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高校“非升即走”制度的由来和真实影响

22浏览
2021/12/29 17:25发布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终身教职,英文为tenure-track,也译作长聘制或“非升即走”制度。

终身教职,英文为tenure-track,也译作长聘制或“非升即走”制度。

该制度的一大特色就是:新入职教师有预聘期/试用期(一般是6年),期满后如未能达到晋升条件(例如部分高校要求晋升副教授则必须离开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全球高校排名中,前500名中的所有美国高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终身教职制度。
Part 1

终身教职制度的由来

190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因公开发表移民劳工问题言论触怒校董而遭到解聘,引起美国高校学者争取学术自由权利的运动。

1915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简称AAUP)成立,并发表《关于学术自由和终身教职的原则声明》,该文件旨在争取学术自由和职业安全的双重保障。

1940年,AAUP和美国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联合发布声明:

终生教职制度通过为学者提供:1)教学、研究和校外活动的自由,2)足够的经济保障,来保证教职对有能力的学者的吸引力。当学术机构旨在履行其对学生和社会的义务时,兼备学术自由和经济保障的终身教职制度是不可或缺的。

在该声明下,教师在研究和成果发表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能在课堂上自由讨论他们的主题等等。同时,也对获得终身教职前的试用期做出了规定,试用期为7年,期满后如未能晋升副教授则必须离开,即“非升即走”。

目前,这套教职选聘制度在美国已经运行了八十年的历史,也被多国借鉴。
Part 2

终身教职制度的优势

终身教职制度对于学者而言有哪些优势呢?学术界的部分观点如下:

首先,终身教职岗位的吸引力将激励年轻学者努力工作和愿意接受早期的低工资,提高选择性招聘效率,吸引那些风险厌恶但是具有天分的人进入研究机构

其次,对于学术这个特殊的领域,教授们往往更加有能力识别有实力的新学者,而有终身教职的教授会更愿意招聘一些能力更强的新学者,因为不用担心这些新教师对他们的教职产生威胁。

第三,有终身教职的学者更有动力来监督学校等科研机构的领导层,而不必担心被开除。

最后,当学者获得终身教职之后,理论上他们可以花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中即便这些研究和创新有很大风险,而不是那些贡献性较低的研究。
Part 3

终身教职制度的真实影响如何?

2018年,来自华盛顿大学的Jonathan Brogaard、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Joseph Engelberg、科罗拉多大学的Edward Van Wesep在《Journal of Economics Perspectives》发表论文“Do Economists Swing for the Fences after Tenure?”,研究终身教职制度对学者研究成果的真实影响。

>>>>

研究数据

该文的研究数据为美国50所顶尖高校经济系和金融系在1996年至2014年之间所有的学者信息,共有超过2000个学者,数据通过手工收集和整理。
>>>>

研究指标

该文的研究指标包括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论文质量通过在高影响力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文中用“Home Runs”表示)来衡量。
>>>>

研究方法

主要是通过对比学者在获得终身教职之前获得终身教职之后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区别,来研究终身教职对学者研究的影响。
>>>>

研究结果

 

注:论文数量由“Publications”(左轴)衡量,论文质量由“Home runs”(右轴)衡量。

 

根据作者研究结果发现:

1)学者在获得终身教职之前,发表数量和发表质量逐年上升,在获得终身教职那年的发表达到峰值;

2)学者在获得终身教职之后的两年内,论文发表数量平均下降了30%,在之后的8年内平均继续下降了15%;

3)学者在获得终身教职之后的两年内,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数量也平均下降了30%,在之后的8年内平均继续下降了35%。

除了发表论文总数和高质量论文,作者也对低质量论文成果进行了研究,如下表

注:“Bombs”在此表示低质量的期刊论文。

上图数据表明,学者获得终身教职后,不仅发表论文总数量大幅下降,在发表论文中高质量论文的占比下降了接近25%,而低质量论文发表数量在获得终身教职后迅速上升。

>>>>

研究结果的解释

作者认为,这些结果来自于两种解释:
第一,终身教职的评审要求之一是已发表论文,所以获得终身教职后发表数量的均值回复(Mean-reversion)是正常的。学者会根据申请终身教职的时间来调整发表论文时间,例如如果早期比较高产会提前申请终身教职,如果不想在第一家机构拿终身教职就会换家机构,以及做好时间规划以便在试用期快结束前尽量多发表文章等。
第二,与本文结果更加一致的是,学者在获得终身教职之后风险偏好下降,导致发表论文的质量也下降。这个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形式:增加更多的合作者(Coauthors),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频率降低,挑选更容易的论文(能在顶刊发表但是影响力差),低质量的论文数量迅速上升等等。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299
·
总浏览量176154
最新文章
更多
上交鲍杨、武大李斌等顶刊JAR:机器学习可以检测企业欺诈吗?
学说观点
13
浏览
如何靠发表国际会议来成功保研申硕?
文晟
7
浏览
《金融研究》2023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前沿速递
11
浏览
【高录用/稳定检索】2023年算法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EIE2023)
文晟
11
浏览
2023年算法与电子信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AEIE2023)
文晟
4
浏览
清华钱颖一院长: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学术前沿速递
20
浏览
热门用户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299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297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973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265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531
浏览
荒唐!Science论文作者P上自己名字,还写进简历里?
楚健
·
276
浏览
Top 100 Economics Blogs of 2023
学术小秘书
·
252
浏览
李开复:ChatGPT引发失业恐慌?这20种工作要避开!
我和ChatGPT有个对话
·
251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224
浏览
2022数字经济大会议程发布,邀您参会!
学术会议动态
·
213
浏览
TOP前沿: 文本分析方法必读实用指南! 基于文本即数据的机器学习!
经典论文回顾
·
189
浏览
于海龙 李成明丨乡村振兴背景下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和路径选择
经典论文回顾
·
18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