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新制度经济学的货币理论

52浏览
2022/07/20 05:41发布
张子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生
推荐查看——新制度经济学的货币理论

货币理论,框架性的或者说是基础性的理论是币量论。由币量论延伸出来的,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分为外汇论与制度论。其中,价格理论正是货币理论在微观经济中的全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立场:微观加总,就成了宏观。价格理论在货币理论里的公理,有四点:一是货币是收入的一种,收入由生产力决定;二是财富是长期收入除利率;三是利率由竞争决定;四是竞争中有沙石,交易费用要拉低利率。币量论除了其所包含的价格理论,其本身也有自己的理论——两个公理与三个定理。其中的公理:一是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货币能买到的物品的稀缺程度,越稀缺,货币价值越高;二是当物品稀缺性一定时,物价越高,货币的价值就越低。这两个公理所推出来的定理也有二:一是个人货币量占该币总量比越大,其所能拥有的稀缺物品就越多,是为越富有;二是人人都有变得富有的过程,因而货币总量一定会逐步上升。这两个定理也能推出一个定理来,即:当个人货币量的增长率低于该币总的增长率时,个人实际所能拥有的稀缺物品量是下降了的,是为财富缩水。

币量论

货币的存在是为了解决物物交换的问题,物物交换不一定是以一换一,如此,可以是以一换一加预期二。这预期二,就是货币。假如预期的期限截至,货币能换的只有一或者成了三,那就是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了或者上升了,是贬值与升值的意思。假定货币总量不变,那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就取决于生产力,生产力上升,货币升值;生产力下降,货币贬值。好比说中国现在货币超发了,假如在这段货币供大于求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则物价的虚高成份下降,货币供给逐渐平衡,货币升值,通胀率下降。众所周知,产品质量不会无缘无故得到提升,这必然缘于新技术或者新商业方法的出现。而新技术或新商业方法的出现,其往往也能降低既存特定行业的交易费用。这降低,就预示着其有利息收入。为了让新技术或商业方法产生货币收益,就需要投资设厂。投资设厂需要大量资本,而投入的原始资本则是市场的流动资本,这流动资本则最终转化为生产所需的固定资本。新旧行业交替,固定资本产生效益,流动资本回复,货币一样升值,通缩率同样下降。这里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在上文,笔者把货币跟流动资本进行了混用,这是因为假定了货币是流动资本,而货币之外的资本(包括对应储蓄的银行存款债权)都归入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跟固定资本之间的关系,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利率上:存款利率或者贷款利率低了,储蓄(固定资本)会减少、借贷则增加——低利率高流动资本是也。在这样的规律之下,在货币总量不变的大前提下,假设投入的资本不是市场上的流动资本而是固定资本,或者说投入的是储蓄,通过借贷,借贷债权与货币共同组成了预期收入,造成了实质上的货币总量的增加。这增加的部分,就是借贷出去的储蓄既变成了固定资本——货币债权,同时,又等量地变成了流动资本。而这流动资本,在新行业运营时,又转化成了固定资本。固定资本产生收益,这收益回到储蓄,最终多出来的那部分就是新行业的固定资本与借贷利息。落笔打三更,这里的所有推理都是建立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框框里。诸位看官,货币总量不变,借贷利息是货币,这就是说无端端又要冒出一部分货币来。总量恒定的条件下,那一定是储蓄货币减少,流动货币增加了。为什么?市场的货币利率高于银行的储蓄利率,当然不会是流动货币转成储蓄货币。流动货币增加,最终所导致的,却必然是货币升值——新行业所产之物单价虽低但总价高——不然淘汰不了旧产业。假设新行业的投入,造成了所产商品供过于求,则新行业里的固定资本总体收益下降,产能过剩是也。上述种种,假如是在没有借贷介入的市场里,流动货币减少,货币升值,也不过是少数人的财富发生了转移。而在有借贷介入的市场里,储蓄的减少,则意味着多数人的预期收益的下降,借贷方会因此收紧消费意图以增加储蓄。市场的流动资本下降,货币却升值,一升一降,是否打个平手就不好估计了。

假设流动性下降减去货币升值的影响造成了市场货币供应不足,则经济发展停滞,因为新行业的出现需要自由资本转化为固定资本。假设这一减,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关系没有被打破,则经济稳定有发展的预期。当然,因为前提是货币总量不变与升值,因此,无所谓货币供过于求。针对发展停滞,那是货币供应不足的原因。通常的解决方法有二,一是增加货币供给,二是刺激消费让储蓄转变为流动资本。后者的方法保险,因为只是让经济恢复到财富发生转移前的状态。而前者,假如货币的投入能缔造一个交易成本更低的新行业以淘汰旧行业,则货币会赶着生产力的上升而增加。至于还本付息后,将收回的本息撤出流通市场化为固定资本,则是不必担心会导致又一持续通缩。因为储蓄也是一种投资,它至少是为了保值,尽管它常常赶不上通胀率。但是,假如这增加的货币投入之后,还本付息无望,则市场上会无端端多出货币来。这多出来的货币,假使让流动的货币供求平衡,则储蓄成了个人的多余财富,将会被消费到市场上,成为流动货币,于是货币最终还是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此时,则毫无疑问地导致了货币的贬值。在货币贬值时,假如多发的货币没有平均地增加到每一个人身上,则必然出现多得货币之人对少得不得货币之人的劳动力的掠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一种不是由自由市场竞争所引起的物价上涨。

外汇论

国与国之间存在贸易,必然涉及到货币交换的问题,国际共用一种货币当然好,不过涉及到政治谁都不会妥协用他国的货币。美元历来与黄金互补,此强彼弱,显示了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强势。汇率,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交换比例。最为公允的交换,以中美为例,是在一美元于美国买两斤橘子,三人民币于中国买两斤橘子的条件下,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对照着一比三,假如两种橘子同样可口的话。然而,各国之内,不论产品质量是否一致,就说是各产业,也是五花八门,要各产业的货币交换比率也一致,简直天方夜谭。因此,要做到两国之间产业的货币汇率一致公允,强人所难。因此,汇率管制总是管不好的。假如汇率市场化,外汇的自由买卖之价,则是无数国际投资者对一国整体经济的看涨看跌,其最终会反映出两国之间大致公允的汇率。当然,这是在没有外汇投机行为或他国乃至国际社会的政治压力的影响之下。然而,事实上外汇市场是没有真正的自由的,因为总会有管制出现。为什么这么说?试问,假如贸易顺差国的货币升值,这对该国消费者而言是好事,但对国内竞争产业工人来说还是好事吗?一部份好一部份坏,争起来的结果总会出现汇率管制——这跟升工资易减工资难的道理一样。试问一个福利国要求人均收入排国际末尾的国家的货币要升值的理由是什么?用意明显。是多少有点维护本国没有国际竞争优势产业里工人的最低工资的意思在。

外汇管制是否有必要,中国的经验是说重要。君不见人民币不能在国际市场自由买卖乎?让我们来考虑一下外汇管制的几个理由。说汇率管制的出现,多是出于平衡国际贸易的目的,简直胡扯。因为平衡本身只在物理的运动中有意义,比较优势下,中美两国贸易,顺差国说平衡,逆差国说不平衡,动机显然。又说这管制的目的是要降低贸易赤字,也不一定站得住脚。何谓赤字?就是说不断有外国投资进来,而本国投资出去的较少,说白了还是顺差逆差的事。赤字上升,表面上是说顺差国的外汇储备上升所造成的逆差国的货币升值与通缩。而实质上则意味着一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巨大依赖与国内产业的疲软——国际贸易竞争力对顺差国的下降。贸易赤字问题,这样看来就不再是经济问题,而是国际政治问题——廉货进口与工业外移是也。以香港为例。香港的核心产业是金融,产业结构单一到一目了然。香港一旦离开了国际市场,其本身的经济必然崩溃——因为没有实体制造业支撑社会的正常运转。假如在国际竞争之下,一国变成了“一港”,一旦其被国际社会围攻堵截,则兵败如山倒。如此看来,贸易赤字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这赤字会预示国家的衰败。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嚒?同意该论调的诸君子一定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忽视了一个常识——你跟我做买卖,我什么都不卖你,就买你的机器,那我一定是赤字了。然而,这机器开动会生出产品来,产品是可以卖钱的,赤字下调乃至逆增长怎么不是指日可待的事?

依旧以香港为例。外汇流到香港,所投资的鲜有制造业,必然多投资在财务上。想想看,假如外资一旦撤离,带走的除了外资与其本身在香港的利息,留下的,只有失去流动性的那部分货币。一部份货币失去流动性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市场上流通的港币减少了。流通的港币减少,而物价的下跌没那么及时,这就意味着港人手上的钞票被贬了值,物价变得虚高。上节是以香港为例。而即便把香港替换成诸如美国这样产业结构齐全的经济体,道理也一样。试想,如果外汇涌入的是财务性的投资,一撤资,美元依旧供大于求。而假如外汇涌入的是实体制造业,则即便美元过量,当地留下的工厂要继续经营还是需要这多出来的美元。只不过,如果这些工厂找不到这过量的美元而破产,则是无异于财务性投资的撤离。由此可见,有贸易赤字也不必然导致外汇管制的出现,只要外资能辅助当地的实体制造业的生产。而一旦不能,则外汇要么是来掠夺经济体的财富,要么就是想通过单单出口商品来挤出当地的制造业进而造成失业与货币贬值进而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对于经济的停滞,通常的救市手段有二,一是加关税壁垒,二是管制汇率以让贸易顺差国的货币升值。但是,这些都是饮鸩止渴的方法。要知道存在贸易顺差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赤字国在特定产业上没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在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用关税壁垒或是汇率管制这些手段来保护,只不过是在养落后产能。不过这养,也有好处,这好处就是假如这管制或关税能给国内产业迭代升级谋取到转型时间的话。

制度论

经过上述两节,比较清楚的道理,是货币存在是为了降低市场运作的交易费用。不过阅读起来困难。一是物价与通货的关系,笔者没有明着说;二是把流动货币之外的所有当作固定资本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当读者熟识M0-3的货币层次四分法时会有明显的观念约束。对于前者,本文继承的是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即通胀与通缩皆是货币现象,与物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货币量是果,物价也是果,结果跟结果之间当然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没有必然因果联系,当然不是说没有间接联系,不过往往可以混起来用。这道理在于:1、产能过剩,流通货币则供过于求,通胀也,物价升高。2、产能充沛,货币供过于求,通胀也,物价则虚高。3、价格管制,物价虚低,货币升值,通缩也。4、次贷危机,流通货币供小于求,通缩也,物价降低。对于后者,则完全是为了便于分析。之所以会有这种划分的想法,想是受度量意识的影响了——边际分析,是只需要知道序数排列而不需要知道基数加减的了。

因为有国际贸易的存在,金银本位的货币制度容易导致本位的流失。即便闭关锁国,经济要发展,货币的增长率就要跟上。金银本位的货币有限,增长率自然也有上限——每个人都面临收入上的增长预期,可金银有限,则必然导致实际上需要流通的货币不足。货币总量上的限制,也就反过来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这样,无锚货币就应运而生。无锚货币发多少,这比例要跟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匹配起来。比如全国只生产一种粮食,用这粮食的收入可向国际市场购买其他商品。那对应这粮食的增产,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别的货币就会多一点。一国没有自己的货币,好比用粮食换得的美元多了,要买法国香水,进口就需要拿美元去多换一点欧元。倒过来,美元减少了,欧元也会相应减少。假如该国就是法国,那就是说本国的货币要多发一点,那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就会下降,外汇储备不受影响。如此,就非得拿外汇美元去收回欧元不可。这就是货币量的外汇市场调节手段。

把国际贸易微缩到一国之内,不考虑外汇市场,货币当然也有增长的需要——粮食增产,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香水公司收入也增加,二者都增加,也就只能要求货币增加。所以要明白的一点是,一定程度的通胀,反映的是经济的发展与人民收入的提高。至于这增加率为几何,是个大问题,不好调校——多了就过度通膨,低了就过度通缩。以无锚货币为例,典型的如美元。调校货币总量的关键,先前说过,就是依凭经济的增长率。好比今天物价乘二,我的收入也乘二或三,那对我来说是没有通货膨胀的。但对另一些人而言,物价乘二,他们的收入增长率就赶不上一番。这就导致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让另一部分的生活不太好过了:因为富人较高的支付能力推动了物价的上升。但是经济总要发展,因为发展意味着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想穷人富起来,或者说控制贫富差距,即穷人的收入增长率要与物价的上涨率要被约束在一个范围内。这个范围,就是穷人收入增长率减去物价上涨率后的那个数要大于零。无锚货币量的增长方式,除了先前说过的外汇市场,还有二,一是让国家多印货币去搞基建或者通过银行放贷出去,二是调校储蓄与流通货币的比例,即利率。

利率上调,储蓄会增加;利率下拨,投资会增加。这调校利率的部门有央行、金融市场跟商业银行,而不管是谁在调校,货币总量总到底是不变的。再者,利率本身是市场对货币需求的表现,人为调校可能会毁了一些产业。利率终究是要市场化的,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也是社会存在的自然法则。多印不用细说,经济发展是要求货币量得上升。可多印出来的货币给谁?政府自己做主,难免不会有人从中牟利。且不说贪污受贿与养懒人,政府参与市场,总会挤出私营制造企业,这钱要是给不到穷人手上总是南辕北辙的。至于如何让穷人受益,就要把目光从钱本身移转到穷人的劳动力上。穷人找不到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少不了交通或租房等原因,无息或少息补贴之才是关键。至于技能的问题,则免费或少取学费培训之则可。当穷人可以待价而沽时,就可以考虑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贷款问题。一旦涉及到贷款,这就是货币多印的时候了。至于多印多少,依据还是穷人收入与物价之间的增长率之差。穷人收入是一,物价增长为二,这时候货币就要多印,多印一点二,这零点二的多余给富人,让他们有创造就业的动力。如此看来,无锚货币也可以有锚,这锚就是物价。至于物价应当参考哪几个,凡衣食住行需要,都是要考虑的。至于这价要怎么寻得,期市与批发市场是个好去处。

 

*内容来源:法律与新制度经济学,侵权必删

 

学说平台,学说网,金融学说,道口学说,学说经济,五道口学说,清华五道口学说,清华学说,学说平台直播,学说会议直播,学说直播回顾,学说直播预告,学说ABFER直播,学说学者库,学说研讨会直播,学说年会直播,学说论文库,学说学者库

 

张子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生
文章136
·
总浏览量84123
最新文章
更多
The Effect of Issuer Conservatism on IPO Pricing and Performance
郝青
1
浏览
The Performance of Investment Bank Affiliated Mutual Funds
郝青
1
浏览
Laddering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郝青
3
浏览
“中国经济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杨展
3611
浏览
共读经典,启智未来——尚悦小夫子与《论语》之旅
杨展
3357
浏览
【千帆竞发占潮头 百舸争流破浪行】中国企业正扬帆启航向深蓝进发 | 2024全球出海数智创新高峰论坛邀您9月论道
杨展
3366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39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247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1024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1019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1016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933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917
浏览
《中央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内部印发
楚健
·
898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889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808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713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