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EN

饶毅炮轰尹烨:科普不需要哗众取宠的伪科学!本人回应:谢谢指教

31浏览
2022/07/27 02:41发布
全国高校发展动态
全国高校发展动态
7月高校动态——饶毅炮轰尹烨:科普不需要哗众取宠的伪科学!本人回应:谢谢指教
【中文科普走出幼稚期,但还有各种现象交杂】二十年前我写过科普,主要是觉得科学太好玩了,不应该自己专有,大家可以一道乐。近十年来,华人科普文章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我发现自己的水平从二十年前的超过中文科普平均水平而有意义,但近十年水涨船高后自己水平低于中文科普平均水平,所以基本退出科普工作。留下对科普概貌的一些了解。严复先生提出翻译应该做到“信达雅”。
科学普及可能也是同样三点。
百年前到1980年代,我国人民对科普的需求比较大,而科普工作者人数很少,他们懂得有限,所以有很多科普离“信”有很大的距离。例如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写的很多,恐怕错误的超过一半。但他们对中国青少年还是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因为有时候青少年并非搞清楚了具体的内容,而受到了精神影响和激励。有些科普工作者,不仅懂科学不够,构建了一些不够实的偏见,而且出现过科普工作者一旦有了某些地位和职权,认为科学家不懂科学,而他们更懂。我回国初,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某位电视台副台长,在我说科学好玩的时候,专门公开“纠正”我。好在当时北大的吴国盛救场,要不然我们僵住了。1990年代-2000年代中期,我当时也写了一些。我的科普做到了“信”,但很少做到“达”,从来没有做到“雅”。这与我认为科普的“信”是第一有关,也与我的文字功底不足有关。
近十年,有很多不同科学领域的人,对他们专业相关的进行科普。有些人做的非常好。其中有些只写一两篇的人,更是“偶尔露峥嵘”,写的非常好。
生物之外的有,生物的也有。如华盛顿大学的陈宙锋教授写的痒。与世界上绝大多数领域不同,痒的分子机理研究由几位华人科学家主导:华盛顿大学的陈宙锋、霍普金斯大学的董欣中是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北大博士、陈宙锋的博士后、回到上海神经所的孙衍刚是国内最佳,如果陈宙锋坚持这方面研究而不被错误所误导,孙衍刚超过陈宙锋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陈宙锋给《知识分子》科普过痒,因为他就是领军专家,而且文笔很好,做到了“信达雅”。
北大校友、华盛顿大学博士、德国马普研究所的博士后梁希同,研究乌贼变色,这是非常有趣、但科学重要性不是非常明确的问题。梁希同的科普栩栩如生,是我自己阅读范围内“信达雅”做的最好的科普。因为其科学研究,梁希同很快将回北大任教。作为他将来的高年资同事,我并不希望他参与太多科普,他的去留和晋升都取决于研究,而科普不会对他个人带来任何好处。可能,以后这些以自己专业偶尔做科普的,会是我国科普的相当一部分。他们以公益行为做科普。科普如果能同时做到信达雅,当然最好。如果做不到,底线是“信”。
科普最重要的是“信”。做不到“达”、“雅”,仍然可以科普。做不到“信”,应该避免做科普。
只有足够懂科学,才能进行比喻、延伸、插科打诨讲笑话而“万变不离其宗”,守住核心内容。对科学本身不够懂,进行比喻、延伸、讲笑话的时候就很容易说错。外行不清楚,内行一听就知道是搞错了,再怎么巧舌如簧也不能掩盖内容的错误。
最近某个企业的高管尹烨,本身生物的背景就比较局限,而且非常不严谨,有相当多故意哗众取宠的内容。他有关生物的演讲就有很多伪科学,而超出生物涉及其他科学,就错误百出。外行、特别是文科的听众被其吸引。如果他在国际大企业工作,早就因为损害企业声誉而被开除。该企业早期的杨焕明确实是基础太差,不懂遗传学。一般人把基因测序与遗传学紧密联系而不知道两者在智力上的差别。生物学鸡鸭猫狗都可以看懂测序结果,但理解遗传学要求就高一些。我以前估计过杨焕明可能考不及格现在高中遗传学部分。但外界不了解,以为杨焕明真是专家,他也希望扮演科学家,所以回答问题出错。杨焕明后来知道藏拙。与杨焕明因为扮演科学家而被动说错一些科学问题不一样,尹烨主动出来大范围忽悠就比较奇怪。尹烨的行为无异于主动说谎。他忽悠、胡说和欺骗的内容超出生命科学范围。批评他是为了破除人们误认为企业高管就可以随心所欲宣传伪科学。
过生物的人们一般评论如下,我不一定全部同意这些评论,但列出来以便不学生物、特别是文科的人们有所了解,免得被伪科普后不知:
图片
 图片来源:饶议科学
饶毅教授紧接着再度发文《智力小测验》,这回连拐弯抹角都省了,毫不留情地怒骂「继续多看多听尹烨就是降低智力」,甚至「忠告」华大基因职工不应拍马,否则企业迟早要垮
图片
 图片来源:饶议科学
这篇《智力小测验》引了尹烨的一个关于梦的科普视频,并表示,看尹烨就是上当受骗:
图片
图片来源:生命认知学
图片
图片来源:饶议科学
此文一出,嘲讽程度直接拉满。
众目睽睽之下,尹烨也终于于一个小时后,在个人公众号上对此事作出了耐人寻味的回应——谢谢指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图片
图片来源:尹哥聊基因
什么是好的科普?
复盘整起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饶毅教授认为,尹烨的科普内容为了面向大众读者的传播性和煽动性,牺牲了太多科学性,连「信」的基本都抛弃了,再「达」再「雅」又有什么用?
事实上,对于科普领域的「传播性」与「科学性」之争,一直是阻碍科普知识健康传播最大的矛盾之一。
我国另一位著名科普作家曹天元,其所著《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堪称二十年来影响力最高的本土科普读物之一。
这本书首次将艰涩难懂的量子力学,以一种比较容易进入的姿态带给中文读者,也同样是在普通读者中广受好评的同时,遭到业内人士的抨击。
图片
 图片来源:豆瓣
2017 年,《上海书评》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讨论「中国科普的理想与现实」。在这次访谈中,曹天元称:
中国科普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大家对「科普」这个东西,从根本上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很多人对科普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是希望它又能像科学一样严谨准确,又能为大众喜闻乐见,广为传播。然后很多科普作者就会纠结于两者之间,太想「两手都要硬」,但结果往往就是两头不靠。
曹天元认为,大众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几乎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科学说法,这也使得过分追求严谨和准确的科学知识在大众之间难以传播
这种现状也迫使科普工作逐渐成为了一种「话语权之战」,科普工作者便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自己的权衡。
显然,在这次纷争中,尹烨倒向了「娱乐」,而饶毅仍坚持「严谨」。
有网友曾对尹烨其人进行了一番「批判性认可」:
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总而言之,我们不知道饶毅和尹烨之间的这场战争最终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但我们知道:
科普的阵地,如果科学家们不去占领,就会被大忽悠们占领。
注:本文源于饶议科学、生物学霸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侵权必删
学说平台,学说网,金融学说,道口学说,学说经济,五道口学说,清华五道口学说,清华学说,学说平台直播,学说会议直播,学说直播回顾,学说直播预告,学说ABFER直播,学说学者库,学说研讨会直播,学说年会直播,学说论文库,学说学者库
全国高校发展动态
全国高校发展动态
文章123
·
总浏览量12329
最新文章
更多
【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主办】第三届智能计算与下一代网络国际会议(ICNGN 2024)
杜金桐
5
浏览
【征稿-EI检索】第五届新型功能材料国际会议(ICNFM 2024)
杜金桐
14
浏览
智领未来 元启新篇|南京江宁AIGC与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暨元宇宙供需对接大会成功举办
杨展
2238
浏览
前沿科技盛会:南京AIGC与元宇宙论坛引爆行业新风向!
杨展
33355
浏览
顶刊JDE | 外资冲击波下的质量危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下滑是为哪般?
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48
浏览
【EI检索】2024年第一届先进能源材料、能源器件与能源系统国际会议(AEMDS 2024)
杜金桐
15
浏览
热门用户
学术前沿速递
学术前沿速递
文章
300
学说观点
学说观点
文章
300
AIGC交流社区
学说官方
文章
240
未央网
未央网
文章
233
毕宣
中央财经大学
文章
185
王凯
T. Rowe Price
文章
181
热门文章
更多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楚健
·
1185
浏览
绿色信贷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
创新研究
·
879
浏览
最新综述!AIGC到底是什么?都有哪些应用?一文尽览!
AIGC交流社区
·
767
浏览
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分析方法大全!收藏
周舟
·
763
浏览
数电票的26个问题,税局统一回复!
张俊熙
·
763
浏览
如果经济学家连股都不炒,那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李博
·
682
浏览
“特斯拉”打败了“星巴克”
张子瑞
·
670
浏览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方法
周舟
·
660
浏览
银行纷纷入局数字藏品赛道,什么信号?
李杨杨
·
632
浏览
会议预告|清华五道口绿色金融讲座第一期,邀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会议动态
·
332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