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市场的视角

42浏览
2022/03/14 06:29发布
黄子乐
上海财经大学
学生
最新发布文章——市场的视角

摘要:

市场会将人视作何物?信息的天罗地网产生出越来越多的个体化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分析后会按照偏好、风险和价值等尺度把人们分门别类。这些工具延伸了市场的触角,定义了新的盈利策略。本文提出了一个分析上述发展的新理论框架。我们认为,现代组织存在着一种制度性的数据刚需(data imperative),这驱使它们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类型的数据;其次,这些数据在经过分析并加以使用后,个体积累了一种特定类型的资本,这种资本产生于其被各种数字评价手段所界定的地位;最后,这种评价手段使得各种组织载体具备了一种分层效应。对于企业来说,这些工具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组织消费供给并给它们标价。对于个体来说,它们创造了界定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中的生活机会的社会分层。我们讨论了这些进程的内涵,并且认为它们趋于导致一种新的道德评价的经济形态(a new economy of moral judgement),其中,经济产出被体验为一种道德上的应得,这种地位的获致取决于先前的明智的行为和偏好,并且被这种新的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装置加以测量、分类。

 

作者简介:

Marion Fourcad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

Kieran Healy,杜克大学社会学系

 

文献来源

Fourcade, M. & Healy, K. (2017). Seeing like a Market, Socio-Economic Review, 15(1), 9-29.

 

 

图片

本文作者Marion Fourcade与Kieran Healy

 

引言
在任何制度性的领域中,对个体进行追踪与测量的手段变得越来越精细化,技术的进展创造出了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的新内涵。我们将在本文探讨一种新的道德化的社会分层体制的形成与巩固,这种体制是被算法技术和大规模的量化数据所支持的。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来源的数据之间的匹配和融合成为可能,其最终将形成一种超强的资本形态,推动了市场制度的转型。用斯科特的术语来说,市场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向”人们,这种视角同时也将促使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审视自己。尽管这些技术的设计者或许秉持着一种“强现代主义”的改善人类生活的信念,但这种数字技术所将带来的社会后果仍然是不明朗的。这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分层,个体被各种数字手段所评价、分类,最终服务于利润的最大化的目的。这种社会分层的机制包括评价(valuation)与价值攫取(value extraction)两个方面,此种市场据以观测社会的“棱镜”创造了道德化的定义行为结果的制度,其以个人体验、行为禁令和尊严体面的形式反作用于人们。
 
数据的前世今生
韦伯发现,资本主义市场与官僚科层制组织都需要通过制度性的规则和手段来使得世界变得“清晰可辨”(legible)。企业的市场行为依赖于客户数据的收集,以最优化其经济决策,这在19世纪美国的信用市场中尤其普遍。但是在算法时代,数据的使用和计算、预测的规则发生了某种变化,总体性的分析和个体化的记录可以被市场同时实现。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分类装置,这种分类变得越来越“非人化”,深度学习的系统可以自主决定那些数据可以被用来预测,而这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是未知的。这套数据系统的运作可以被分为三个环节:数据的收集、分析评估和行为干预。
斯诺登事件引爆了大众对数字时代普遍的信息监控行为的抵制,在对信息监控、收集进行道德质疑的同时,这些数据的实际效用却在实用层面得到了承认。对个体性数据(诸如为信用评分所需要的人们的消费行为、储蓄习惯等数据)的系统性收集使算法对于观测对象的分析评估成为可能。然而,行为干预则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前沿。例如,社交软件将自己的用户群视作潜在的干预对象,通过或显或隐的实验性干预,企业便能够开发出更加高效的社交服务产品,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市场的视角
首先,正如韦伯指出的那样,技术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It is its own purpose)。现代的正式组织的发展在不断证实这一洞见,来自专家的建议、制度性环境的要求和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搜集能力令各类组织不断扩展着数据收集的实践,当代的组织不但在文化上被数据刚需(data imperative)强迫,而且还被配备了实现这些需求的强大工具。
 
其次,社会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分层斗争”(classification struggle)的场域。在布迪厄看来,个体从其社会地位和社会轨迹中积累起象征资本,而本文则提出“优胜资本”(übercapital)的概念,这是一种从参与数字社会的个体在数据评估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地位中产生的资本类型。优胜资本通常被理解为一种优势的指标,它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强大的反应性(reactive)和展演性(performative)的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解释优胜资本的积累为什么以及如何是重要的。被收集起来的数据被反馈到组织系统里,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产生出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的真实后果。这一过程将人划分到不同的范畴和类别中,从而产生了“分层情境”(classification situation)。需要提示的是,优胜资本是在一系列序数性量纲(ordinal scale)上对个体行为的衡量,但分层情境则是根据市场产出和价值的可提取性得出的。简言之,将个体分门别类是为了最大化地提取其市场价值。
 
数据刚需
在大型社会中,大规模的可追踪的、长期的个体数据收集要求国家的干预。互联网的发明离不开国家的投资,这最终成为了最大规模的数据池。这些信息装置的组合使追踪个体的行为成为可能,但是,数据实际上产生于各种终端设备而不是用户本身。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存在这样的一种信息系统,个体即时的行为和状态都能够被有效地识别出来。国家为这种高效的信息流通创造了关键的条件。
现代社会的各种组织相信他们应当介入这种数据收集的活动,尽管它们未必清楚这些收集来的数据会被用来干什么。这是数据刚需的象征性特征。如果一个企业不清楚怎样开发数据的价值,也会有其他组织懂得其中的门道。这些企业从各种来源购买、挖掘或处理数据,包括存储在客户数据转储中的专有记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生活的便利越来越与平台经济联系在一起,对日常经济生活的参与本身便意味着数据化。
这些数据一旦被收集起来,个人信息就被用于将人们划分在各种各样的范畴中,用于预测其贷款偿还能力、健康水平、职业前景、犯罪可能性等。一个人的活动被转化为各种评分,用来把他与其他人比较。其目的在于将人们的行为、偏好、社会关系等商品化,以攫取更多的利润。这种在多个维度上对用户进行更好的评分和排名、以及随之而来的跨领域地对实测断面(measured profiles)进行链接和集成的愿望,创造了优胜资本。

 

优胜资本

 

维维安娜·泽利泽认为人们通过对不同类型金钱的使用来界定与不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学者也将这一观点用在对数据的认识上。但是,相反地,如果是对金钱(和数据)的使用反过来定义了我们本身,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针对我们的资源榨取呢?如果这一切都发生在后台,而无法被我们所识别呢?越来越普遍的是,金钱的社会意义不再附属于个体的道德关系,而是掌握庞大数据的企业借以牟利的手段。
 
1. 惯习的资本化
市场将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惯习识别出来,并为之匹配相应的产品。这种匹配不是外生的,而是源自市场内部的。惯习的各个方面将通过分类系统表达出来并被记录下来以供分析,接着通过这些机制被公开揭示,这一过程创造出了一种尚未被社会学把握的新社会分层机制。布迪厄定义的“资本”是一套具体的资源,通过使其持有者自然地融入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群体,例如富人或有教养的人,从而使其获得“适当的社会能量”。资本有物质性的维度,例如收入和财富,也有文化的维度。作为一个界定社会差序的指征,资本这个词用得相当普遍,甚至有点过滥了,我们还需要定义新的资本类型吗?
优胜资本不完全符合布迪厄给出的资本定义,它有着明确的物质性,但同时采取了数值的形式。它通过对个人数据的追踪和分析实现积累,并将个体的社会关系和道德价值(例如“信用”)整合进来,它是计算的对象。我们可以把优胜资本看作是由关于一个人的所有可用的数字信息组成的,通过数字轨迹表达其关系的整体,并通过评分和排名方法进行排序和处理。一种在技术上和组织上统一的追踪和评估个体行为的手段已经成为现实。
 
2. 数据拜物教(the fetishism of data)
如其他资本类型一样,优胜资本也有道德的面向。云经济时代的公民是可以被追踪和管束的,那些不可被看见的人没有什么利用价值,许多企业通过将它们的服务集成到单一的用户配置文件中来最大限度地保持用户的可见性。然而,围绕着优胜资本建筑起来的文化形态倾向于掩饰其真实的运作机制。在数字云中,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被假定为物联网之间数据库关系的形式。这些数据似乎呈现为一种自主之物,营造了一种数据拜物教的氛围。优胜资本成为了个人投资的场域,人们逐渐去适应而不是反对数据的要求。但是,波兰尼式的“反向运动”也出现在当前的数字经济中,例如,人们对数字隐私权越来越重视,欧洲议会也于2016年推动了关于数字隐私的改革。
 
3. 自动真理化(automated veridiction)
优胜资本的道德品质是前瞻的。分数(scores)是讲真话的装置(dispositifs),引导人们揭示他们的真实身份。对于所有的客户,该系统需要一种学习行为模式的手段,比如,偶尔的商务旅行是什么样的。电子交易便利性与现金交易便利性之间的社会学差异,揭示了优胜资本的道德维度。一般来说,现金是最具流动性、最容易使用、最被普遍接受的支付方式,但它的流动使其很难被追踪。在日常生活中,现金交易的安全性不是由真实或隐含的法律合同来保证的,而是由社会关系中的信任来保证的。然而,在一个优胜资本化(übercapitalized)的制度中,其目标——以及主要的业务和工程问题——是使电子支付系统像现金一样或更方便,同时保留完整的交易记录,以供后续分析和组织反馈。电子支付将这些交易过程转化为量化数据,消费者能够在其中直接地感受到获益。
新的分层精神(the new spirit of classification)

优胜资本的运作影响了阶级形成的机制。新的社会分化正在出现,这是由市场内部的分层技术推动的。韦伯认为,市场机会是决定个体命运的因素,不同的市场机会造就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同一阶级成员是受到想用的市场境遇的约束的,但这一机制的完成需要由财产、技能和人们带到市场(通常被认为是劳动力市场)的其他资源的分配。我们在这里强调市场自身就能够在内部将人们区分开来。旧有的区分机制是自外部向内部作用于个体的,但新的区分机制是在内部起作用的,观测你的身体和情感状况,追踪你的生活轨迹。这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它嵌入到日常生活中,甚至成为了人们的第二天性。

 

结论:道德评价的经济学

随着个人行为的数字痕迹被聚集、存储和分析,市场通过一个应得和不应得的镜头来看待人们,社会分层的状况成为了道德项目。因为它们似乎只记录了行为,而行为是由有意识的选择产生的,所以分数就成为了一个人性格的有道德意义的指标。一个被优胜资本塑造的世界是一个由差异性的道德评价构成的经济体,这里对于“明智行为”(good behavior)的界定成为了机会的经济结构,每一个人似乎都能够得其所应得。对金融责任、工作表现或个人健康的个体化干预似乎避免了刻板印象的指责,并且在政治上难以挑战,尽管它们持续地生成着符号和物质性的社会分层。市场的视角不同于国家的视角,对前者的分析需要一种新的框架,本文为此提供了一种思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种专注于牟利和区分的制度是如何通过由数据、评分和阶级来运作的,在这里,交往和交换都是在个体性数据的基础上完成的,并且引入了信任、名誉、尊严等道德化的评价,最终转化为可提取的社会价值。
黄子乐
上海财经大学
学生
文章150
·
总浏览量79455
最新文章
更多
共读经典,启智未来——尚悦小夫子与《论语》之旅
杨展
3344
浏览
【千帆竞发占潮头 百舸争流破浪行】中国企业正扬帆启航向深蓝进发 | 2024全球出海数智创新高峰论坛邀您9月论道
杨展
3355
浏览
Campbell Harvey教授:Web3觉醒: 解密去中心化金融(DeFi)与Web3的未来
学术会议动态
22
浏览
Daniel Rabetti | 区块链取证:揭示加密货币的黑暗面
学术会议动态
16
浏览
修大成 | 金融机器学习: 崛起、突破与局限性
学术会议动态
29
浏览
李鲲鹏 | 单一因子降维方法:理论与金融应用
学术会议动态
13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39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225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979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948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910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904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850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785
浏览
《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内部印发
楚健
·
760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702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70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