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前景理论?
01
前景理论
传统的金融理论有一个基础假设认为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的、逐利的,而且都会获取完全信息做决策。可事实上,我们看到个体在投资时存在很多不理性行为,因为人的参与,带来的情绪会放大市场估值和波动。在这种情况下行为经济理论的诞生更能解释投资里的偏差。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与他的同事阿莫斯(Amos Tversky)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进而修正了主流经济学对于人的理性,偏好等基本假设的不足。
理论的主要内容为:
1. 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时候是风险规避的
2. 大多数人都是亏损厌恶的,损失比获得更敏感
3. 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而决定。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A) 有100% 概率损失3000元
B) 有80% 概率损失4000元;20% 概率会无损失
你会如何选择呢?
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来做选择,A选项的损失预期为3000元,而B选项的损失预期是3200(4000ⅹ80%),显然前者更优。可在实际情况下,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后者。
那我们再换一个例子:
A)有80% 概率得到4000元
B)有100% 概率得到3000元
你又会做什么选择呢?
尽管前者期望收益更大(4000ⅹ80% = 3200元),但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更愿意选择的一定能拿到手的3000元(B)。
这些结果的差异便来自人性的影响,在前景理论的解释中,实验一,当选项的期望收益为负数时,虽然选项a有80%的几率损失4000元,但似乎大多数人都认为在面对潜在亏损时寄希望于会得到好运,往往能够容忍甚至为此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
而当收益为正的选项中(实验二),拥有确定性的选项给人主观价值会大于其真实价格,所以当人们面对正收益时,往往会更厌恶风险。做出的判断也会更加保守。
前景理论同样适用于股市的个人投资者里。
02
风险喜好和损失厌恶
假如在50元的时候买入一只股票,
A) 股票一路上涨到100
B) 最高涨至150元,然后又下跌到100元
哪种情况会更加开心一点?
很可能是第一种。第二种情况甚至让投资者感到不平衡,一边后悔应该早点卖掉,一边盼望着股票再涨回150,完全忽略了股票翻倍的喜悦。因为在过程中。人主观看到的损失会比实际得到的收益更让人敏感和在意。
如图所示:损失等值的 $50所带来的痛苦程度比收益$50所带来的愉悦程度更大
实际上不难想明白,两种情况虽然波动幅度不同,结果都是一样的,财富增加的一样多。行为经济学发现,人并不总是能从整体考虑问题,往往会过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正确的投资观念中,真正值得关心的只有起点和终点。评价一次投资时,也应基于现状,而非曾经的高价(或低价),否则只会徒增烦恼。
03
参考点的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决策的主体会选取明确具体的标准,作为大多数人对于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我们判断赚钱还是亏钱,会受到我们选择的参照物的影响,而这个参照物的选择往往未必理性。
在股票市场大部分投资者将自己买入的价格作为参照系,之后的价格都要与这个“锚”相比。一旦被“套”立即僵持不动,不“解套”绝对不走,被迫变成了长期投资者,并期望着一“解套”了马上就走。
前景理论中,买入价作为参考点并不全面。股票是公司价值的反映,几年之前被人看好的公司,现在可能已经衰落,而当时不被看好的公司,现在则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如果投资者只关注买入价格而无法客观评估现在市场的情况和持有公司的情况,那么要么可能再无“解套之日”,任由损失进一步放大,导致无谓的时间和财富损失,而另一种“解套就跑”便会错过未来的收益。
*文章来源:诺亚精选
*侵权必删
学术前沿速递
学说观点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