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张杰:中美科技战略竞争格局下的全球科技创新

29浏览
2022/05/10 03:34发布
创新研究
创新研究
创新研究——张杰:中美科技战略竞争格局下的全球科技创新

当前,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聚焦逐步爆发于科技创新领域,美国必然会主动利用自身主导的创新链形成的盟国利益体系,在全产业链、全方位实施和展开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遏制策略,从科技创新自主能力方面彻底削弱中国赶超美国的综合能力。这就会造成全球以较大概率形成美国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共同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分野和竞争。中美双方在诸多当前和未来的产业链和科技创新领域中的底层设计架构、知识产权体系、科研成果发布渠道、高端科学研究人才以及工程化产业化自主能力体系等方面,必然均会展开全方位的、全创新链式的全球竞争。为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在全球正在形成的两种相互隔离式科技创新体系的复杂格局下,如何利用自身的全球第一规模市场优势来尽快培育全创新链式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系,主动通过打造与欧盟、东盟以及其他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互利共赢体系,以“集体”对“集体”、“利益同盟”对“利益同盟”策略,维护中国的国家发展利益。

 

一、中美持续科技战略竞争格局下的两种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形成

 

2020到2035年,中美必然全面进入以科技创新竞争为主导的战略竞争阶段。虽然美国继续在地缘政治、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持续制造高强度摩擦,也必然会在台海关系、南海地区领土领海等方面全面实施遏制策略,但是,更要注意的核心问题是,中美之间日益凸显的科技创新战略竞争格局及其带来的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主导权,这才是影响中国国家利益的决定性因素。

 

从美国当前对华战略定位的转变角度来看,强力维持美国在全球当前和未来科技创新领域及其战略新兴产业的对华全面优势,已经成为美国两党的基本共识。因此,在美国精英阶层的战略谋划中,即便中国GDP规模在2027年左右超过美国,美国针对中国的最大优势仍然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全球一流大学体系及其隐含的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能力等方面的独一无二优势;二是全球布局的金融体系优势及其隐含的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全球优势产业体系的独特优势;三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及其隐含的发展军事体系的低成本代价;四是对全球顶级人才的特殊吸引力和最为自由宽松的科研制度体系。只要美国能够充分保持这些核心优势,美国针对中国的全面战略优势仍然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持续维持。

 

需要高度关注的重大现象是,在中美之间持续进行的科技战略竞争格局的影响效应下,全球会以较大概率形成美国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共同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分野和竞争。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全球既有的科技创新领域战略主导优势,特别是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方面占据全面优势的美国,必然会主动利用这些优势作为打击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手段。当前,不仅仅是在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中,美国对中国采取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品禁售、强迫产业链撤离中国和阻止人才交流学习机会等形式的全面封锁和遏制战略,今后一段时期内必然会蔓延到美国占据优势的所有产业体系和领域;另一方面,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科技创新领域的全面遏制和封锁战略,必然会倒逼和刺激中国在所有全球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应对策略,唤醒和促使中国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等领域全面强化自主能力。因此,从美国的主动攻击性策略和中国的被动应对性策略来看,中美之间相互隔离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似乎短期内已无逆转的可能,美国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共同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分野和竞争,逐步演变为全球的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地,中美双方在诸多重点和未来科技创新领域中的底层设计架构、知识产权体系、科研成果发布渠道、高端科学研究人才以及工程化产业化自主能力体系等方面,均会展开全方位的全球竞争。

 

二、对全球中美各自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形成机制的分析

 

第一,美国必然会利用自身在经济和军事关系方面的盟国体系,快速构建全面排斥中国的全球科技创新同盟体系和战略新兴产业链体系。事实上,美国利用自身在全球产业链的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长期优势,已经在全球布局和组织了基于发展利益之上的同盟体系。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地区均处于美国创造的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体系的附属地位,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到美国正在构建的全面排斥中国的全球科技创新同盟体系和战略新兴产业链体系,中国对此不要抱有幻想。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又在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巨大市场拥有巨大利益。因此,美国试图主导的全面排斥中国的全球科技创新同盟体系和战略新兴产业链体系,又存在相当的内在利益冲突性、矛盾性和脆弱性,成为中国应对和化解美国同盟体系策略的可能突破口。

 

第二,欧盟国家必然会利用中美之间的全球技术体系形成和竞争机会,采取两边迎合策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要构建不被美国封锁和遏制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和战略新兴产业体系,最优的策略是同欧盟建立更加紧密关系的发展利益联合体系。2020年末中欧双边贸易投资协议的全面达成,似乎朝着中国这一设想的目标逼近。然而,不可忽略的是,虽然中国一直在强化与欧盟国家形成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协作分工关系,欧盟国家也不会轻易主动构建排斥中国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但是,从国家利益角度来看,美国对欧盟的重要性在一段时期内仍然高于中国。因此,欧盟仍然有较大概率伙同美国一起封锁和遏制中国的科技创新自主能力和战略新兴产业体系发展能力,强迫中国对欧盟实施单方面的加大市场开放政策,进而从中国获得不平等的贸易和投资利益。

 

第三,针对中美之间科技创新领域的全面战略竞争格局,全球新兴大国之间必然出现分化、摇摆态势以及遵循国家利益最大化策略。一方面,虽然当前印度挑起了针对中国的领土纠纷,但是,不要误判印度这样的未来大国会轻易倒向美国的战略同盟体系。印度必然会积极利用中美之间的科技创新战略竞争格局,全面谋取在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方面的主导权乃至部分产业的全球科技创新主导权。实质上,当前印度针对中国发动的领土纠纷,是印度为了替代中国产品在印度国内市场份额,实现构建国内产业体系和发展自身数字经济产业的一种策略而已,另一方面,巴西、印度尼西亚、越南等新兴大国,绝不会放弃同时从美国和中国巨大内需市场和发展机会中的谋利机会,必然采取同时参与美国和中国各自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和战略新兴产业体系,从而实现自身国家利益最大化。全球的其他众多中小发展中国家,在新兴大国的示范作用下,也会采取同样的策略。

 

第四,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中国台湾地区,台湾地区必然会主动加入美国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战略新兴产业体系,逐步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需要清醒认识的问题是,多数台湾选民选择支持民进党的核心因素,在于台湾当前的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势是从美国日本创建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延伸而来,大陆只是台湾高科技产品的销售市场而已。在多数台湾人眼内,台湾产业优势依赖于美日体系,而大陆产业则依赖台湾高科技产业产品,是台湾为大陆提供了经济发展机会,而非大陆为台湾提供了经济发展机会。因此,针对中美之间正在形成的相互隔离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战略新兴产业体系,台湾地区必然会选择加入美国主导的科技创新同盟体系,逐步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谋求养活台湾2300多万人的市场机会,进而彻底摆脱对中国大陆市场的依赖。

 

三、中国的应对战略与具体策略

 

第一,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各自主导的相互隔离式的两大全球科技创新体系格局的形成不可避免。构建以自身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基础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及其催生的战略新兴产业体系中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协同能力,已成为2020至2035年期间中国的核心发展战略。要冷静判断的基本事实是,在中国构建自身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及其催生的战略新兴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体系的最初过程中,必然不会有全球重要国家的参与,中国只能采取孤军奋战的发展策略。更为关键的是,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的主导权,不仅仅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集成生产制造能力,也正在于战略新兴产业体系中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协同能力,更在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持续领先能力。而后者愈发决定前者的综合优势能力。因此,在2020和2025年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必须尽快在这些领域内全面布局,同时推进,不可存在偏向或侥幸心理。

 

第二,美国针对中国发起的相互隔离式的全球科技创新同盟体系,并不是针对中国经济和市场实施完全“经济脱钩”策略,而是谋取针对中国市场的单边开放优势,抢占中国的高端市场。今后中美之间的长期竞合关系,是指美国通过对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品的全面封锁和遏制,来扩大美国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复杂关系,从而阻断中国国内的本土高端市场需求支撑中国高科技跨国本土企业的崛起和发展空间。为此,在中美科技创新脱钩态势难以避免的情形下,中国再也没有必要对美国实施以单方面开放换和平的妥协策略,而是必须以“对等开放”原则作为双方的谈判博弈和利益竞争基础。

 

第三,要以更大的前瞻性战略智慧和策略,与欧盟构建利益共同体,同时,将更多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逐步纳入到中国正在构建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及其引发的战略新兴产业体系中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体系。美国遏制中国的策略是试图采取同盟体系,而中国应对美国正在构建的排斥中国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的最高智慧,也是应该采取与其他国家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利益体系。为此,一是中国在加快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和投资协议的基础上,强化双方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方面的全面合作关系,二是可以进一步加大针对新兴国家的市场开放,通过强化与新兴国家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协同分工体系基础上,逐步推进基于共同发展利益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要保持战略耐心,做好与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的科技创新合作关系,三是全面构建针对发展中国家单方面完全开放的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设计专门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和高科技产业联合发展机制,鼓励双方科研机构的全面合作。

 

第四,尽快实施针对吸引全球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来华研究和工作的国民待遇条件,营造对标国际一流环境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特别是将吸引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流人才来华学习、研究和工作,作为今后中国实施人才开放计划的重点目标。一方面,针对中国当前和未来重点产业链和战略新兴产业体系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方面急需的各类人才,制定和实施专项人才引进计划,特别是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列为专项人才引进计划的重点,另一方面,瞄准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实施面向全球开放性的人才吸引和引进计划,可以通过实施中国的快速绿卡通道和中国移民公民计划,增强全球高端人才来华的吸引力。

 

 

 

*文章来源: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

*侵权必删

创新研究
创新研究
文章115
·
总浏览量11061
最新文章
更多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办】第三届智能计算与下一代网络国际会议(ICNGN 2024)
杜金桐
5
浏览
【征稿-EI检索】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国际会议(ICNFM 2024)
杜金桐
14
浏览
智领未来 元启新篇|南京江宁AIGC与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暨元宇宙供需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杨展
2238
浏览
前沿科技盛会:南京AIGC与元宇宙论坛引爆行业新风向!
杨展
33355
浏览
顶刊JDE | 外资冲击波下的质量危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滑是为哪般?
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48
浏览
【EI检索】2024年第一届先进能源材料、能源器件与能源系统国际会议(AEMDS 2024)
杜金桐
15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185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879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767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763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763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82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670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60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632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32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