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摸着日本过河,中国便利店的未来在哪里?

32浏览
2022/05/19 02:30发布
李心怡
中国人民大学
学生
我刚刚分享文章,欢迎留言探讨——摸着日本过河,中国便利店的未来在哪里?

五月的上海,在一次又一次的核酸中度过。五月也在视频号预约了周杰伦的演唱会,虽然是录播,但两场的确都是周董最棒的LIVE了,值得期待。

 

同时,惊喜的发现周边的便利店、外卖商家越来越多,连我们楼下阿姨的小店,也开门营业了。

 

虽然解封了可还是出不去小区。但一家家小店的恢复营业,让我觉得离解封越来越近了。也终于看到希望,如果顺利的话,今年的端午节,应该可以在人民广场的星巴克喝一杯美式,吃一个星冰粽了。

 

这一次大家真的是待了很久,足足2个多月没出过门。

 

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种魔幻的疏离感。明明我就在上海,但我却感觉自己被上海抛弃了,这是一种很迷幻的感觉,在看《重生之门》的时,看到深夜的便利店,我瞬间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那一瞬间,是一种魔幻的疏离感,感觉离自己好远,好陌生。

 

上海的外滩依然亮着等,陆家嘴的三件套也依然在,就连小区门口的梧桐都没有太大变化,这些属于上海的、标志性的东西都还在!陕西南路的老洋房、武康大楼他们都还在,一切我们熟悉的上海的建筑都还在。

 

但仔细感受下,地铁的轰鸣、便利店进店欢迎声音和汹涌的人潮全都消失不见了。我突然发现,没有人的城市变得陌生了起来。

 

因为城市并不是只由那些建筑物和钢筋水泥组成的,这两个字的背后,其实还有更多。清晨地铁里拿着全家饭团的程序员,背着LV拿着Manner的小姐姐,还有在奔波的CBD之间的外卖小哥!还有在陆家嘴做对冲交易的Vivian和楼下罗森收银的李美丽。

 

这些才是城市的灵魂。只是在平时,我们未曾注意到。

 

城市离不开人,而人们离不开这个城市的便利店。

 

无论是在河南驻马店的夫妻老婆店里给外孙买零食和趣趣蛋大妈,还是在深夜的陆家嘴楼下的全家里买饭团的投资人。

 

看似日常里我们忽视的便利店,里面却藏着这个城市独特的烟火气!这次疫情,也让我感觉到了,城市里真的没有24小时的便利店,真的会觉得少了很多。

 

身边很多朋友,喜欢用各种数据来描述一个城市,在这些数据里,人的存在是被数字量化了的。数据,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但城市的的商业氛围,也不只有数据。

 

一个小小的便利和一个综合商超,他们的价值自然是完全不同的,体现在GDP当然也是天差地别,我们可以用数字来区分他们的不同。

 

但在疫情里,我发现,一家小小的便利店带给城市的价值和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价值同样必不可少。

图片

人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人的生活,就在如毛细血管一样大大小小的便利店里。论是北上广深还是其他二三线城市,人们生中总有种种不便,解决消费者的不方便,就是便利店的机会。

 

便利店的品牌也有很多了,头部的711、罗森、全家等。各地区现在也有自己的便利店品牌,很多都是来源于夫妻老婆店的升级。但这些便利店也有各自不同的打法,也有差异化。鲜食就是便利店向消费者展现品牌差异化的商品,既有差异化,还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1、美好的一天从“茶叶蛋”开始

 

每个便利店,都有自家的秘密武器。一颗小小的茶叶蛋,大家配方各不相同,烹煮工艺与SOP也有所不同。全家所有的鲜食(盒饭寿司三明治饭团面包关东煮包子等)都是自己的工厂生产的,这样的好处是拥有独立的美食研发团队,产品更稳定,且上新也更方便,关键是不受制于人。

 

另外一个代表就是“关东煮”。因为汤头需要调味,所以各便利店品牌开发的味道不尽相同,但广州的7-11要更特别一点,广州的7-11有车仔面、咖喱鱼蛋等特别小吃。

 

2、咖啡

 

作为一名打工人,咖啡自然是不能少的。星巴克属于商务空间,日常频次不会太高,瑞幸的配餐少一些“温度”,都是冷餐包系列。但瑞幸咖啡的崛让更多人开始尝试咖啡,价格也喝得起、但要是低价咖啡最成立的场景,我觉得还是便利店内的现磨咖啡。

 

因此,便利店咖啡市场迎来一道曙光,全家、7-11等已经全线上了自己的现磨咖啡品牌,美式、拿铁等冷热均可。同时还能搭配餐包饭团等。从家里来到公司楼下,大多数第一站就是会便利店,用咖啡因和碳水开启自己一天的摸鱼生涯。

 

而便利蜂更是推出了独立品牌不眠海来做门店咖啡,不同于其他品牌,不眠海选择的是半自动咖啡机(全家等是全自动咖啡),同时为了满足晚上售卖的场景需要,还有含酒精系列的鸡尾酒。 

 

所以,便利店作为都市人的一个小小“驿站”,现煮咖啡绝对是一道必选题。

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在日本的动漫、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除了清酒、便当、樱花等耳熟能详的元素之外还有一个出境率极高的存在那就是便利店。

 

我们或者我们的父辈,都在“逛超市”,而日常的生活用品什么的,都会去超市集中采购。但在日本几乎不会去超市集中采购,他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需求在楼下的便利店就可以满足了。

 

1980年~1990,就是日本经济危机大爆发的前10年,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十年,也被是“便利店文化在日本萌芽并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而直到今天,便利店更是渗入到了每一个民众的生活当中。很多民众将几乎全天营业的便利店视为“家中另一个冰箱”。

 

日本的便利店的确非常便利,那它到底便利在哪呢?

 

首先,最核心的要素,就触手可及。

 

便利在分布的密集度和服务的全面性上!不论你在公司楼下,还是家里周围,或者是从酒吧出来街头,都可以见到便利店。

 

在日本,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商店那么简单了,它能给人们带来的,除了那些便利的生活服务,还有那么一份安心感。有了它,夜间工作的人们也可以吃上热饭、喝上热饮;有了它,晚归的人们也不再觉得不安害怕。

 

日本的便利店,无论是头部品牌还是一些极小的其他品牌,提供的服务都非常全面,从早午餐可以提供的鲜食咖啡等,还会提供打印复印等服务,再到日常水电缴费、ATM取款、还有周边演出、电影票的售卖等非常全面,不过这类服务在中国,一个支付宝就可以解决了。

 

图片

 

日本的便利店崛起和我们今天的经济环境很像,但又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我们的国土幅员辽阔,但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比较大。沿海的一线城市、中西部省会发达城市,无论从经济还是人口来看,都很符合便利店的发展。但是在部分二线城市、省会,以及它们的下属城市,完全没有达到便利店的操作水平。

 

所以,目前在低线城市更多还是夫妻老婆店为主。品牌连锁便利店想下沉去打,从当下的时间来看,还有一点点早。

 

就比如,在第一段提到的鲜食商品,比较饭团、三文治等,在北上广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到了低线城市就不一定能接受。而且,低线城上而言,小摊小贩的豆浆油条、煎饼果子更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还有,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口味各不相同,很难复制一样的商品,这就造成了对供应链--工厂商品研发的难度异常之大。就比如在711在广州卖得很好的车仔面和鱼蛋,在上海就看不到。而每个地区产品的差异越大,供应链难度就越大。

 

所以,现代化便利店的发展离不开人均收入相对均衡,供应体系建立完善,社会节奏普遍很快等因素。而这些也是日本和台湾发展出"现代"便利店文化的根本。

 

图片

 

1968年,中国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星火日夜商店在上海开业。从此以后,每一家小小便利店都陪伴了城市里形形色色的人群。

 

目前而言,便利店的主战场还是在北上广深的一二线城市,很少涉足其他低线城市。但未来,往下沉市场走成为绝大部分便利店品牌的共识,那里有新的增量空间。

 

那里同样有极具消费力的人群,大家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这既是大品牌便利店下沉的机会,也是当地夫妻老婆店崛起的机会,但二者并不矛盾。7-11创始人铃木敏文曾经说过:“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其他品牌的便利店,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文章来源:柠檬品牌社

*侵权必删

李心怡
中国人民大学
学生
文章137
·
总浏览量66594
最新文章
更多
共读经典,启智未来——尚悦小夫子与《论语》之旅
杨展
3342
浏览
【千帆竞发占潮头 百舸争流破浪行】中国企业正扬帆启航向深蓝进发 | 2024全球出海数智创新高峰论坛邀您9月论道
杨展
3354
浏览
Campbell Harvey教授:Web3觉醒: 解密去中心化金融(DeFi)与Web3的未来
学术会议动态
20
浏览
Daniel Rabetti | 区块链取证:揭示加密货币的黑暗面
学术会议动态
15
浏览
修大成 | 金融机器学习: 崛起、突破与局限性
学术会议动态
25
浏览
李鲲鹏 | 单一因子降维方法:理论与金融应用
学术会议动态
12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39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222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977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937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903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892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841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776
浏览
《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内部印发
楚健
·
751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701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9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