部分的资金存到银行定期,年利率为9%,等到退休的职工达到55岁后,就可以在退休时一次性领取福利。
NRCD127在1972年建立,国家规定对于雇佣至少5人以上的企业必须进行强制参加保险,而对于较小的企业则是可选的。被计划覆盖的员工缴费率为5%,雇主缴费率为12.5%,基金主要以政府债券的形式持有,等到员工在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男性55岁,女性50岁)。
02 理论预测
对于母系/父系氏族社会的文化传统以及养老金制度推行对于其文化传统的影响,作者提出了三个假设,后面将会对三个假设分别进行检验。
假设1:相对于其他族裔,传统上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女儿受教育的比例将高于儿子。在传统上属于父系氏族的社会中,与其他族裔相比,儿子的教育将高于女儿。
假设2:传统上来自母系氏族的女儿,如果其家庭参加了养老金计划,她们受教育的机会减少,成年后实践母系氏族文化传统的可能性也会更低。受养老金计划影响的来自传统父系氏族的儿子受教育程度也会相对于未受养老金计划影响的儿子下降,成年后更不可能实践父系氏族文化传统。
假设3:如果存在文化溢出效应,那么传统的母系或父系氏族家庭受到养老金计划的影响,对教育投资和文化传统实践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例如:如果养老金计划使得大部分的人不再保持旧有的养女(儿)防老的观念,那么即便是那些没能享受到养老金计划的家庭,也会受到政策的影响,进而产生政策影响强度的非线性。
03 数据
本文使用的主要数据是印度尼西亚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加纳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此外,种族传统的地理分布数据来源于民族地图志(Murdock,1967),印度尼西亚养老金办公室的位置数据来源于Astek项目办公室。
04 实证研究
文章实证部分依次对于三个假设分别进行检验。下面实证部分1检验了假设1,在母系氏族中,女性的受教育率是否会高于男性;在父系氏族中,男性受教育率是否高于女性。实证部分2和3分别利用印度尼西亚的母系氏族社会和加纳的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研究其文化传统以及养老金制度推行的影响,对假设2和3进行研究。实证部分2对印度尼西亚母系氏族社会进行研究,采用的主要是三重差分模型,而实证部分3对加纳父系氏族社会的研究则采用的双重差分模型,方法非常相似,下面详细介绍对于印度尼西亚母系氏族社会的研究,对于加纳父系氏族社会的研究将简略介绍。
01
首先对于假设1进行检验,在母系氏族中,女性的受教育率是否会高于男性;在父系氏族中,男性受教育率是否高于女性。
其中enroll表示是否入学,i表示个体,j表示家庭,e表示种族;ITradition代表传统上该地区种族是是否属于母系(若加纳则为父系)社会,IGender表示该性别是否是该地区的“主导性别”(印度尼西亚为女性)。表2展示了回归结果,第(1)到(4)列分别展示了基准回归以及控制社会经济变量、文化变量和地理变量的结果,上半部分是印度尼西亚的回归结果,下半部分是加纳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母系氏族社会中的女性的入学率相较于男性高2.1%,父系氏族社会的男性的入学率相较于女性高 1.1%,假设1得到验证。
02
作者采用的实证方法是三重差分方法。Astek项目是印度尼西亚在1977年开始推行的退休金计划,为大中型企业(超过100名员工)的员工制定了事故、医疗保健、死亡和公积金计划。
第一重差分:时间——退休金计划推出的时候子女的年龄;第二重差分:地理——有些地区的养老金计划办公室更多,受到的影响更大;第三重差分:是否是母系氏族——个体是否属于传统上的母系氏族社会。基准回归的回归方程如下:
其中i表示个体,c表示个体出生年份,p表示个体出生省份,e表示是否是母系氏族。y包含一系列的变量,比如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以及是否实践母系氏族文化传统。full_treat表示受到退休金计划影响的时候,女儿小于等于六岁,而part_treat则表示处于6-12岁,此外也控制了省份和出生年龄组的交乘固定效应,种族固定效应,是否为母系氏族和省份、年龄组的交乘固定效应,这些固定效应的选取和标准三重差分的做法一致。控制变量包括线性的时间趋势项,穆斯林传统,以及当时其他的政策的影响。关于退休金计划办公室的密度,作者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衡量,办公室密度/办公室数量的对数/家庭到最近的办公室的距离。
这里主要关注系数是β1和β2,预期二者都为负,且前者的绝对值更大。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由于印度尼西亚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该估计系数被解释为表明在没有养老金计划的情况下,母系社会女性的教育水平会提高多少(或由于养老金计划的推广,使得女性的受教育水平相较于没有养老金计划情况下,降低了多少)。
表3展示基准回归的回归结果,其中第(1)到(5)列分别表示回归的被解释变量为小学入学率、中学入学率、大学入学率以及实践母系氏族文化传统可能性(第5列额外控制了个体当前生活省份的固定效应);而panel A到panel C 则区别则在于办公室密度的衡量方式。结果发现,母系氏族社会的女儿在6-12岁时受到养老金计划推行的影响会导致,中学入学率会下降2.28%,长大后实践母系氏族社会的可能性下降1.78%;而如果是在幼年(0-6岁)时受到影响,那么中学入学率下降3.57%,长大后实践母系氏族社会的可能性下降4.97%。
文章之后进行了各种稳健性检验,比如对于男性对照组进行回归进行安慰剂检验,分为母系女性、母系男性、非母系女性和非母系男性四个子样本分别进行双重差分,通过对地理变量更加精确到区的层面等,结果都是稳健的,不再赘述。
考虑到假设3所提及的养老金计划的溢出效应,养老金计划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所以文章又将养老金计划办公室的密度分为多、中、少三组,然后进行回归。回归表达式如下,其中IpQ2表示办公室密度适中的组别, IpQ3表示办公室密度最高的组别(办公室密度最低的三分之一作为对照组),如下式所示:
回归分析发现预测2的结论仍然成立,更进一步发现影响的效应主要集中于办公室密度最高的组别中,验证了预测3中提出的政策推行的外溢效应。
最后,文章通过事件研究法画图更加直观地进行展示,养老金计划从1977年开始推行,可以发现在1965年之后出生的女性的的中学入学率和实践母系氏族文化传统的可能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03
这一部分主要检验养老金计划是否也减少了加纳父系氏族社会中对男性教育的投资和文化传统的传承,这部分的分析主要是验证上述结论的外推有效性(External Validity)。此外,加纳和印度尼西亚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和环境,因此不太可能存在相同的遗漏变量因素影响结果。1972年,加纳通过NRCD 127法案,设立社会保障和国家保险信托基金,以此作为养老金计划推广的准自然实验。
因为加纳养老金政策的实施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所以在基准回归中去除了地域(省份)层面的那一重差分,采用双重差分模型。
上式中主要变量的定义与上文相似,而在稳健性检验中,作者将性别差异作为一个额外的差异来源,构建了一个三重差分的模型。
回归结果显示,受到养老金制度的影响,父系氏族社会的儿子受教育可能性降低,成年后实践父系氏族文化传统的可能性也下降了,再次对于假设2和3进行了检验。在这里具体回归结果不再赘述,仅展示事件研究法的结果。
05 结论
本文研究了养老金政策对于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文化传统影响。该文化传统即决定哪个孩子在结婚后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习俗,母系社会下,子女结婚后会和女性的家族生活在一起;父系社会下,子女结婚后会和男性的家族生活在一起。文章发现(1)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入学率较高;父系氏族社会的男性入学率较高;(2)母系/父系社会文化传统鼓励对目标性别进行教育投资,而养老金计划也减少了这些教育投资;(3)同时养老金计划的推出也降低了母系/父系氏族子女成年后实践文化传统(即长大后是否会和其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劳动经济学与社保研究
*侵权必删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