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中国工业经济》获奖论文】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基于新兴经济体企业的视角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逐步走上世界经济的舞台,从而助推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企业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相比,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的征途充满荆棘,不仅面临着资源和能力的缺失,而且遭受着来源国劣势、后来者劣势和合法性劣势的威胁。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新兴经济体企业在海外结出成功之果。中国手机企业作为海外成功发展的典型,2016年总共向国际市场供给了近5.9亿台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增至39%,明显超过苹果和三星销量之和。
在没有发达国家跨国企业资源和制度优势的情况下,诸如上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是如何取得较大成功呢?既有研究存在如下不足:第一,既有研究极少关注制度因素和资源条件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交互影响。第二,欠缺对新兴经济体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复杂性和拥有资源独特性的探讨。第三,鲜有研究聚焦新兴经济体企业该如何在东道国实施品牌战略,从而克服多重劣势获取合理性。
研究内容
汪涛等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5期上的论文《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基于新兴经济体企业的视角》基于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的整合视角,通过对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中兴、金立、天珑三家成功国际化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建构了“国际化情境-战略决策-企业绩效”的分析框架,指出新兴经济体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将面临制度-资源二元情境,并提出了在不同情境下企业该如何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战略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东道国品牌战略,以此获得持续合理性和绩效。具体而言:(1)系统地分析了新兴经济体企业面临的制度-资源二元情境,考察了制度距离的程度及方向,根据新兴经济体的独特性,将新兴经济体企业拥有的资源分成了政治资源和商业资源,提出了资源-制度二元交互驱动的三种具体情境,细化了制度-资源二元情境的分类。(2)揭示了制度-资源二元情境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影响机制,发现新兴经济体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相适应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和东道国品牌战略。(3)探讨了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与东道国品牌战略的匹配关系,研究发现当新兴经济体企业采用不同的市场进入模式时,需要相应匹配基于国家形象或企业形象的身份标签。
研究启示
第一,在国际化进程中,新兴经济体企业不仅需要考虑母国-东道国制度距离的差异性,而且还需要关注制度距离的方向性,在某些情况下,后者甚至比前者更为重要。因此,新兴经济体企业需要综合预估母国和东道国制度发展水平;例如,可以聘请专业咨询机构或利用国家商务部门官方数据,研判企业面临的制度情境,评估东道国与母国之间制度方向性和差异性,从而实施相应的差异化战略。
第二,在国际化进程中,新兴经济体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制度差异以获得外部合理性,更需要积极培育与国际化制度环境相适应的资源优势。面对制度环境优势的发达国家市场,新兴经济体企业需要培植独特的企业资源与能力,从而有效获取信息、洞察识别机会、快速响应市场,尽快克服外来者劣势;面对新兴经济体市场和欠发达国家市场,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经济体企业不仅可以基于制度环境的相似性,将企业在母国市场形成的资源和能力直接复制到东道国市场,而且可以基于东道国与母国的双边关系,把国家优势和国家间的关系转化成为有助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政治资源优势。
第三,在国际化进程中,新兴经济体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制度-资源二元情境,选择恰当的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并匹配相应的东道国品牌战略,以此克服东道国市场的多重劣势和身份冲突问题,进而帮助企业获得持续合理性和国际化绩效。当面临制度逆差但具有政治资源优势时,新兴经济体企业应选择低资源承诺的进入模式和基于母国形象的品牌战略;当面临制度逆差但具有商业资源优势时,新兴经济体企业应选择中等资源承诺的进入模式和基于企业形象的品牌战略;当面临制度顺差且具有商业资源优势时,新兴经济体企业应选择高资源承诺的进入模式和基于东道国形象的品牌战略。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经济
*侵权必删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