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阿尔托大学和奥克兰大学为例
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作为市场需求与传统学术平衡点上生长出的一种大学发展新模式,自20世纪中期产生以来,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发展中的一个新趋势。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Burton Clark)最早提出“创业型大学”的概念,他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一书中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了欧洲五所大学的发展特征,系统地阐述了创业型大学的形成机理。亨利·埃兹科维茨(Henry Etzkowitz)则从三螺旋结构分析框架出发,研究的主题是大学如何发挥自身在科学研究与人才聚集方面的优势,进而将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展学术创业等。无论何种理解,创业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将创业教育、创业活动与科研成果转化良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其自身的价值理念、发展过程与组织特征。
虽然世界范围内创业型大学发展呈现出复杂性(涉及与创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及组织变革)、系统性(以学校为主体受到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影响)和聚焦性(以创业型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为核心目标)等特征,但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创业型大学主要存在“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两种发展模式。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作为世界一流创业型大学分别是上述两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分析上述两所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比较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异同点,不仅有助于从组织内部丰富对创业型大学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思考我国高校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
“自下而上”:阿尔托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作为北欧最大的研发中心,芬兰是一个典型的创新驱动发展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创业一直是芬兰政府发展战略的核心,为此芬兰政府在教育领域提出了创业型大学的建设口号,要求国内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在转型过程中,阿尔托大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草根创业(Grassroots Entrepreneurship)发展路径。该种模式遵循“自下而上”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源动力主要来自学校基层,即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并通过建立区域创业共同体和大学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最终形成充满活力的地区性创业教育体系。
(一) 由学生主导的创业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阿尔托创业协会(Aalto Entrepreneurship Society, Aalto ES)成立于2009年,作为一个由学生创建和领导的组织,被誉为欧洲最具活力的学生创业协会。阿尔托创业协会是阿尔托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行为主体和核心平台,旨在通过不同的方法帮助创业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近年发展中,阿尔托创业协会举办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活动。如在2012年初,阿尔托创业协会承办了“全国创业大会”(National Startup Conference),并将其迅速发展成为一项主要的地区性活动。此外,为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发展,阿尔托创业协会还与斯坦福大学“技术创业计划”(Stanford Technology Ventures Program, STVP)签订合作协议,使该校成为斯坦福大学科技创业课程的首位欧洲官方合作伙伴。
2012年末,在阿尔托创业协会的基础上,学校又成立了创业桑拿基金会(Startup Sauna Foundation)。该基金会作为由学生领导的管理机构,接管了阿尔托创业协会的部分创新创业职能,目的是创建一个实体性组织支持赫尔辛基成为一个可以持续发挥创业作用的地区。创业桑拿基金会以阿尔托大学为中心发起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活动,目前影响力较大的项目有创业桑拿(Startup Sauna)、创业实习项目(Startup Life)和SLUSH创业大会。其中,创业桑拿项目成立于2013年初,主要发挥创业加速器的作用,目的在于通过选择具有潜力的高成长创业项目,帮助创业者实现资金募集以及创业前期准备。总体而言,阿尔托大学创业教育是在阿尔托创业协会和创业桑拿基金会成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的,从初创到发展由学生主导的创业活动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小众”到“大众”的发展。
(二) 由学校主导的创业活动的积极响应
随着由学生主导的创业活动的不断升温,创业教育的发展也逐步得到了学校的关注。2010年5月,阿尔托大学成立了阿尔托创业中心(Aalto Centre for Entrepreneurship, ACE)。阿尔托创业中心主要发挥孵化器、加速器和转化器的作用,目的是将创业活动、风险投资与创业教育联系起来,帮助创业企业取得成功。该中心成立后,不断拓展创新创业活动范围,仅在2010年,就先后成立了创业加速器项目和新创公司实习项目。如2012年3月,阿尔托创业中心联合诺基亚与微软公司共同投资1 800万欧元,合作推出的“应用校园”(AppCampus)项目就是其代表。
自2012年末开始,学校的创业文化得到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参与并支持创业教育活动。作为斯坦福大学“技术创业计划”合作伙伴,阿尔托大学在工程技术学院还推出了阿尔托创投计划(Aalto Ventures Program, AVP),为各个学院的学生提供创业课程与培训。目前,阿尔托创投计划的课程分为灵感与导论、知识与技能、综合项目经验三大类,内容覆盖创业领导力、设计思路、财务规划、经验分享等,已有超过350名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此外,为了跨越传统院系与学科边界,阿尔托大学还设立了设计工厂(Design Factory)项目。设计工厂整合工程学院、商学院和艺术学院的教学与科研资源,通过支持基于问题的跨学科学习与研究,为教师、学生、企业以及社会团体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平台,从而优化了创业体验环境。
(三) 创业教育体系的组织架构
从2009年到2013年,经过五年的发展,阿尔托大学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阿尔托大学创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基层由学生领导的创业活动及其支持项目组成;中间层由各个学院开展的创业活动以及创业支持机构和项目组成;最上层由学校管理人员支持并推动创业活动发展。其中,由学生领导的创业活动是推动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形成“自下而上”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关键,它为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愿景和支持;而由学校管理人员推动的创业活动在为基层创业活动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资助的同时,也为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外部交流发挥了桥梁作用。
图1 阿尔托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组织架构
2
“自上而下”: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作为太平洋南部的主要国家之一,新西兰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持续稳定增长。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受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新西兰经济出现了停滞,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毫无增长。其中最主要问题是国内创新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为改变这一状况,新西兰政府力图通过加速基础研究商业化进程发展创新型经济,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新西兰科研实力最雄厚的大学,奥克兰大学在此次经济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大学以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作为推动基础研究商业化的动力机构,采取了基于大学现有机构的“自上而下”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以大学科研创收为源动力的创业教育体系。
(一) 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形成与商业化活动的拓展
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最早源于1988年成立的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作为负责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职能部门,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在促进产学合作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在科研成果商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2012年收入增长已超过1.35亿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6亿元左右)。作为奥克兰大学的商业化研究、知识转移和教育培训机构,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吸引世界领先科技人员开展创新项目去解决现在和未来社会中面临的多项挑战。
(二) 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形成与大学创业活动的全面开展
20世纪90年代末,新西兰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落,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地位也在持续下降。人们普遍认为新西兰的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即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过度依赖而对高新技术产业关注不足。当时新西兰整个国家的创新与创业能力相当有限,在社会中也鲜有企业家、天使投资者和风投机构。在此背景下,新西兰政府采取措施力图通过使大学与市场密切合作,进一步加速产学研合作来推动新西兰经济的转型。1999年有着丰富商业背景的约翰·胡德(John Hood)被任命为奥克兰大学的新一任校长。新校长上任不久就同新西兰政府合作,于2001年举办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知识浪潮会议(Knowledge Wave Conference),该会议引发了全国性的讨论,被视为是新西兰国家创新与创业战略形成的转折点。
步入21世纪,奥克兰大学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2001年,新西兰政府与奥克兰大学商学院合作建立了非营利性机构新创企业孵化器——ICEHOUSE,该机构的使命在于和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合作,加速企业的创新发展进程。目前,ICEHOUSE不仅得到了新西兰政府的财政和技术支持,还托管了新西兰最大的天使投资网络。2002年,奥克兰大学又启动了星火创业计划(Spark),作为一个由学生主导、由商学院教师负责提供指导的项目,该项目吸收剑桥大学的运作模式和经验,相继推出商业计划竞赛和16周教育计划等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创业者做出有效的投资和产品开发决策,提高创业者未来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此外,为了解决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奥克兰大学商学院还于2009年设立了创业者挑战项目,该项目每年最高可为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价值100万新西兰元的资助。
(三) 创业教育体系的组织架构
通过图2可以看出,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作为一个由大学创办的技术转移与商业化机构,最大特点在于为大学和企业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该机构确立了两种类型的科研转化形式:一类是公共型研究(Public Good Research),此类研究通常由政府、基金会、慈善机构提供资助,委托大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开展研究,研究的知识产权归大学所有,最后由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负责将科研成果商业化;另一类则被称为企业资助型研究(CorporateFunded Research),此类研究由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研究人员与部分大学研究人员组成合作团队共同完成,遵循“谁资助,谁拥有”的原则,通常情况下知识产权归企业资助方所有。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为回应地区亟须解决的社会发展需求,奥克兰大学在2001年和2004年分别成立了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利金斯研究所两个大规模跨学科研究所。研究所集聚了来自不同院系的研究者,形成跨学科团队,他们通过相互交换信息,激发产生新的观点,协调复杂的项目,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三是奥克兰大学商学院。奥克兰大学商学院开展的全校性创新创业活动包括“星火创业计划”项目、“创业者挑战”项目和其开发的创新创业课程。其中创新创业课程既包括针对MBA学生开设的商学课程,也包括为全校学生开设的技术创业课程,还包括为社会中有创业意向者开设的短期培训课程。
图2 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组织架构
3
阿尔托大学和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
通过对阿尔托大学和奥克兰大学两所大学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分析发现,无论是阿尔托大学实施的“自下而上”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还是奥克兰大学实施的“自上而下”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都取得了一定成功,这也彰显出世界范围内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取向。从两所学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实践经验来看,两者的共同特征及其差异如下。
(一) 共同特征
作为创业型大学理念的提出者,伯顿·克拉克从组织转型的视角归纳了创业型大学的五方面特征: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展的发展外围、激活的学术心脏、多元化的资助基地和整合的创业文化。其中前三项特征涉及大学组织结构维度;第四项涉及大学获取资源途径维度;最后一项涉及大学组织文化维度。与之相类似,阿尔托大学和奥克兰大学两所学校的共同特征也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 卓越的领导者。在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方面,两所大学的创业发展都得益于拥有一批卓越的领导者,推动组织不断变革和发展。在阿尔托大学中,人们普遍将学生创业运动的发起人看作是具有创新意识的独特天才,推动大学创业发展的角色主要由学生领袖担当;在奥克兰大学中,推动者则主要由大学校长担任。其中,奥克兰大学校长约翰·胡德发挥了最为重要的引领者作用,他上任后不久就明确了学校的创业愿景并筹划举办了知识浪潮会议,力图通过加强大学与企业以及地方创业共同体之间的联系,将该大学打造成为地区创业的中心。
2. 广泛的外部联系。在拓展的发展外围方面,两所大学的共同经验在于其能够通过学校的多种拓展机构与外部组织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和连接。在阿尔托大学创业发展的初期阶段,阿尔托创业协会的成立发挥了类似作用。为支持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阿尔托创业协会与斯坦福大学开展合作,以建构动态化的组织盘活整个创业教育体系,此举不仅有助于促进两校组织成员的合作,还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阿尔托大学的创业环境;奥克兰大学通过作为知识和科研成果转化机构的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用以加强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合作关系并支持高质量的研究项目和创新合作项目,有效地建立了国际伙伴关系。
3. 重视学术水平的提升。在激活的学术心脏方面,两所大学也同样十分重视学术水平的提升,并推动学术水平向更高方向发展。在阿尔托大学创业中心的支持下,阿尔托大学开展了一系列学术创业活动,体现了其学术发展水平。如根据严格筛选机制,阿尔托大学将优势资源用于阿尔托大学师生共同体生成的高潜能新创公司;通过提供充分的初期种子资金,支持新创公司建设等。奥克兰大学则不断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其已有科研优势的进一步发展,如学校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利金斯研究所两个跨学科研究组织的形成就是其优势学术领域发展的具体体现。
4. 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在多元化的资助方面,两所大学通过开辟广泛的社会投融资渠道,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阿尔托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外部竞争性资助、教育服务收益以及基金会收入等。但政府所提供的资源依然重要,仍然是阿尔托大学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奥克兰大学的办学经费来源与阿尔托大学相类似,但其更多依靠外部竞争性资助。如奥克兰大学一方面通过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在科研成果商业化方面取得回报,另一方面则通过ICEHOUSE与新西兰最大的天使投资网络合作募集资金,从而为学校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充分资金支持。
5. 重视营造创业文化。在整合的创业文化方面,两所大学都十分重视营造创业文化,把“企业家精神”引入大学并使不断整合的创业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阿尔托大学之所以形成由学生主导的创业运动,一方面得益于大学所营造的创业文化,使师生对自主创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学校长期形成的学生进取主义传统,学生团体在创新创业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奥克兰大学在创业文化方面拥有积极的科研创新文化以及良好的公私合作传统,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更多关注高新技术创业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完善。
(二) 差异之处
受国家与社会宏观需求的影响,阿尔托大学和奥克兰大学为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都是通过“学术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创业。然而,两者在创业的逻辑起点、发展战略、管理方式以及组织结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1. 创业的逻辑起点不同。阿尔托大学通过形成区域创业共同体构建大众化的创业教育体系。阿尔托大学依据自身所拥有的良好创业环境,通过由学生、校友等基层创业群体结成的区域创业共同体为大学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科学研究机会以及丰富的财政支持。区域创业共同体在与学校关系不断增进的同时,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从而逐步构建起了充满活力的地区性大众化创业教育体系。与阿尔托大学所不同,奥克兰大学则是通过学校技术转移机构加速产学研的联系,构建以学术转化为主的创业教育体系。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奥克兰大学基于已有的科研优势,以知识转化作为切入点,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化,进一步发展大学与产业关系来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2. 创业的发展战略不同。阿尔托大学采取的是弱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以松散的知识产权管理为主要特征,重视学生、教师和创业者所形成的区域共同体在创业中的作用。在这一战略中,投资主要指向区域的发展而非大学组织自身,大学并不强调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因此,随着创业活动的大量开展,阿尔托大学的创业参与度得到了迅速提升。然而,当面对大学之外的诸多活动时,此种发展战略也面临着如何进行规范和管理等难题。奥克兰大学采取的是强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是以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为源动力的创新创业机制,十分强调知识产权的边界与归属问题。一般来讲,该发展战略通常建立在大学已有研究优势的基础之上,并以健全的制度化方法作为保障,如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针对不同性质的研究进行分类资助和分类管理就是其体现。从发展经验来看,奥克兰大学与国际研发机构间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超过了与区域共同体的合作关系。
3. 创业的管理方式不同。阿尔托大学采用的是服务型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学校在指导大学内外创业活动的发展时采取“支持而非指令”的态度。这一管理方式为学生主导的创业活动提供了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大学领导不但为学生创业运动提供必要的种子基金和风险投资,更赋予学生共同体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引领有卓越创业潜质的学生组织开展创业活动。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区域中技术驱动的创业教育的发展,并为解决由学生主导的创业运动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毫无疑问,阿尔托大学的治理结构顺应了学生主导创业运动的组织内增长。奥克兰大学采用的是指导型管理方式。奥克兰大学的管理组织与创业组织并不是具有严格意义划分的两个系统,如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和奥克兰大学跨学科研究机构等,它们是一个集学术与创业为一体的组织。奥克兰大学根据社会需要在校级层面制定了大学的技术发展领域与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在大学创业教育体系中,大学领导在制定创新创业战略和培育创业空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但是创建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驱动者,也是创业文化建设和创业战略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4. 创业形成的组织结构不同。阿尔托大学形成的是底部厚重的创业组织结构。阿尔托大学采取“自下而上”的创业教育发展战略,积极鼓励基层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建立了大量的创业中心、创业团体、创业竞赛和创业论坛等。在大学管理方面,阿尔托大学从政策和领导上支持和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总体来看,这种底部厚重的创业组织机构一方面保证了校级层面的集中统一领导,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起基层组织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有利于基层创新创业活动根据自身特色发展。奥克兰大学形成的是事业部制的创业组织结构。奥克兰大学创业发展的源动力主要来自承担大学技术转移角色的关键机构——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虽然在经费来源、人员构成、工作方式以及成果分配等方面呈现多元化,但这都是为了促进大学与外部人员、资金与信息的交换,推动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创业发展。也就是说,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是一个在经营和决策上拥有很强自主权的相对独立单位。此外,奥克兰大学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也类似于一个个事业部。这些机构内设立诸多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由教授、青年教师、博士后和研究生组成。研究小组通常会为了争取资源而相互竞争,运作模式类似于准公司。
4
结论与启示
世界发达国家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形成是大学理念和功能变迁的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地方历史文化的必然反映。正是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独特性的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上述两所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基本上代表了创业型大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和走向。其中,“自下而上”的地方服务型发展模式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其变革的依据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政治意志。“自上而下”的学术创业型发展模式以提高大学的学术科研水平为发展目标,其变革的依据是知识发展转化规律与社会需求互动的结果。
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在这一过程中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部分高校已提出要走创业型大学发展之路,但是创业型大学建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刚刚起步,存在着创业型大学怎么走,怎样建设创业型大学的问题。为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治理体系,我们可以从世界发达国家大学治理模式以及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战略中汲取经验。总而言之,创业型大学作为一般大学迈向更高水平大学的有效路径之一,已经在世界大学发展和改革中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和影响。未来我国创业型大学在建设过程中唯有充分尊重大学的学术使命和大学的主体作用,合理安排组织架构,明确相关法律制度,才能确保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和目标的实现。
*文章来源:高校教育管理
*侵权必删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