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审稿手记|论文摘要与研究结论混淆重复?三个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范文示例)

75浏览
2022/07/19 01:29发布
卫心彤
北京大学
学生
最新发布文章——审稿手记|论文摘要与研究结论混淆重复?三个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范文示例)

摘要是一篇文章的浓缩与精华,是通过简明扼要的形式将正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视角/理论、研究结论呈现出来,以便读者在阅读正文之前,便可通过这一简短的篇章掌握全文的核心要点,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对于论文作者来说,如何从内容上使得摘要要素齐全,内容充实;同时又能够读来自然舒适,逻辑畅通,这其实极为考验论文作者的论文写作能力。其中,对于摘要中非常重要的形式要素之一——研究结论的阐述,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结论是对研究问题的回答,是否回答了问题,阐述了观点;是否阐述清楚了观点;是否有亮点的凸显,一方面在投稿之时,会影响着期刊编辑对论文观点的认知与把握,也会与其他因素一起影响文章的印象分。另一方面,研究结论的表达也决定着论文作者是否对文章内在逻辑存在深层次思考,从而影响着观点产出的深浅度和逻辑顺畅度。因此,对于研究观点的表述必须予以重视。但是对于很多质性类和思辨类的论文作者(其中不乏学术写作经验丰富的作者)来说,对于研究结论表述的重视程度仍有所欠缺,在写作过程中会普遍存在一些细节性的问题。

 

一、摘要研究结论写作常见问题

 

(一)研究思路“独占鳌头”

 

在审稿的过程中以及在翻阅很多已发表文献之后会发现,很多摘要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内容充沛,通读下来后发现,研究思路却一读读到了尾,而殷切期盼的研究观点到底是什么,却一直被作者“雪藏”了起来。若是期刊编辑在选稿的过程中遇到了这种情况,这种稿子可能就会被“搁置一边”,若恰巧能在选题上吸引编辑的注意力,此稿还可能有幸有被重读的幸运;若是没有突出的亮点,很可能就有被忘记甚至被舍弃的危险。因此,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摘要中仅是呈现研究思路是不足以展现论文的优势所在的。例如下文的摘要示例。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医药典籍外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成就的集大成者,对其开展译介,对我国中医药典籍更好地走向世界、传递独特的中国声音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值得翻译界深入关注。1997 年,漫画版《〈黄帝内经〉——养生图典》(汉英)出版,为中医药典籍在海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多模态实践路径。长期以来,翻译研究多以语言研究为中心,忽视了其他符号资源在语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本文聚焦中医药典籍的多模态翻译,选取漫画版《〈黄帝内经〉——养生图典》(汉英)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从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先是分析了该译本文字模态翻译部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对比分析了该译本图像模态的叙事效果,最后总结该译本的不足之处对于读者接受和中医药典籍传播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翻译建议,以期为未来的中医药典籍译介提供借鉴。

 

《漫画版《〈黄帝内经〉——养生图典》(汉英)与中医药典籍多模态翻译》

 

上文的摘要字数上将近四百字,乍一看会以为内容会十分全面翔实,但通读完之后会发现,作者用一半的篇幅介绍了《黄帝内经》以及《〈黄帝内经〉——养生图典》(汉英),而另一半的篇幅则是详细地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对象-文字/图像模态-问题与不足-对比分析-总结影响/提出建议”,看到最后才发现洋洋洒洒几百字,却是空期待一场。到底本文在文字模态翻译部分有何不足?对比分析叙事效果有何结果?影响是什么?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些都应该凝练地呈现出来。一旦呈现出了观点,研究思路实际上就已经通过观点的呈现形式隐含其中了,这便有一举两得之效。

 

 

(二)研究观点“欲说不说”

 

有些作者已经意识到呈现研究结论的重要性了,在行文上也有要呈现的趋势,但在表述上却有些含糊,导致观点的呈现很模糊,有“欲说不说”之感。如下文的示例。

 

摘 要:翻译是一个充满着译者有意识、无意识介入的过程。原作意义的开放性、译者的前理解、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目的语读者及其反应等因素常以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影响和左右着译者的理解和表达,致使译者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着对原作的介入,从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译作中“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翻译过程研究补遗 ——以译者介入的动因为视角》

 

通过题目可知,此文是以译者介入的动因为视角,对翻译过程研究有补充说明,或者说是全新的看法。而“译者介入的动因”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在摘要中便有一一列举:原作意义的开放性、译者的前理解、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目的语读者及其反应等因素。而这些因素究竟如何对翻译过程产生影响?作者实际上是有想要呈现的趋势的,但是不知为何,却以“常以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影响和左右……,致使译者以不同的方式……”此种笼统的表述呈现观点,“这样或那样的行为”实际上需要详细说明一下,以使得读者了解如何影响,甚至可以与普通认知视角下的翻译过程进行对比。因此,不能出现这种“欲说不说”的模糊表述,导致结论表述无效。

 

(三)研究结论重复标题信息

 

研究结论也有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则是将正文的小标题直接拿来使用,拼凑在一起,再对表述加以调整,就形成了摘要中的研究观点。实际上这种行为未尝不可,但会有一定的“风险”。大多数情况下,论文标题都是作者们绞尽脑汁所想出来的高度概括的较为凝练的表述,有时候需要借助正文的首句话的解释或者段落中的信息综合了解标题含义,若直接放在摘要处不加以解释,读者会“云里雾里”,不知何谓。或者标题与标题之间只有通过稍加解释才能了解这其中的逻辑联系,但若未有任何过渡表述,直接将标题进行拼凑,会使得研究结论表述较为机械,没有自然流畅舒适之感。可见下文示例。

 

摘要:职业技能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能够有效促进其城市就业和职业成长。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其职业技能开发策略和演进规律研究,分析得出“基于技能补缺的初创式技能开发”“基于环境改善的摸索式技能开发”“基于持续雇用的增长式技能开发”和“基于动态发展的进阶式技能开发”四个主范畴,并基于此提炼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职业技能开发策略”这一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职业技能开发渐进型、跳跃型和突破型三种动态演进模式。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职业技能开发策略及动态演进规律——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上文涉及到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作者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职业技能开发策略”这一问题展开了编码分析和理论建构,并形成了主范畴和核心范畴,且从主范畴的表述来看,其初步形成的结论是较为有意义或价值的。但是遗憾的是,作者直接将主范畴和核心范畴直接呈现了出来,这些主范畴也是以标题的形式存在的。一方面表述较为机械,另一方面,主范畴的提取较为凝练。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基于技能不缺的初创式技能”尚且能看出联系,但是第二个主范畴“环境改善的摸索式技能”,环境改善为何是摸索式,与职业技能有何关系?第四个主范畴“动态发展的进阶式技能”,动态发展指的是什么?与职业技能又有什么关系?而摘要最后一句话也是将标题信息直接呈现于此,这三种动态演进模式究竟是什么运行机制,仅从这简约的表述来看,根本无从得知。因此,直接将标题拿来使用,大多数情况下会影响到观点的清晰获取。

 

二、摘要研究结论表述的解决之策

 

仅呈现研究思路、研究结论表述含糊或是拼凑标题信息均不能清晰地展示文章的研究观点,而究竟摘要中怎样的表述才是较完美的呈现研究观点?本文将针对上文中所提到的问题逐一破解,希望能够为新手作者或者是处在这些问题中而尚不自知的作者们扫清摘要结论部分写作的障碍。

 

(一)明确“亮出”研究结论

 

针对摘要只呈现研究思路而并未有观点表述,以及摘要“欲说不说”的问题,最终的解决之策当然是直接“亮出”研究结论。但是如何“亮出”,不同的论文有各自的风格特色。在翻阅一些核心期刊的论文后发现,摘要中研究结论的呈现形式可以有两种,一是研究思路与研究结论分述,而是研究思路与研究结论糅合。现就此两种形式分开加以说明。

 

1.研究结论与研究思路分述

 

分述的情况常见于质性类的论文摘要中,一般情况下摘要的写作形式为“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结论”,而研究结论便是紧接在研究思路之后的。常在研究思路之后,以“研究发现”“本文发现”等相关表述紧承其后,以引出研究结论。可见下文的示例。

 

摘要:乡村治理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内容和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支撑乡村治理体系的脊梁。本文采用深度访谈和跟踪观察等方法,基于山东省“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案例分析,深入揭示党建嵌入“金字塔”型乡村治理体系的作用逻辑及影响。研究表明:参与乡村治理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普通党员及村民群众在党建嵌入的基础上形成了通过强化党组织领导班子以带动全体党员、共同促进村民自治的长期稳定社会交换关系,身份主体定位分别向“标杆型”“服务型”和“自治型”转变,共同推进乡村善治。在此过程中,村集体经济发挥着主体间利益协同机制的黏合剂作用,是形成并维系长期稳定的“金字塔”型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金字塔”型乡村治理体系研究——基于山东省J市S村的单案例分析》

 

此段摘要就是研究思路与研究结论分述的典型示例。该文是案例分析的文章。在摘要处,作者首先以简短的两句话引出本文的研究主题,而后便是本文的研究思路(其中将相关研究方法也杂糅在研究思路的表述中去)。作者并呈现了研究思路就戛然而止,而是紧接着以“研究表明”作为衔接,引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其研究结论的表述也十分精彩。作者并未满足于按部就班地阐述“作用逻辑是什么”“如何产生影响”,而是以社会交换理论作为理论关照,将党建嵌入后,参与乡村治理的各主体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如何发挥作用的表述凝练在一个句子中,而这些治理主体的身份也经历了变化。此处较为巧妙的是,作者是将把党建嵌入后的身份定位呈现了出来,而嵌入之前的“涣散型”“无序型”“服从型”这些相对来说较为次要的信息却有意识地规避,从而进一步凝练表达,体现了文章的核心观点所在。

 

2.研究结论与研究思路糅合

 

此种情况常见于思辨类的文章,此类文章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像质性或者量化研究,有严密清晰的分析过程,在摘要的写作上,也并未对其研究思路、研究结论等做出十分严格的规定,只要能将研究问题和观点阐述清楚即可。因此很多情况下,乍一看,研究结论是与研究思路糅合在一起表述的,可见下文的示例。

 

摘 要:一种文明在诞生初期常蕴含某种思想基因,展现出该文明在观念中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20世纪初叶中国在冲突与裂变中孕育了现代文明的思想基因,其中,李大钊的思想探索具有典型性,展现出这一思想基因的精神内核:在批判之上形成新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在克服已有文明局限的基础上创造“第三新文明”;肯定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在与他者的平等交往中认识和肯定自我。之后的历史进程充满变数,但在总体层面表现为上述思想基因的发展、演化和实现并最终形成多元现代性的中国道路。

 

《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基因探微 ———以李大钊为例》

 

此文是想要探索中国现代文明思想基因的发展演变与实现过程,而如何探索?作者认为李大钊的思想探索和革命实践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便以此为例,探索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基因。而作者在摘要中是如何呈现研究思路和研究结论的?作者首先通过宏观到微观的表述引出中国在20世纪初具有现代文化基因,进而引出了李大钊的典型性。而接下来就是对李大钊思想进程的探索,也即研究结论的阐述。作者以一种递进逻辑呈现其思想的发展演变与实现过程,首先是其哲学世界观的说明,也是中国现代文明思想基因产生的条件——“批判之上形成新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而当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之后,便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开始,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文明思想基因的基本内核——“在克服已有文明局限的基础上创造“第三新文明”。在探索过程中要体现传统性与现代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因此“肯定中华文明的主体性”是李大钊立足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实际探索文明发展的新道路,这也是中国现代文明的思想基因的关键支撑,最终通过“上述思想基因的发展、演化和实现并最终形成多元现代性的中国道路”。

 

通过上述对其结论的解读,会发现,结论的思路有两条,一是显性的思路即“意识形态确立-形成方案-立足中国实际-形成现代性中国道路”,二则是隐性的思路即中国现代文明思想基因的“产生条件-基本内核-关键支撑-结果”。因此此文的精彩之处在于研究结论与研究思路的糅合,既能按照递进逻辑把握作者观点所在,还有显性与隐形思路的双线索,便有一举三得之妙。

 

(二)有效提炼正文观点

 

上文中有提到,若摘要中为得便利,仅是将正文中的小标题拿到摘要中“拼凑”成研究结论,则会有一定的“风险”,最终可能会导致摘要研究观点表述“无效”。这一风险则是从标题信息的高度凝练极易导致不明所以,以及前后语句可能会衔接不畅的情况加以考虑的。从这一“风险”来考虑的话,为了使摘要中研究结论的表述有效,需要整合提炼正文的研究观点。

 

摘要: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法定数字货币和私人数字货币。随着数字货币的爆炸式发展,涉数字货币犯罪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私人数字货币由于具有匿名化、去中心化的特点,已经成为犯罪的有力工具;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虽然有利于克服私人数字货币的弊端,却会造成我国货币犯罪体系的解构。因此,我国亟待建立有效的涉数字货币犯罪的司法治理机制。但由于立法滞后、技术滞后,涉数字货币犯罪的司法治理面临实体上和程序上的多重困境。为此,立法上需要完善法定数字货币犯罪体系,司法上需要建立有效的侦查取证机制、提升法官的裁判理性。

 

《涉数字货币犯罪司法治理的多重困境与突破路径》

 

文章框架:

一、涉数字货币犯罪的司法现状及其发展趋向

(一)涉数字货币犯罪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私人数字货币成为犯罪的重要工具或对象

(三)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对货币犯罪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涉数字货币犯罪的司法治理面临多重困境

(一)涉私人数字货币犯罪的司法治理面临犯罪信息追踪难的难题

(二)涉法定数字货币犯罪的司法治理面临立法滞后困境

(三)涉数字货币犯罪的司法治理面临电子证据提存与采信难题

三、构建有效的涉数字货币犯罪司法治理体系

(一)提升涉私人数字货币犯罪的信息追踪能力

(二)完善涉法定数字货币犯罪的法律规范

(三)提升涉数字货币犯罪电子证据提存审查能力

 

上文分别是此文的摘要和正文中的一二级标题。若仅是直观对比的话,可发现作者并未将标题直接拿来使用,而是进行了有效地提炼整合。整个摘要部分,作者首先点明现状(蓝色字体),由此引出目前在此现状之下背后的困境所在,最后呈现路径。作者在对研究结论即“困境和路径”的描述中,并未直接把文中的二级标题一一列举,而是以一种逻辑顺畅的形式首先点明我国“亟待建立有效的涉数字货币犯罪的司法治理机制”,但是目前存在一些问题:立法滞后、技术滞后,“立法滞后”就概括了正文中“境外法定私人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不清”“货币犯罪体系无法全面概括侵犯法定数字货币的行为”这两个情况;“技术滞后”则高度概括了“犯罪信息追踪难”“电子证据提存与采信难题”这两个技术难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司法治理机制,作者以“为此”加以衔接,这便是较好的逻辑衔接词,直接引出立法、司法、法官三个方面的需要加以完善,从而更凝练地概括了文中“完善涉法定数字货币犯罪的法律规范”“提升涉数字货币犯罪电子证据提存审查能力”等信息。

 

从上文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正文观点的有效提炼,简约表述,并以一种逻辑自然顺畅的形式呈现出来,会带来较为舒适的阅读感受。若仅是拼凑正文标题,纵然也能体现文章观点,但若不考虑逻辑衔接,不考虑自然舒适的表述,则呈现出来的摘要也只能是差强人意。

 

总体来说,论文作者要对摘要中研究结论的表述加以重视。新手作者甚至不注重摘要写作习惯的作者不可仅是在摘要处呈现研究思路;或者“欲说不说”,含糊不清,这种显性问题都要加以避免。或以思路和结论分述的形式,或以糅合的形式呈现摘要。若是想要直接提取正文的标题作为摘要研究观点的内容,则需要考虑逻辑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简洁舒适。若很难达到这种效果,不如重新对正文观点加以提炼整合。希望论文作者可以多加练习找到自己对摘要的写作感觉。

 

 

金融学说,道口学说,学说经济,五道口学说,清华五道口学说,清华学说,学说平台直播,学说会议预告,学说ABFER直播,学说学者库,学说研讨会直播,学说年会直播

卫心彤
北京大学
学生
文章151
·
总浏览量71662
最新文章
更多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办】第三届智能计算与下一代网络国际会议(ICNGN 2024)
杜金桐
3
浏览
【征稿-EI检索】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国际会议(ICNFM 2024)
杜金桐
14
浏览
智领未来 元启新篇|南京江宁AIGC与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暨元宇宙供需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杨展
2238
浏览
前沿科技盛会:南京AIGC与元宇宙论坛引爆行业新风向!
杨展
33355
浏览
顶刊JDE | 外资冲击波下的质量危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滑是为哪般?
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48
浏览
【EI检索】2024年第一届先进能源材料、能源器件与能源系统国际会议(AEMDS 2024)
杜金桐
15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185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878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765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762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758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82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669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59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629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3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