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竞争力亟待提高,“专精特新”加速保障供应链安全
1.1、 中小企业是承担就业和创新的主力军,竞争力亟待提高
中小企业承担大部分就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6-2019 年,我国中小企业均在 36 万户以上,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保持在 97%以上,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同时承担着大部分的就业。2016-2019 年,全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保持在 4900 万人以上,约占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比例的 2/3。
小企业专利数量大幅提升,创新作用明显增强。2016-2020 年,小企业申请专利数从 72 万件提升至 124 万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数的比例从 38.72%提升至 47.78%,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从 24 万件提升至 57 万件, 占比从 31.41%提升至 39.23%,显著提升。
1.2、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到威胁,急需补链强链
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新冠疫情加速国际经济区域化、全球供应链体系趋 于重构的背景下,各国、各企业的供应链风险逐渐显现。我国制造业生产水平和影响力虽大幅提升,但在医疗器械、电子通信、核心工业软件、高端材料、 精密设备等领域仍需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问题,部分机构和企业的供应 链安全受到威胁。
2020 年 4 月 17 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 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2021 年 7 月 30 日,政治局会议表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 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21 年 11月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再次提及,“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产业链供应 链安全稳定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环节等领域拥有自主掌控能力越来越成为“内外双循环”稳定运行的基 础。
中小企业聚焦缝隙市场,为大企业配套,处于补链强链的关键环节
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往往聚焦于缝隙市场,部分优秀企业通过数十年对已有 产业技术的综合和挖潜,在特定产品上做到了极强的专业度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产业链上大企业不可或缺的配套供应商,对于补齐供应链、稳定产业 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可以更快地适应技术升级和市场结构变化。在产业结构变化时期,中 小企业体量小,固定资本投资转向更为灵活,退出传统领域或进入新领域都更 便捷,能够更快地填充由于技术升级和市场结构变化产生的市场缝隙,完善产 业链的各个节点。
因此,加大对具有专业化、精细化业务的中小企业的扶持,激励具有研发能力 的企业重点攻坚,突破现有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环节,对降低供应链风险 具有重要意义。
1.3、 参考德国经验,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强,可承担核心领域研发创新任务
二战后,德国面临周边国家的限制和封锁,国内百废待兴,亟需找出一条适合 自身发展的道路,加速中小企业和经济复兴。
德国通过成立全国性的研究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研发创新,同时定位配套专家, 发展出最多的“隐形冠军”
(一)成立工业应用研究机构促进战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德国应用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协会对战后中小企业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949 年 3 月,103名德国科技工作者在慕尼黑自发成立了“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定位于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 工艺,并协助企业解决自身创新发展中的组织、管理问题。目前,协会在德国 设有 75 个研究所和研究机构,大约有 29,000名员工,每年的研究预算为 28 亿 欧元;其中 24 亿欧元用于科研合同。弗朗霍夫协会约 1/3 的运营资金由联邦和 州政府资助,另外2/3的研究经费来自工业合同和由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
弗劳恩霍夫协会主要面向工业应用研究,且制定了一系列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 制度,包括:(1)弗劳恩霍夫协会的技术发明人,可以无偿使用发明创办企业, 将科研成果商业化;(2)弗劳恩霍夫协会所用资金对创新型企业入股,一般占 总股份的 25%,扶持 2-5 年,如果企业开发创新产品获得成果则转股退出;(3) 弗劳恩霍夫协会给聘为研究员的技术发明人发一年的工资。
通过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小企业制造业创新,弗劳恩霍夫协会使中小企业能够充分地享受到其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获得高水平科研队伍提供的服务和科学研究成果;为战后中小企业重建和复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弗劳恩霍夫协会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有 8 项,包括:生物经济、数字医疗、人 工智能、下一代高性能计算、量子技术、资源效率以及气候技术、氢能技术和 数字化监测系统对疾病的预警等。
除弗劳恩霍夫协会外,德国还有马普学会、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和莱 布尼茨科学联合会三大国家科研组织,分别在基础研究、未来应用研究、促进 研究机构间的科学沟通等领域发挥作用。四大骨干科研组织为战后德国工业的 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专注做“配套专家”,真正做到“专”“精”“特”“新”
德国中小企业的重要发展路径是专注做“配套专家”,打造核心技术或配件配 方。部分德国中小企业已经成长为唯一或少数能满足重要企业或商品特定需求 的供应商。这些企业成立时间多在 50 年以上,不搞多元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 致力于不断提升行业专业能力,以谨慎的姿态在特定领域长期发展,成为全国 甚至全球细分市场领导者。
在国家政策和科研力量的支撑下,德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突出,诞生诸多“隐 形冠军”
根据《中国电子报》刊文的统计,在医药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德国中小企业 研发的参与度达到 59%;在测量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中小企业的研发比重高 达 79%。德国中小企业领导者的人均专利拥有量是德国大型企业的 5 倍,而成 本却只有大型企业的 20%,且在高端技术领域创新研发突出。
赫尔曼·西蒙在其 2001 年出版的《隐形冠军:谁是全球最优秀的公司》中收集 了全世界 2734 家隐形冠军的数据,其中德国拥有 1307 家,数量最多;美国拥 有 366 家;日本拥有 220 家;中国拥有 68 家。(赫尔曼·西蒙提出隐形冠军的 定义:①市场份额占有率世界市场第一或第二,或欧洲市场第一,或者至少处 于市场领先地位;②年销售收入原则上不超过 10 亿美元;③鲜为人知,社会知 名度低。)
参考德国经验,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可成为研发创新的重要力量
参考德国经验,中小企业虽然在资金、人才方面具有劣势,但由于竞争环境激 烈、外部激励强,相对已占据竞争优势的大企业来说更有动力和活力投入研发;在解决“卡脖子”问题时,可以成为关键领域研发创新的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未来智库
*侵权必删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