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的五年,也是银行业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五年,从无人银行到5G银行,再到5G手机银行,银行业把金融科技对服务的提升,从旗舰网点普及到日常生活场景中,让消费者在线上就能体验到银行服务的便利。
而支撑智能服务加速迭代的,是银行业对金融科技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在数字化浪潮中,各家银行从战略高度搭建金融科技架构,加紧对最新技术的探索,加快科技对各项业务的赋能,从最初的数字化转型,到当下和今后的数字化经营,科技将在银行业的发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当用户打开我们手机银行App开屏页的那一刻起,到浏览首页背景、操作模块、信息展示、营销活动等所有信息,全部都‘动’起来,带给用户全新酷炫的视觉呈现。”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5G技术的高带宽、低延时,让该行5G手机银行突破了原有手机银行应用的静态展现局限。
在疫情给社会按下“暂停键”时,民生银行业内首推的5G手机银行,让处于“宅生活”状态的消费者足不出户,也能体验到银行服务最新升级所带来的便捷性。事实上,“十三五”以来,银行业借助金融科技赋能,提升金融服务体验的步伐在不断加速,自助银行的智能化不断提升,各类最新技术正在加速从实验室和旗舰网点,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2018年4月,建行上海市分行的无人银行在上海市九江路开业。作为业内首家无人银行,该网点通过充分运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等最新金融智能科技成果,整合并融入机器人、VR、AR、人脸识别、语音导航、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元素,为广大客户呈现了一个以智慧、共享、体验、创新为特点的全自助智能服务平台。
作为展现前沿科技运用的橱窗,各家银行纷纷开始精心打造自己的科技“旗舰店”,让消费者能够尽早感受到自己的科技实力和服务能力。随着5G技术的发展,2019年年中,“5G+智慧银行网点”“5G智能+生活馆”“5G智慧网点”“5G智能银行”……工行、中行、建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扎堆推出5G银行网点。从提供无感支付服务的无人驾驶汽车体验,到微型、可移动、无需触屏即可使用的金融服务“太空舱”……全新的机具设备让消费者有了在传统网点所无法获得的新奇体验。
除了展示科技的“肌肉秀”,把科技带来的便利融入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中才是银行业的当务之急。在数字经济大潮下,线上渠道重要性凸显。《2019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19年,全行业离柜率为89.77%,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达1214.51亿笔,交易金额达335.63万亿元。
而在今年的疫情影响下,各家银行的“非接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在该领域处于领先的招行为例,截至6月30日,该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29亿户,其中月活跃用户数(MAU)5607.18万户,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达9842.37万户,月活跃用户数4284.32万户。通过聚焦重点场景,拓宽服务边界,两大App中15个场景的MAU超过千万。
中行深化科技业务融合,加速推进企业级架构建设,加紧实施数据治理工作,全面展开跨境、教育、体育、银发等战略级场景建设;交行实施新一代集团信息系统智慧化转型工程,推进技术架构向分布式、云计算平台转型;邮储银行将全力推进“十三五”IT规划收官和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建设,提升全行科技支撑能力;光大银行持续全面深化“123+N”数字银行发展体系建设……无论是正在进行中还是制定了推进计划,把金融科技的地位提升到战略高度,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
“十三五”是银行业全面推进科技建设的关键时期。以建行为例,2017年6月,该行“新一代”核心系统顺利上线。“‘新一代’在业务架构和IT架构重构的基础上,依托企业级、组件化、参数化所带来的整体优势,逐步形成具有建行特色的业务能力。” 建行信息总监金磐石表示。
2018年,建行把金融科技确定为该行“三大战略”之一,明确金融科技战略实施方向——建立技术与数据双轮驱动的金融科技基础能力,对内构建协同进化型智慧金融,对外拓展开放共享型智慧生态,努力打造具有“管理智能化、产品定制化、经营协同化、渠道无界化”特征的现代商业银行。2020年以来,建行按照“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数字化经营理念,全面开展数字化经营探索。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十三五”期间逐渐成为银行业标配。7月,农行发布公告称,通过附属机构设立的农银金科正式注册成立。至此,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行以及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等均设立了金融科技公司。
“银行对于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设立金融科技公司,可以保证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独立运营。同时,银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母行并且向外拓展业务,由于科技公司有更灵活的市场创新方式,它们可以起到引领行业创新的作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
除了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外,金融科技对中小银行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0》认为,经过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化经营模式的加速转型和被动调整,中小银行面对的已不再是要不要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问题,而是如何主动适应、积极利用金融科技的全方位改造,从而从核心战略层面进一步实现数字化全面升级。比如,将零售业务转型与数字化转型战略有机整合,实现动力叠加的驱动效应,在未来的多样化场景和服务中占得先机。
随着最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家银行对于新技术的探索与运用在不断深入。以当下“出镜率”极高的5G技术为例,其技术特性被银行业开发运用,为不同业务赋能。
“5G技术具有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等特性,随之而来可对诸多行业产生颠覆性改变。我们的5G手机银行,充分发挥了5G技术的优势,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AR、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围绕‘交互体验创新、智能服务创新’,着力打造了焕然一新的灵动视觉体验、丰富多样的内容服务、流畅快捷的语音交互入口、专业温暖的远程银行服务、个性贴心的人工智能服务、优化升级的安全防护等功能,实现了以技术为引领的移动金融创新变革。” 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说。
5G技术也给农行未来的场景生态建设打开新空间。“未来,随着基础5G网络的推广,混合云、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更智能、开放的金融场景初露曙光。智能汽车、穿戴设备、家居设备等或许会成为金融场景的重要载体。这些智能设备无处不在,通过5G连接云端的智慧金融场景管家,润物无声地为客户完成金融、生活、出行、校园、政务等多种服务。” 农行研发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探索的深入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逻辑,带来进一步的创新。以供应链金融为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数字化时代的供应链金融探索,实现了资产端和资金端协同,缓解了金融和产业信息不对称,融合了产业链和金融链,是极具生命力的产融结合创新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原来分工明确、相互独立的多环节产业链,开始出现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跨产业链的横向融合,进而形成全新生态圈,也因此给金融服务模式带来新的创新空间。例如,可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于供应链企业运营管理各环节,推动企业管理的全面智能化;应用区块链技术来安全存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易数据,从而缓解融资中的信息困境,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减少供应链交易和管理成本等。” 杨涛说。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智慧金融创新研究中心
*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