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没有化肥重要?中国农村经济TOP话题有哪些?
《中国农村经济》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主要刊发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经济学论文,是目前公认的有关“三农问题”的国家级农村经济权威学术期刊。
本文对《中国农村经济》自创刊以来和近十年发表的20篇高引用论文进行了梳理,发现最受关注的研究话题是农业经营(如农民合作组织、土地承包经营等),其次是农业技术行为(如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等)、乡村振兴和农村贫困问题,而关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仅有2篇。
研究话题分布情况:
农业经营(7篇)
农业技术行为(3篇)
乡村振兴(3篇)
农村贫困(3篇)
农村金融(2篇)
农村公共产品(1篇)
食品质量安全(1篇)
* 以下论文为手工整理,如有遗漏,欢迎留言补充,共同助力和传播国内外顶级刊物中的中国声音。
自创刊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文章
注意:本文所列作者机构为论文发表时的任职机构信息。
TOP 10
创刊以来引用量前十
0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2002(03):13-21.
知网引用量:1082 知网下载量:5373
黄祖辉
浙江大学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徐旭初
浙江大学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冯冠胜
浙江大学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当前, 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相对于农民社区合作组织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符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趋势,而且更是我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现实选择。特别在部分省区(如浙江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多种经营的发展,农业竞争力的提高,都必然涉及到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
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整体进入市场,无疑是在现有制度框架下最为有效的应对措施。
然而从总体上看,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并不如人意,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因此,本文以浙江省为整体样本,基于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调研,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
02. 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1999(10):42-48.
知网引用量:883 知网下载量:5559
何广文
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居民资金借贷行为包括居民融入资金和融出资金两方面的内容。
融入资金是指居民从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行,如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基金会等)和其它渠道借入资金。
融出资金是指居民以获取收益或保证资金安全为目的的资金运用,包括居民将其所获得的收入以储蓄形式存入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或是通过一定方式借给其它个人或组织使用,或是进行以获取收益或控制权为目的的投资。
居民资金借贷行为,可以居民资金借贷规模来衡量。农村居民的资金借贷行为,与其收入的增长基本上是同趋势变动的。居民资金借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其收入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潜力。
因此,研究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有鉴于此,作者在本文中基于对浙江、江苏、河北、河南、陕西省的21个县的365个家庭的问卷调查资料,对农村居民资金借贷的行为及其行为产生的根源、规范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03.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2002(07):36-44.
知网引用量:874 知网下载量:4801
熊巍
厦门大学 财政金融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最大化的私人竞争机制占据主导位置,以至于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无法有效地由私人提供,只能由各级政府参与进行供给。
本文所涉及的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畴内私人不愿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这些社会产品会使农村受益,但其中有些社会产品的受益范围又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地区,因而,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多层次性,它既包括中央政府提供的覆盖到农村的全国性公共产品,又包括地方政府和农村组织提供的受益范围局限于本地区或部分外溢到周边地域的地方性公共产品。
我国在1978 年实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变迁激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这种分散的组织结构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是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很大一部分农村仍然是靠天吃饭,公共产品供给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农村生产、农民生活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政府却长期未给予重视,导致现行供给的不规范和整体不足。
04. 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2009(12):4-10+23.
知网引用量:736 知网下载量:10946
王小林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Sabina Alkire
牛津大学
本文采用Alkire and Foster于2007年开发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进行了测量。
测量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都存在收入之外的多维贫困,城市和农村近1/5的家庭存在收入之外任意3个维度的贫困。中国城市和农村的贫困状况远远高于国家统计局以收入为标准测量的贫困发生率。
维度分解结果表明,卫生设施、健康保险和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最大。对样本地区的分解结果表明,贵州省多维贫困指数最高。城乡分解结果表明,黑龙江和广西的城市多维贫困比较突出。
因此,中国下一个十年(2011~2020 年)扶贫开发纲要应从多维度识别和瞄准贫困。
0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2010(10):16-26+56.
知网引用量:675 知网下载量:13194
黄祖辉
浙江大学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
俞宁
浙江大学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
随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
来自浙江省186个农业专业大户、1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44家农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市场导向、产品认证、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经营者大多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拥有一定的非农工作经历。与此同时,他们在融资、土地获得、服务体系、政策效率、后继人才等方面仍面临困难和挑战。
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建立农业经营者的退出与进入机制,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
06. 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2002(06):29-35+52.
知网引用量:659 知网下载量:5430
周德翼
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杨海娟
西北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然而,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形势却日益严峻,食品中的有害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导致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每年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不仅危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而且也直接关系到我国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
本文拟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探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07. 农户脆弱性分析方法及其本土化应用,2007(04):32-39.
知网引用量:650 知网下载量:5626
李小云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
董强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
饶小龙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
赵丽霞
中国农业大学 人文与发展学院
本文通过设计农户生计资产量化研究方法,对农户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研究表明:在农村社区,不同群体的脆弱性表现出差异性,生计资产的单一缺乏或者多元缺乏都是导致农户脆弱性的直接原因。最为脆弱的农户就是多种资产缺乏型农户。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农户脆弱性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农户内部结构,并且为扶贫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08. 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对浙江省农户的实证研究,2004(05):10-16+30.
知网引用量:628 知网下载量:4422
郭红东
浙江大学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蒋文华
浙江大学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建立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模型,重点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 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受到户主的文化水平、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基于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09.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2001(10):40-45.
知网引用量:623 知网下载量:3983
何广文
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农村金融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的措施,诸如成立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运作和经营上的商业化、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按照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等,旨在克服农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稳定农村金融市场、强化对于“三农”的金融服务。
但是,中国农业投入资金短缺、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的仍较突出。其根源在于严厉的金融管制和半封闭的金融环境的存在,政府又是金融制度的主要供给者。这些措施均是政府从金融供给角度对农村金融市场所做出的制度性安排,在多方面表现出制度供给上的不足(何广文,1999)。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而言,它们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它们仅仅从满足制度供给者和制度生产者本身的需求出发,不能适应金融需求者的金融需求,使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于农村金融需求。这也是农村金融改革始终没能完成的主要原因所在。
能否跨越农村金融制度障碍,关系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败和能否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需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从整体角度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的区域布局,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矫正农村金融商品供求失衡。
10. 农民合作:必然性、变革态势与启示,2000(08):4-8.
知网引用量:617 知网下载量:2563
黄祖辉
浙江大学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农民(或农业)合作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凡是受市场经济支配的农业,都存在农民的合作组织,并且这种组织在经济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农民加入合作组织如此普遍,并非偶然,而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尽管农民合作组织与制度有其存在的内在必然性,但并非意味着这种制度是一成不变的。正如任何企业组织形式都必需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一样,农民合作组织与制度也会不断演进。
当今世界,北美、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民合作,已出现一系列明显的变革态势。
近十年最具影响力的文章
注意:本文所列作者机构为论文发表时的任职机构信息。
TOP 10
近十年引用量前十
01.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2018(04):2-12.
知网引用量:480 知网下载量:21616
黄祖辉
浙江大学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首先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其次是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再次是协调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本文认为,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则要从区域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差异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所体现的五大具体目标任务具有相互联系性,因此,既要准确把握“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又要把握好这“二十字”方针中五大目标任务的相互关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重视“三条路径”的协调推进,即“五个激活”驱动、“五位一体”协同和“五对关系”把控的协调推进。
02.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2018(01):2-10.
知网引用量:418 知网下载量:28454
张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
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福祉建设和政治建设,既是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主要抓手之一。
为了保障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建议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乡村振兴法”,编制乡村振兴规划,设置乡村振兴机构,采取主要领导负责制;在制度层面上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03. 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2012(03):68-77.
知网引用量:351 知网下载量:5711
褚彩虹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冯淑怡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张蔚文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本文在太湖流域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联立双变量Pr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农户施用有机肥和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农户施用商品有机肥与施用农家肥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与信息可得性相关的因素,例如是否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业技术培训经历、农业信息渠道、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知晓度、是否收到过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卡等,是影响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重要因素。
04. 合作社的本质规定与现实检视——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农民合作社?2014(07):15-26+38.
知网引用量:337 知网下载量:7232
邓衡山
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
王文烂
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
本文从原理上论证了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后,运用多案例研究对现实中合作社的本质进行了检视。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合作社是为了实现潜在的规模经济而产生的。合作社要实现自己相对于公司及“公司+农户”的独特优势,就必须实行独特的组织方式,这一组织方式就是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所有者与惠顾者同一”。
现实中,中国绝大部分合作社都不具备合作社的本质规定,其本质仍旧是公司或“公司+农户”等其他类型的组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户间的异质性和现行的政策环境。
05. 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农户问卷,2012(06):4-19.
知网引用量:312 知网下载量:8109
罗必良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何应龙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汪沙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尤娜莉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本文将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分为经营权退出与承包权退出。分析表明:
第一,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与其资源禀赋密切关联,而以农为业和以农为生的农户显著依赖土地;
第二,与已发生土地经营权退出的农户相比,尚未发生土地经营权退出的农户存在过高估计交易费用的“虚幻认知”;
第三,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表现出“厌农”、“离农”与“恋农”情绪的纠结;
第四,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并不能够强化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
第五,政府扶农政策与土地流转政策的目标冲突,抑制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意愿倾向。
本文认为,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不仅是一个经济要素的流动问题,也不仅是一个预期收益与机会成本的权衡问题,还是一个农民的社会心理问题。
06. 基于不同指标及权重选择的多维贫困测量——以山西省贫困县为例,2012(02):12-20.
知网引用量:311 知网下载量:6454
郭建宇
山西财经大学 国际贸易学院
吴国宝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在贫困理解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从单一的收入贫困转向多维贫困。但是,对多维贫困指数究竟如何结合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权重,研究尚不够深入。
本文以UNDP开发的多维贫困指数为基础,利用山西省贫困县的住户数据,通过调整多维贫困测量指标、指标取值和权重,考察其对多维贫困估计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调整后多维贫困指数值变化非常大。
本文还研究了不同收入贫困标准和多维贫困定义组合下多维贫困户与收入贫困户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区域多维贫困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指标、剥夺临界值和指标权重所建立的多维贫困指数,用以估计的多维贫困户可以覆盖76.8%的收入贫困户。
07. 风险规避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2014(03):85-96.
知网引用量:298 知网下载量:3698
仇焕广
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栾昊
中国科学院 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李瑾
中国科学院 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汪阳洁
中国科学院 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化肥施用在提高中国农业产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威胁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四省农户调查数据,测算了中国化肥过量施用的程度,并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导致农户过量施肥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四省玉米种植农户的化肥施用折纯量平均达到27.0公斤/亩,其中,过量施用量达到10.4公斤/亩,化肥过量施用量占总施用量的38.5%。
进一步的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户风险规避是导致化肥过量施用的重要原因, 农户风险视避程度越高,越倾向于施用更多化肥以避免潜在的产量损失。此外,劳动力机会成本、户主受教育程度、土地质量等也是影响农户过量施肥行为的重要因素。
08. 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2014(11):4-16.
知网引用量:290 知网下载量:7365
黄祖辉
浙江大学 管理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王建英
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陈志钢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
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劳动力流转频繁和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基于江西省2011年325户稻农783个水稻地块的投入产出微观数据,运用一步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考察了稻农土地流转市场参与、地块来源(租入或集体分配)、非农就业程度、土地细碎化状态对稻农籼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被调查区域稻农全年籼稻生产的技术效率值在0.613和0.997之间,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973;实际耕种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稻农的平均技术效率显著较高;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的技术效率高于未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但对发生土地流转的稻农而言,其集体分配地块与租入地块的技术效率无显著差异;非农就业机会对稻农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稻农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其技术效率越低。
09.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产出水平与生产成本——基于1552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2015(03):4-17+43.
知网引用量:254 知网下载量:6621
李文明
国务院参事室
罗丹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陈洁
农业部 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谢颜
农业部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本文基于22个省(区、市)134个村庄1552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分别从规模效益、产出水平和生产成本三个不同的角度全面考察了水稻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研究发现,规模较大的农户更接近"理性经济人"假设,水稻规模经营在不同目标导向下存在差异化的适宜标准,现代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农业劳动力富余现象趋于消减,知识、经验和技能对水稻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稻种植利润和产出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其政策含义在于,应当权衡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取向,以不同目标导向产生的交集合理确定适度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高龄化对水稻生产短期无虞,但从长远看应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因此,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只能因地制宜探索,"齐步走"将出现方向性错误。
10.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目标定位与改革创新,2015(01):4-13.
知网引用量:235 知网下载量:9510
张红宇
农业部 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
张海阳
农业部 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李伟毅
农业部 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李冠佑
农业部 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与先行国家农业现代化不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有着特殊的内涵。在”四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压力更大、要求更高,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农业内部也在发生明显变化,这些都大大提升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增加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难度。
由基本国情所决定,中国建设现代农业要以确保粮食安全为核心,把握”一个定位、两大目标、三项任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既需要不断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又需要不断改善政策调控,从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两个方面,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大推力,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