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子最高的国内期刊——《中国工业经济》重要论文一览!
《中国工业经济》(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是国内经济与管理领域的顶尖刊物,主要发表与工业经济和工商管理有关的研究成果。从结构上看,文章内容集中度较高,包括形势与展望、国民经济运行、产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2021年年报》,在收录统计的1410种经济与管理科学学术期刊中,《中国工业经济》影响因子继续位列第一名,是中国经济类期刊知网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2021年,《中国工业经济》的复合影响因子从上年的15.314增长到20.793,综合影响因子从上年的10.787增长到14.120,再创新高。
本文展示了《中国工业经济》上发表的自创刊以来和近十年(2012年至今)引用量最高的论文各十篇(共二十篇),为对中国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和学生们提供借鉴。
* 以下论文为手工整理,如有遗漏,欢迎后台留言补充,共同助力和传播国内外顶级刊物中的中国声音。
自创刊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文章
注意:本文所列作者机构为论文发表时的任职机构信息。
TOP 10
创刊以来引用量前十
01.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型关系研究——1997~2000年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2002,(01):80-87.
知网引用量:2198 知网下载量:11400
吴淑琨
海通证券研究所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1997~2000年的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内部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均呈显著性倒U型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国家股比例、境内法人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性U型相关,这说明当国家或法人持股比例较低时,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在持股比例较高时,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U型关系,即在流通股比例高低的两端,公司绩效均表现出较高水平。
0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2006,(02):77-83.
知网引用量:1762 知网下载量:23129
李正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问题。
结果表明,从当期看,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企业价值越低;但从长期看,根据关键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会降低企业价值。
同时,本文的研究也表明资产规模、负债比率、重污染行业因素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活动显著正相关;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ST类公司、前一年的盈利能力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活动显著负相关。
03.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2015,(01):95-107.
知网引用量:1468 知网下载量:52080
罗珉
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李亮宇
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价值链中以供给为导向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渐走向消亡,以需求为导向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正在出现。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概念并对它的关键要素如社群、平台、跨界、资源聚合和产品设计进行了描述。讨论了商业模式的主要隔离机制已经由技术研发转为社群平台,并在此讨论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社群逻辑下的平台模式。
然后,基于社群平台模式,从价值创造的视角出发,讨论了互联网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价值创造在载体、方式与逻辑的差异,最后,从租金的角度分析商业模式的内在驱动力,并对不同时代下企业经济租金几种形式(彭罗斯租金、李嘉图租金和熊彼特租金)的变化做出了解释。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连接的重要性,指出连接满足了顾客深层次的需求,进而揭示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追逐的是连接红利。
04. 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1995,(11):5-13.
知网引用量:1467 知网下载量:5671
陈佳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许多管理专家和企业家都认为企业既然可以作为能动的有机体看待,那么,它一定是有寿命的。比如,松下幸之助就说过:“松下电器也会自然消亡"。有些人还对企业的寿命作过分析,比如,日产BUSINESS的《企业的寿命》一书就提出了企业的寿命一般为 30年左右的观点。
台湾企业家张安平先生也对企业寿命进行过分析。他认为:“无论在东方或西方,大多数的企业只有着与人一般的短暂生命。70年前美国及日本 50家最大的公司,所剩寥寥无几。而中国则可能一个都没有。历史告诉我们,大多数企业的繁荣期不过 30年。”
但遗憾的是,管理专家和企业家们却没有进一步去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问题。我在 80年代后期曾对此进行过一些研究,提出过自己一些看法。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实践越来越证明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05. 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2006,(11):38-45.
知网引用量:1323 知网下载量:10354
朱有为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康宁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并考察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和所有权结构等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论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稳步上升状态,行业间效率差异有逐步缩小趋势。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与研发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比重对研发效率也有正向影响,但外商投资企业对研发效率的贡献程度更高。
06. 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2008,(04):153-160.
知网引用量:1296 知网下载量:16906
鲍健强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苗阳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陈锋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选择。
本文从大时空跨度和能源利用方式上,分析了人类经济发展形态演变历程;探讨了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而国际社会对温室气体(CO2)减排的关注导致了低碳经济产生与发展。
本文研究了低碳经济对传统的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方法。
07.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2008,(10):150-160.
知网引用量:1282 知网下载量:25675
温素彬
南京大学商学院
方苑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本文按照资本形态的不同,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货币资本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本利益相关者、生态资本利益相关者、社会资本利益相关者,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模型。
以46家上市公司2003—2007年的数据为依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关注其社会责任,但社会责任的披露信息仍然很少;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变量对当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长期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08. 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2001,(11):22-27.
知网引用量:1281 知网下载量:6353
徐康宁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也和开放经济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国外的产业集群往往是生产要素国际化配置的结果,显示出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的产业集群则和市场供给范围的扩大有关系 ,一般直接表现为有很强的出口能力。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如果合理运用产业要素变动和经济地理变迁的有利因素,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发挥产业集群的效应,提高产业效率,这对中国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很有意义。
09. 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2001,(02):24-27.
知网引用量:1258 知网下载量:4368
植草益
日本东洋大学
作者认为,2 0世纪90年代以来,曾一直被政府严格限制的产业现在正在逐步放宽限制,从而降低了各行业间的壁垒,加之各产业内促进行业竞争的技术在快速发展,这些因素都推进了产业融合的进程 ,导致了企业合并、合作的频繁发生。
该文以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为例,分析了这方面的有关情况。
10. 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2004,(05):38-46.
知网引用量:1256 知网下载量:20168
张辉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系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
面对这一国际分工大转换的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全球价值链理论对我国如何面对全球产业转移和竞争有一个由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多角度系统的认识。
本文回顾了全球价值链理论20多年的形成历程,理清理论传承和主要研究思路;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中的动力机制、治理结构、产业升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概括性探究和由此引发的诸多发展启示;最后,给出了研究和应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一些总结和建议。
近十年最具影响力的文章
注意:本文所列作者机构为论文发表时的任职机构信息。
TOP 10
近十年引用量前十
01.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2015,(01):95-107.
知网引用量:1468 知网下载量:52080
罗珉
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李亮宇
西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
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价值链中以供给为导向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渐走向消亡,以需求为导向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正在出现。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概念并对它的关键要素如社群、平台、跨界、资源聚合和产品设计进行了描述。讨论了商业模式的主要隔离机制已经由技术研发转为社群平台,并在此讨论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社群逻辑下的平台模式。
然后,基于社群平台模式,从价值创造的视角出发,讨论了互联网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价值创造在载体、方式与逻辑的差异,最后,从租金的角度分析商业模式的内在驱动力,并对不同时代下企业经济租金几种形式(彭罗斯租金、李嘉图租金和熊彼特租金)的变化做出了解释。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时代连接的重要性,指出连接满足了顾客深层次的需求,进而揭示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追逐的是连接红利。
02.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2014,(10):135-146.
知网引用量:1244 知网下载量:72752
李海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田跃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李文杰
威尔士班戈大学商学院
人类社会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交易场所、拓展了交易时间、丰富了交易品类、加快了交易速度、减少了中间环节,它对商业企业、工业企业、金融企业乃至医疗企业、高等院校、政府机构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九九归一,即为"互联网思维"。本文认为,互联网思维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互联网精神,即:开放、平等、协作、共享。
二是互联网理念,虚拟实体打通、时空约束打破,一切都极致化、一切都模块化,个人帝国主义、利用大众力量,通过免费赚钱、用户本位主义。
三是互联网经济,交易技术层面:长尾理论;交易结构层面:市场均衡理论;交易绩效层面:消费者主权论。
根据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必须进行再造,其方向是打造智慧型组织:网络化生态、全球化整合、平台化运作、员工化用户、无边界发展、自组织管理。正如海尔集团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有企业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才能生存。
03.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2018,(04):5-18.
知网引用量:1033 知网下载量:25701
金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看,所谓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体现经济发展的本真性质,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面即供给侧的关注,将变得尤为重要,受到更大关切。
经济发展的本真性实质上就是以追求一定经济质态条件下的更高质量目标为动机。发展质量的内容所表现出的多维性和丰富性,要求发展战略和模式选择的高度创新性。系统性地创造发展优势,走符合实际和具有特色的道路,以各种有效和可持续方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性特征。
各地区可以基于自身实际追求丰富多彩的优越。发展质量的高低,最终是以经济发展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判断准则,而美好生活需要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性要求,而将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与高速增长阶段主要以工具理性为动力的机制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有更具本真价值理性的新动力机制,即更自觉地主攻能够更直接体现人民向往目标和经济发展本真目的的发展战略目标。
这种新动力机制的供给侧是创新引领,需求侧则是人民向往。这种新动力机制的内在要求就是市场经济工具理性与经济发展本真理性的有效契合。
04. 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研究——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2014,(04):136-147.
知网引用量:841 知网下载量:25524
王会娟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廖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技术与民间借贷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信用是影响P2P网络借贷交易的重要因素,然而中国缺少高度透明的个人信用体系,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完全由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认证机制做出。
本文基于"人人贷"的数据,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框架出发,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认证机制对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信用评级越高,借款成功率越高且借款成本越低。
进一步分析认证指标和认证方式对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借贷行为影响较大的是工作认证、收入认证、视频认证和车产、房产认证等认证指标。另外,相比单纯的线上信用认证方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信用认证方式更能提高借款成功率并降低借款成本。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人贷"的信用认证机制能够揭示信用风险,缓解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评级指标的单一决定了其风险揭示作用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发挥信用认证机制的风险揭示作用并降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应丰富和完善多层次认证指标,规范线下信用认证方式,加强政府对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的监管。
05. 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2016,(12):5-22.
知网引用量:791 知网下载量:24079
余明桂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范蕊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钟慧洁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文利用中央"五年规划"对一般鼓励和重点鼓励产业规划的信息,采用手工收集的2001-2011年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专利数据,检验了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研究发现,产业政策能显著提高被鼓励行业中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并且这种正向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这说明产业政策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
另外,与一般鼓励相比,产业政策对重点鼓励行业中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地,本文检验了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机制,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信贷、税收、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机制促进重点鼓励行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产业政策能够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一般鼓励行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但是政府补贴、信贷和税收机制的作用不显著。
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有效性和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同时,本文研究表明,政府应该逐步消除民营企业面临的各种政策歧视,采取合理的产业政策手段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06. 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2014,(08):57-69
知网引用量:789 知网下载量:20041
原毅军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谢荣辉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当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趋紧的环境约束和转型压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解决保增长、促减排这一"两难"格局的关键路径。
本文选取1999-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在区分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规制的基础上,就环境规制能否成为一个有效的倒逼机制驱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了检验,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门槛特征及空间异质性。
面板回归和门槛检验的结果表明:正式环境规制能有效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可将环境规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当以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作为门槛变量时,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的由弱变强,它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影响,从而验证了两者关系中显著的门槛特征和空间异质性。非正式规制强度指标总体上与产业结构调整正相关,表明非正式规制的经济效应在中国已初步显现;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规模均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07. 中国制造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2012,(05):70-82.
知网引用量:767 知网下载量:24096
李玲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陶锋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按照污染排放强度,本文将中国28个制造业部门分为重度污染产业、中度污染产业和轻度污染产业三大类,在测算1999—2009年三大产业部门环境规制强度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力图从促进生产率的角度找出不同产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拐点。
研究结果表明:
重度污染产业当前环境规制强度相对合理,能够促进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和效率改进;
中度污染产业环境规制强度较弱,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的关系呈"U"型,相对于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而言技术效率可以更早地突破"U"型拐点;
轻度污染产业环境规制强度与三者的关系也呈"U"型,相对于生产率和技术效率而言,技术创新能够更早突破"U"型拐点。
在制定适当的环境规制强度同时,政府应推进环境规制政策从控制型向激励型转变,诱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08. 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2012,(06):44-56.
知网引用量:721 知网下载量:9196
江飞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耿强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吕大国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李晓萍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干预企业投资和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土地的模糊产权、环境保护体制上的严重缺陷和金融机构的软约束问题,使得低价出让工业土地、牺牲环境和帮助企业获取金融资源成为地方政府竞争资本流入的重要手段。体制扭曲背景下,地区对于投资的补贴性竞争才是导致产能过剩最为重要的原因。
本文进一步建立模型详细说明:地方政府低价供地等所导致的补贴效应,地方政府低价供地以及协调配套贷款等行为的影响下,企业自有投资过低所导致的严重风险外部化效应,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导致企业过度的产能投资、行业产能过剩。
本文研究表明,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在土地产权、环境保护体制、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
09.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2015,(06):5-17.
知网引用量:687 知网下载量:23699
黄群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贺俊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困境和挑战,不仅要求中国政府和企业充分吸收和学习发达工业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制度、政策安排和共性创新实践,更要求中国从自身独特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文化特征出发,构建并不断提升其独特的制造业核心能力。
比较研究和历史分析显示,任何工业强国都具有不易模仿、不易扩散的核心技术能力,而能够促成后发国家跃升成为工业强国的制度安排,必然要与该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能力相匹配。
与核心技术能力相适应的制度安排,既具有发达工业国家制度安排的一般性,更具有路径依赖和一国独特能力所决定的异质性,而只有制度安排中的那些异质性成分才能构成工业强国的组织能力,并与技术能力一起在具有"战略互补性"特征的演化过程中相互增强。
但由于没有认识到中国制造业核心能力的特异性,目前国内学术界主流的制度观研究常常在复杂的实证分析之后提出一些各国共性的制度安排作为其对中国建设工业强国的政策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其作为规范研究的意义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与美、日、德、韩等工业强国相比,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模块化架构产品和大型复杂装备领域,而在产品架构一体化领域、制造工艺一体化领域以及既具有一体化特征又需要前沿科技支撑的核心零部件领域相对缺乏优势。
未来中国制造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可能方向,一是通过架构创新和标准创新加强将一体化架构产品转化为模块化架构的能力,缩短或者破坏产品生命周期演进的一般路径;二是针对国外技术与中国本土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机会,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和制造优势,不断提升复杂装备的架构创新和集成能力。
以这样的学术理解为评价标准,《中国制造2025》本质上仅仅是一个政策力度更大的传统产业政策,而没有从根本上回答中国制造业"往何处去"和"如何去"的问题。
10.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2014,(04):19-31.
知网引用量:668 知网下载量:20097
马丽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张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中国31个省份本地与异地之间雾霾污染的交互影响问题以及经济变动、能源结构影响。
全局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污染的高聚集区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与这两大经济增长极相连接的中部地区,本文认为产业转移是其重要原因,产业转移加深了地区间经济与污染的空间联动性,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
建立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模型,发现污染水平与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动息息相关。
此外,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倒"U"型关系并不存在或还未出现,即随人均GDP的持续增长,污染水平不断上升。
综合实证分析得到,邻近地区的产业转移所换取的环境质量改善仅仅是短期的。由于污染溢出的存在,环境规制更严格的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地不能获得其规制的全部利益。治理雾霾,区域间联防联控势在必行。
长期看,改变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是治理雾霾的关键,而短期看,减少劣质煤的使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