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
导读:基于实体的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
随着近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包括P2P在内的新业态迅速发展。言及互联网金融创新,在8月15日《比较》编辑室组织召开的“金融与实体经济研讨会”暨《从攫取到共容:金融改革的逻辑》首发式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刘世锦表示,服务到实体经济的供应链金融是一种真正由互联网带来的金融创新。
刘世锦举了煤炭行业的例子,即“互联网+煤炭运输”。他介绍,煤炭从山西煤矿运出,过称后装上卡车,再装上火车,再到秦皇岛上轮船,运至江苏港口,然后到电厂、钢厂,全程用物理网技术监视,整个运输过程中风险重新定价,金融机构也跟进来,根据不同环节的差异,形成了包括物权抵押、保理等五六种金融产品,“随着距离的缩短,离目的地越近,风险越小,金融产品价格越低”
“听说以前卡车司机到某个地方停下来,合谋者会往煤炭里掺石头或偷煤,现在这段不让停,一直盯着”,刘世锦进一步介绍,因为物联网能同时看到货到何处,且全程每个地方都通过当地质检机构允许的组织进行质量监测,数量和质量都可以提供证明,全程看得清清楚楚,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解决后,定价出很多新的金融产品,“我觉得这叫真正互联网带来的金融创新,真为实体经济服务了,这跟现在网上讲的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不一样”。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转型之际,将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包括金融业)深度融合的“互联网+”被器重。7月初,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11个具体行动,包括“互联网+”普惠金融,探索推进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互联网+”便捷交通,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的互联网化水平,创新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等。
刘世锦表示,“互联网+”有三个特点,一是信息渗透,海量手机用户使得信息渗透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二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以改善; 三是线上线下的集合,通过线上信息推动线下实体经济资源优化配置。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金融创新能不能走出新路来?”刘世锦看来,上述供应链金融是真正互联网带来的金融创新。
供应链金融是根据产业特点,围绕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基于交易过程向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新华网援引数据报道称,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超过10 万亿元,每年呈20%-30%的增长,2020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除了银行,电商大佬企业亦积极于供应链金融,如京东商城2012年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阿里的供应链金融起步更早,主要体现为三个平台:阿里巴巴、淘宝(含天猫)和速卖通。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其中明确表示鼓励商业银行、商业保理机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创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刘世锦称,既有金融体系内生的一个特点是投机性,有些金融创新,是在金融体系内部拉长链条,自我循环、自我加速,与其本应服务的行业距离越来越远,进而形成泡沫,同时吸引了大批“最聪明”的头脑陷入其中,这对社会资源实在是一种很大的浪费。最近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就是由此而出现的。
刘世锦认为,中国金融体系转型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转向市场经济,二是要避免陷入泡沫制造。最坏的组合是市场机制不大起作用,泡沫制造、投机性却很活跃。从实际情况看,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不可忽视。
近些年,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全球500强。从企业盈利水平看,中国仅银行业比美国好,其他行业都有较大距离。究其因,“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不到位,有稳定的利差。再者,还存在隐性担保问题,如地方融资平台;由所有制歧视产生的信用差异所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也相当严重”。刘世锦称,曾同某地一银行负责人交谈,问及对方重点关注哪些行业,该银行人士回答说并不大关注行业,就是看国有还是非国有,“凡是国有的都给(放贷),不用担心。这实际上是国家信用提供的担保。”如此一来,信用体系就不能对经济中存在的风险正确定价。刘世锦称,中国这些年一直存在若干领域,由于对风险不能正确定价而产生无风险利率过高的问题,进而抬高了全社会的实际资金价格。近些年虽然货币政策不断放松,但实体经济企业仍然难以拿到资金,这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在。
*文章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侵权必删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