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智能移动健康平台赋能患者:来自随机田野实验的证据

自我决定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表明缺乏选择性和意志性的感觉会导致自主性和自我激励的丧失。丧失自主性可能导致健康管理过程中较低的患者参与度(如较低的app使用,医患互动较低)。压力和强加的目标减少了内在的动机,因此移动健康app频繁的个性化推荐可能不利于健康的自我管理。
测量移动健康技术对患者健康和行为的有效性是有挑战的,因为采用健康app的自我选择偏差,患者异质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高流失率。本文检验采用健康app是否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为了揭示观察到的健康结果,对患者每日活动详细数据进行检验。
Literature Review
(1)Impact of Healthcare IT
(2)Mobile Health (mHealth) and User Behavior
A Randomized mHealth Field Experiment
检验移动健康app对患者行为及健康指标的有效性,可以收集app采用前后的二手数据,这样会存在潜在自我选择偏差,即更注重健康的患者会采用app,且朝着健康的方向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种自我选择偏差会引起app使用与用户健康改善的显著正相关。这种正相关是内生的,是未被观察的用户属性引起了app采用。因此本文采用将用户随机分组的方式,这样app采用前后的健康行为变化就完全是采用app引起的。
实验设计与实施:
与该公司合作开展一个全国性的大型现场随机实验。设计五个实验条件(2个控制组和3个实验组)
控制组1(C1):没有处理,一切照常
控制组2(C2):使用健康app网页版
处理组1(T1):使用移动健康app
处理组2(T2):使用移动健康app+一周两次有关糖尿病护理常识的非个性化提醒信息
处理组3(T3):使用移动健康app+一周两次来自糖尿病护理专家的个性化提醒信息
从各种渠道招募被试并随机分入五组中,被试招募起于2015年5月,为了解决招募延迟与高流失率,采用滚动招募被试“先到先得”直到每组满足目标数量,招募周期2015年5月至12月共7个月,为了保证长时间的招募期不会引入时间趋势引起的混淆因素,选择同一个月中的对照组和处理组的子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处理阶段从注册开始为期3个月。对被试通过电话访谈进行三次调查,第一次是在注册时,第二次是在3个月处理期结束时,第三次是在实验结束后五个月后,因此每一个被试实验阶段为期八个月。所有被试的完整研究从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7月末。每次电话访谈询问被试人口统计学信息、用药情况和病史,最近血糖情况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就医频率和医药花费等。
为了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确定:
(1)在注册本实验之前,没有被试使用过移动健康app;
(2)参与控制组2网页版app的被试不能参与其他组;
(3)被试在实验阶段不能采用其他相似的app,排除潜在app的影响;
(4)研究关注与饮食和生活方式自我管理相关的二型糖尿病,确保被试没有其他主要疾病。
避免被试预期引起的偏差,即不告知被试实验真实目的(研究采用移动健康app对患者行为的影响),而是告诉被试研究是为了帮助改善糖尿病护理。
Data
排除三个月处理期中退出的被试,最后共1,070名被试。对1070名患者进行三个月的观测及五个月后的随访,共获得9251份血糖观测记录,55359份患者详细活动观测记录。将被试随机分配不同组(如采用移动健康app和不采用)中,从因果角度测量处理效应。评价移动健康平台对患者医药花费和就医的潜在经济影响。检验中途退出的被试与余下样本没有显著不同。
实验数据包括三部分:
对不同组被试的分布进行随机检查。
Analysis and Findings
使用面板数据在个人级别分析处理效应。首先在组内个人级别使用双重差分法检验随时间血糖的变化。
变量从左依次表示:血糖值,实验组,进入处理组的时间,交互项,控制患者时间不变性特征的变量,控制患者时变特征的向量。主要关注交互项系数,C1因为多重共线性被舍弃,其余四组结果表现出相似性,明显降低血糖值,表明与C1不使用健康app相比,使用健康app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有效性。T2和C1表明移动健康app比网页app在降低血糖方面更有效。T2非个性化推荐组比T3个性化专家知识组在降低血糖方面更有效。结果与组级别分析相同。处理组系数不显著表明成功的随机分组,血糖水平在组间变化不显著。具体结果如下图。
之前控制患者级别异质性,为了解释其他潜在未被观测的个体特征,加上患者级别固定效应进行双重差分分析。结果与之前一致。
Further Analyses on Patient Behavioral Modifications
为了了解驱动健康指标改善的潜在机制,进一步调查患者行为活动。研究处理效应对患者活动和app使用输出变量的影响,添加患者固定效应使用双重差分方法。验证患者健康指标的改善是通过患者行为改变的中介效应实现的,实验后的随访也验证此结论。个性化的文本推送被认为太频繁,打扰且侵犯隐私,与之前研究一致,太频繁的个人推荐降低了患者对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内在动机。
Conclusion and Future Directions








学说观点

学术前沿速递

AIGC交流社区

未央网

毕宣

王凯
- 1
- 2
- 3