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管理】超越追赶阶段后发企业双元学习演进的驱动机制研究
李心怡
中国人民大学
学生
这篇文章来看下商业经济、企业超越追赶、双元演化——【商业管理】超越追赶阶段后发企业双元学习演进的驱动机制研究
彭新敏,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
李佳楠,宁波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管理。
张帆,宁波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后发企业技术追赶,通讯作者。
研究缘起
后发企业学习与追赶一直是我们长期关注的研究主题。2015年,我们发现中国领先企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他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技术能力,在产业内通常具有较高市场份额,产品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商业模式新颖,在技术上正在趋近行业前沿。这些特点与早期追赶阶段显著不同,浙江大学吴晓波教授将该现象称之为“超越追赶”(beyond catch-up)。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后发企业既有可能实现从“追赶者”到“领导者”的转型跨越,但也有可能落入“追赶陷阱”,从而重复“追赶—落后—再追赶”的循环。因此,如何从“追赶者”向“领导者”转型是中国领先企业在超越追赶阶段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双元学习组合了探索与利用两种不同学习的优势,在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又独特的价值。2017年,我们再次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由追赶到超越追赶再到创新前沿转型的过程中,双元性学习由“分隔型双元”向“过渡型双元”再向“自洽型双元”演化,同时技术体制多样性提供的技术方向、市场空间多层次性提供的需求支撑以及企业能力累积性提供的平台基础共同驱动了这一演进过程。(详见彭新敏等,后发企业如何从追赶到前沿?双元性学习的视角,《管理世界》,2017年4月)不过这一探索性案例研究结论还需得到经验数据的支持。2017年我们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申请的面上项目《从分隔到自洽:超越追赶阶段后发企业双元学习的演进机制研究》得到了研究资助,2018年我们根据申请书的研究设计开始着手“超越追赶阶段后发企业双元学习演进驱动机制”的实证研究工作。
理论渊源
本研究主要涉及到双元学习与技术追赶两个理论。一方面,结构双元理论认为,企业通过高度差异化又松散耦合的不同子单元分别开展探索和利用,在整体上可获得极大的竞争优势。随着战略联盟等企业网络的兴起,学者们围绕着结构分离方式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双元究竟是通过内部组织分离(internal)还是外部合作分离(external)来实现?Simsek et al.根据企业双元的实现是否跨越了组织边界,把双元分为跨越组织的“分隔型双元”(partitional ambidexterity)和组织内的“自洽型双元”(harmonic ambidexterity)两种类型。Benner & Tushman认为,探索或利用过程的外部化会增加对不同事业部之间进行战略整合的困难,因此更支持在企业内部同时进行探索和利用活动;Lavie & Rosenkopf、Rothaermel & Deeds等则认为,从外部获取知识有助于企业重新配置已有知识库,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外部化的活动如外包或联盟来构建双元性。
另一方面,双元学习模式选择面临着外部环境与内部组织的双重驱动。如Luo & Rui认为,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的双元性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两个层面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包括所有权结构、国际经验、组织技能、战略意图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场类型、制度环境、目标市场开放度等。不过,对于中国后发企业来说,它们在追赶过程中面临着特殊的技术、市场与制度情境;Lee & Malerba也认为,一个特定的产业体系中的机会窗口可能会在技术、市场和制度或政策三个维度上开启,追赶企业和在位企业对窗口做出的“响应”共同决定了它们相对位置变化。现有研究虽然对双元演进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探索,但缺乏与后发追赶情境因素的有效联系,更缺乏通过大样本数据检验其中的驱动机制。
基于以上研究缺口,本文聚焦的研究问题是:后发企业双元学习模式演进模式的驱动机制是什么?通过探索双元学习模式转换的驱动因素,本文可以指引后发企业构建适合自身的双元学习,进而实现从“追赶”迈向“前沿”的目标。
本文实证样本是203家中国本土企业,关键变量包括技术体制变化、市场空间变化、双元学习模式演化、企业所有制类型以及技术差距等。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双元学习模式转换的驱动机制。一方面,本文从企业外部层面讨论了超越追赶阶段下后发企业双元学习模式的关键驱动因素;另一方面,本文结合中国情境,讨论了后发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和技术差距如何进一步调节双元学习模式演进的驱动机制。
研究发现,技术体制和市场空间变化共同驱动了处于超越追赶阶段的后发企业双元学习模式由分隔型双元向自洽型双元演化;技术差距越小,技术体制变化驱动作用越大;技术差距较大,市场空间变化驱动作用更强;企业所有制类型对以上驱动机制有调节作用,当技术差距相对较小时,技术体制和市场空间的变化对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双元学习模式演进的驱动效应更加显著。
本文从动态演进视角实证检验了后发企业在超越追赶情境中两种双元学习模式演进的驱动机制,打破了以往双元构建的静态研究限制,明晰了两种双元模式的不同适用情境以及二者的动态转换机制,响应了“如何平衡探索性学习与利用性学习”的研究呼吁,为深化双元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也充分考虑了中国情境下所有制形式多样性以及技术差距对企业双元学习模式构建的影响。因此,本文既从动态视角丰富了双元学习的相关研究,又拓展了情境化的中国管理研究文献。
本文发现对后发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示。首先,后发企业在转型追赶阶段面临着不同的技术体制和市场空间,自身也有着不同能力基础,应构建起相应的双元学习模式。后发企业可以首先构建起以内部利用和外部探索为主的“分隔型双元”,依托并购和联盟等方式从企业外部获取技术知识;当企业转向内部探索和内部利用的“自洽型双元”时,应注重自主研发,推出突破性新产品,创造竞争优势,最终赶超领先企业。
其次,后发企业应当敏锐把握行业的技术体制演变与市场空间变化,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抓住技术范式转换带来的机会窗口,快速建立起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后发企业可以利用市场空间大、层次丰富的特点,增强自身领域的学习,保持对市场空间变化的敏感性,为双元学习的转换积累能力。后发企业能力积累程度越高,不仅能在技术追赶进程中更好的适应外部技术变化,而且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开展双元学习,构建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从追赶到前沿的转型。
学术论文创作过程,长路漫漫,痛并快乐。首先,阅读整理文献,需要耐心和思考。本文需要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双元模式的驱动机制的文献进行梳理,这一过程需要耐心阅读,一遍遍总结整合,不断画图表、找联系、寻冲突、做推理,结合现实背景,提出中国情境下双元演化的驱动机制模型。其次,数据收集整理,需要细心和智慧。数据库建立是实证论文无可绕过的一步,也是将“假设”转换为“结论”的重要桥梁。然而,数据收集往往存在缺失,如何利用多方资源,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的完整度,需要研究者的智慧。本文写作过程中,请教了前辈,参考了主流数据平台,利用了传统搜索引擎,也依托团队资源,开展企业调研直接收集内部数据等等,保证了数据库的质量。第三,数据处理方法,需要多学习和多尝试。数据处理软件有很多,它们各有千秋,需要在不同软件中学习和尝试,特别感谢《南开管理评论》评审专家的宝贵建议,让我们寻找到一种最恰当的数据处理方式。
中国企业超越追赶是一个富有前景的研究主题,但现有的研究远不够充分,本文也只是一次初步的探索。后发企业追赶领域研究的著名学者Hobday在2004年曾提出,中国以及其他快速发展的亚洲经济体都是“下一个创新前沿”,后发企业向技术前沿转型是一个在未来吸引大量注意力的议题。因此,关于后发企业超越追赶的未来研究,需要扎根中国领先企业实践,从双元性、合法性、最优区分、组织身份等新的理论视角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探索,充分揭示中国情境下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规律,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
彭新敏,李佳楠,张帆.超越追赶阶段后发企业双元学习演进的驱动机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2,24(1),116-123.
*文章来源:南开管理评论
*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