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应该如何判断疫情下的经济形势?

14浏览
2022/06/20 17:37发布
疫情经济研究
疫情经济研究
这篇文章带你看当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应该如何判断疫情下的经济形势?

最近,很多企业家朋友跟我谈起他们的近忧和远虑。

 

近忧简单一些,这次北京的疫情还会持续多长时间?特别是从事服务业和旅游业的企业家担心,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自己的企业会熬不过这个冬天。

 

我告诉他们,对于当前的疫情暴发应该有两个判断。

 

一是不要悲观,同时要做好防范的准备。最近突发的疫情与年初武汉时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缺乏经验难以做出及时的判断和选择,而且当时还面临春节人口流动规模最大的时期。现在则已经历过国际和国内疫情暴发的各种经验比较,人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充分准备,比如,在应对的手段和方式上,借助大数据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是对于经济的影响,目前看是局部和暂时的。疫情突然出现,使得防范等级提高,会对经济产生一时的影响,但是相比于年初,这种影响会小得多。当防范措施导致传播率下降到一定幅度的时候,降低风险控制级别也是势在必行。

 

总的来说,这次疫情带来的风险还是可控的,对于企业带来的损失也是相对较小的。

 

而远虑则复杂一些,疫情前后的国际局势变化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从前年开始的中美贸易争端到今年的疫情全球暴发显示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中国民众的生活。正是因为如此,大家从疫情出发,开始判断全球化走向,判断未来企业的发展之路乃至个人的就业选择。人们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关系变化。

 

图片

全球化会倒退吗?

 

因为疫情以来发生的种种事件,令人们联想到中美贸易关系和全球化的问题。但其实这是疫情前中国就已经开始面对的问题。

 

看起来,中美贸易关系和全球化出现了危机,好像对于中国来讲也是危机。但事实上,并不是中国自身出现问题,而是美国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这种危机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长期以来去实体经济化,实施金融战略和虚拟经济的结果,当然也与美国长期扩张性外交和军事政策有着直接关系,经济的空心化导致财政撑不住了。

 

只是美国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我们感觉到很不习惯,比如,拿中国说事儿和“甩锅”。既然美国出现了危机,进而要求全世界都要帮助它脱离危机,那肯定是不会通过加重危机来解决问题,而更多会采用谈判的方式,那么必然会使用各种手段,以此来获得谈判筹码。这是国际政治间的一种惯常做法,本不足为惧。

 

如果不明白美国的这个逻辑,反而采取加大危机的应对方式,肯定会导致危机的恶化,甚至会扩大危机的影响面。因此,采取各种手段降低美国危机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是中国在谈判中必须要采取的方法。贸易谈判的第一阶段的成果,其实已经预示了好的苗头。

 

将疫情称为“黑天鹅事件”也好,或者“蝴蝶效应”也好,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它恰恰放大了美国的危机,这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预判。一方面是没有想到中国这么快就取得抗疫成功,另一方面没想到美国的制度性危机被放大到现在这种地步。内乱改变了选举的走向,两党间的矛盾恶化了疫情的演变形势。

 

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局势进而会影响到未来的中美关系,也会影响到中国的外贸和经济。

 

那么,全球化会倒退到单边主义,或者是倒退到区域化吗?目前还很难做出这样的判断。这是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乃至世界所有的经济体,都是靠着全球化来支撑的,一旦倒退,大家都会受损,这是不争的事实。

 

打破国际贸易规则,虽然可以通过价值观来选择站队,但是企业家主导的国家治理体制,不可能会完全支持这种做法。即使国际关系政治格局会有调整,但是企业家是要赚钱的,否则他们无法竞争和生存。所以只要认识到美国和欧洲以至于东亚的日韩等国,是企业家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那就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最后还是会选择继续支持全球化的。因为只有立足于全球市场,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图片

 

中美关系会走向何方?

 

有些人十分悲观,认为中美关系如果继续恶化,会接近战争的边缘。但是,作为理性决策者,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把自己拖入战争。而且,现代政治家的理性会化解各类危机,这是与传统的世袭集权社会治理模式有着根本区别。有了二战的教训,各国在体制上也会约束战争狂人的极端行为。虽然二战后也不乏一些局部性战争,战争的发动者都认为自己处于绝对的优势,但是结果却超出了当初的战略预判。即使在近二三十年,虽然在一些局部战争中,可能会有获胜的一方,但是从长期看,损失远大于收益。

 

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清醒地看出在核大国之间发动战争,既没有绝对的胜算,代价都是相互的,没有赢家。虽然看起来某些国家气势嚣张,实际上还是一种战略上的威慑。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也是企业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企业家并不会放弃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同样更不会放弃中国这个巨大市场,而且这个市场空间还在不断扩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是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和中国的城市化。就现在来看,这个预言是被印证的。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信息革命为中国城市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中国城市化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产品市场。

 

而且中美经济的互补性是世界上最强的,无论是在科技上还是在能源上,甚至包括农产品方面。互补性如此强的两个国家,我找不出理由为什么会撕破脸皮走向决裂。虽然担心中国形成的挑战和威胁到美国的地位。但是如果继续走向恶化是两败俱伤的结果,而且受益者肯定是第三方。这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历史和经济结构演变的格局决定的,竞争虽长期存在,并不一定通过战争,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承担战争的代价。而且很多争端也是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判断,中美关系虽然面临挑战,但不至于破裂,大概率会长期纠葛在各种纠纷和谈判之中。

 

同样的道理,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也不会出现关系恶化的局面,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会放弃中国市场。何况经历了这次新冠疫情的洗礼,中国的社会稳定提供了最大的市场机会。

 

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稳定的社会治理结构,稳定的市场空间,稳定的能够抵抗风险的国家,应该是世界上投资的最好选择。中国还有一个其他国家都不具备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仅中等收入群体(不包括高收入和较高收入群体)就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远超过美国人口数量,与欧盟的总人口数相当。此外,中国的市场还具有全产业链的特点,还拥有中国人勤劳和聪明的本性,等等。

 

在全球疫情演变的过程中,中国不仅是稳定的市场,同时还可以向全球提供包含防疫需求在内的全方位需求。因此各国之间的相互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所谓的价值观分歧。当然,也需要正视这种分歧的存在,认识到会在一些具体和局部问题上产生各种不确定性。但只要不去主动挑起各种争端,而且善于化解危机,在疫情发展的各种变化和可能中,或许还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同时也会对全球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于这些判断,我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是看好的,同时也对全球化有充分信心,对中美关系不至于过份悲观。

 

对于中国来说,自身的发展可能会对一些国家形成挑战,但只要不去主动采取扩张性政策,自己不犯错误,更多地把焦点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例如当前紧迫的就业问题,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基层的运转和执政方式问题等,通过改革等各种方式化解国内的矛盾,就可以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疫情经济研究
疫情经济研究
文章74
·
总浏览量1347
最新文章
更多
住房“限购令”如何影响周边城市房价和汽车消费?
学说观点
5
浏览
JFE|空气污染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会干扰投资者的理性决策!
学说观点
1
浏览
JFE|中国股市可以准确预测吗?来自机器学习的视角
学说观点
1
浏览
国际金融顶刊JFE最新研究:中国股市的真实价值
学说观点
1
浏览
金融学顶刊《Journal of Finance》“偏爱”哪些中国故事?
学说观点
1
浏览
金融顶刊JF发表中美竞争研究:创新研发还能帮美国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吗?
学说观点
0
浏览
热门用户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298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957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260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520
浏览
荒唐!Science论文作者P上自己名字,还写进简历里?
楚健
·
275
浏览
李开复:ChatGPT引发失业恐慌?这20种工作要避开!
我和ChatGPT有个对话
·
251
浏览
Top 100 Economics Blogs of 2023
学术小秘书
·
250
浏览
2022数字经济大会议程发布,邀您参会!
学术会议动态
·
211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203
浏览
于海龙 李成明丨乡村振兴背景下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政策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和路径选择
经典论文回顾
·
183
浏览
TOP前沿: 文本分析方法必读实用指南! 基于文本即数据的机器学习!
经典论文回顾
·
17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